《教学论探讨》一书是布鲁纳对促进学生智能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之一,成书于《教育过程》出版之后。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长的模式、教育是社会的创造力、教育理论的笔记、人类学课程、本国语教学、学习的意志、论适应与防卫、对课程制定与评价的回顾等八个方面。其中成长的模式部分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成长或智力发展的一些基本标准,教育是社会的创造力部分指出人类处理和再现信息的智力发展过程,本国语教学部分指出语言与人的智能发展的密切关系,人类学的课程指出课程的设计对智力训练的重要性。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教育过程》《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教学论探讨》《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教育的适合性》是美国著名学者J.S.布鲁纳的代表作。这三本书的内容曾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布鲁纳教育论著选》(2018年1月)出版。近期文化教育室接到我
《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共38种44册)荟萃了上至古希腊时期,下至20世纪所出现的国外著名教育家有影响的教育经典著作,旨在把人类共同的教育精神遗产继承下来并传给后代,为我国教育工作者及从事教育专业研究和学习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研究资料。 参加本丛书编、译的人员均为我国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如王承绪、瞿葆奎、赵祥麟、任钟印、吴式颖等。 本丛书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多年来深受读者欢迎,成为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师范院校师生的书。 本书选译的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福泽谕吉的一些教育代表作,它批判了日本封建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热情地宣传了资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一本厚实的教科书。全书由十二个专题组成,分别是陶行知的教育人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乡村教师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自动主义教育;教人做主人;做整个的校长;流的教育家。其中每一个命题又包括“名篇导读”、“现实解读”、“案例选读”、“链接阅读”四个部分。 本书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熟悉陶行知,认识陶行知,走近陶行知,走进陶行知,进而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师,用陶行知的研究成果服务教师,促使教师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 本书是一本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
丛书简介 中国教育学家经典论要丛书 选取在教育学界享有卓著声望的潘懋元、黄济、瞿葆奎、顾明远、鲁洁五位专家的教育学论著精华,集结成书,以期为教育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深入学习这五位专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思想提供便利。 本书内容简介 《鲁洁德育论述精要》集中反映了鲁洁教授在德育原理研究上的思想。她对德育的认识突破了传统的社会本位论,试图从人的视角重新认识德育,把道德作为个体对美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为一种对社会引导和超越的力量。该书在批判教育中的无 人 状况,批判当代道德教育对人的异化的基础上,建构了有 人 的道德教育,揭示了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成就一个 人 ,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在于引导生活的建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生活德育理论,将生活德育思想体现在新时期她主持编写的小学《品德与生活
新中国的教育性质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而在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展现了新的画卷。在中国的大地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教育思想成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教育思想的主流,并且日益普及,日益与中国的教育实践结合并在实践中发展,这是几千年中国教育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当代中国教育思想发展的过程,可以说就是力图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教育思想是当代中国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统帅。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是当今中国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当代中国教育及教育思想的复苏与繁荣期。当代中国教育在经历了挫折与不幸、荒芜与凋零的磨难之后,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便
本书包括了职业教育概论、职业教育基本原理、大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体制与管理、论职业教育类别、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宗旨、中外职业教育鉴析。
陶孟和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部明确以教育与社会之关系为研究对象,并较为系统地研究教育社会学的著作,标志看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形成。本书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书中的许多观点和命题在今天看来,都不失为高见。同时,本书亦深切反映了陶孟和先进的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是幼儿教育史上一个影响很大的教育家,她在“儿童之家”的实践基础上创立了她的教育法。史称“蒙台梭利教育法”。包括:肌肉训练、感官训练、实际生活练习、初步知识教育在内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世界幼儿教育界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反映了新的儿童发展观和儿童教育观。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全的指导思想出发,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全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结合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对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科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目的、德育的任务与内容、德育的方法与途径、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属性与权利等涉及教育的诸多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与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对于从事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非教育专业出身的教育实践工作者和对教育感兴趣的人们,颇具参考价值。
布赖恩·霍姆斯是当代较有影响的著名比较教育学家,他基于哲学、社会学理论等,吸取前人的比较教育理论与方法,建立了一个颇具特色且较完整的比较教育理论体系。为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本书试图站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立场上,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从霍姆斯的理论基础、方法论体系、资料分类系统等方面对他的比较教育思想作一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期促进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比较教育学专业研究生作为参考教材,也可供比较教育学研究工作者参考。
暂无内容简介。。。。。。
周德藩编写的《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第2版)》由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倡议指导,在2010年版基础上修订而成。《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第2版)》分为九个专题,各专题以“名篇选读”、“案例引读”、“文本解读”等板块呈现。本书具有以下特色:将“名篇导读”中的原文片段扩充为全文作为“名篇选读”板块。并将“链接阅读”中的相关篇目融合其中,方便读者更好地研读名篇原文;“案例引读”板块不仅对原有案例重新进行了梳理,而且增加了部分案例,使“案例引读”更具针对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陶行知为人、为师、治学、治校的思想与方法;将“现实解读”板块修订为“文本解读”板块,并将解读的视角定位于当时的历史现实,带领读者以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也可作为师范院校陶行知教育思想选修课的教材。希望这
“学陶”要把握一个原则,即“仿我者死,创我者生”。这是当前大学生学习并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要领。学习陶行知就要领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陶行知先生所处的时代大有不同,学习陶行知,首先要学习和发扬其伟大精神。我们认为,陶行知精神,值得大学生学习和发扬的主要有四点: 一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先生的名言,他的一生忠实地履行了这一名言。学习陶行知先生,首先就要学习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是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陶先生在当时的反动派统治之下办教育,引导人民向着解放与幸福的道路前进。这就使他的宏图大志难以实现,不得不一次次地碰钉子。但他从不向困难低头,从不向敌人屈服,他勉励自己和战友“准备用钢头
伯顿·克拉克教授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高等教育学者,也是一位有较高学术造诣的社会学者。他的主要学术著作在翻译引进我国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广泛的反响。克拉克教授通过组织分析和跨国研究,从内部揭示高等教育的特性及高等院校的运行规律,通过学术分化理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研究生教育理论、创新大学和组织变革理论,以及多学科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更为广泛和深刻地探讨了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根源、要素成分及各种条件,研究高等教育现代功能的特性对社会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对丰富高等教育思想宝库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作者依循从综合一具体一综合的逻辑思路,构建了有效解读和分析的结构,全书分四编,共九章,对克拉克教授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进行了综合系统的介绍和探讨。通过比较研究,作
朱永新所著的《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教育文集》是《朱永新教育文集》的 卷。 《朱永新教育文集》由十卷组成,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文后收录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朱永新学术活动年表》。
本书从十四个方面精选陶行知关于教育的著名论述:即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民主教育、科学的教育、创造的教育、儿童的教育、师范之教育、整个的校长、教师的素养、教育之研究、学生的教育。为教师成长以及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提供可供探寻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