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探讨》一书是布鲁纳对促进学生智能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之一,成书于《教育过程》出版之后。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长的模式、教育是社会的创造力、教育理论的笔记、人类学课程、本国语教学、学习的意志、论适应与防卫、对课程制定与评价的回顾等八个方面。其中成长的模式部分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成长或智力发展的一些基本标准,教育是社会的创造力部分指出人类处理和再现信息的智力发展过程,本国语教学部分指出语言与人的智能发展的密切关系,人类学的课程指出课程的设计对智力训练的重要性。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教育过程》《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教学论探讨》《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教育的适合性》是美国著名学者J.S.布鲁纳的代表作。这三本书的内容曾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布鲁纳教育论著选》(2018年1月)出版。近期文化教育室接到我
《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共38种44册)荟萃了上至古希腊时期,下至20世纪所出现的国外著名教育家有影响的教育经典著作,旨在把人类共同的教育精神遗产继承下来并传给后代,为我国教育工作者及从事教育专业研究和学习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研究资料。 参加本丛书编、译的人员均为我国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如王承绪、瞿葆奎、赵祥麟、任钟印、吴式颖等。 本丛书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多年来深受读者欢迎,成为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师范院校师生的书。 本书选译的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福泽谕吉的一些教育代表作,它批判了日本封建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热情地宣传了资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本书从十四个方面精选陶行知关于教育的著名论述:即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民主教育、科学的教育、创造的教育、儿童的教育、师范之教育、整个的校长、教师的素养、教育之研究、学生的教育。为教师成长以及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提供可供探寻的踪迹。
一线教师如何接近教育大师,如何与他们建立没有隔阂、没有阻碍的沟通渠道,如何从中汲取教育滋养,是一个至关重要却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 “常青藤·一本书读懂世界教育家”丛书秉承“共读”的编写理念,我们不以任何既定的理论框架去“框”教育大师的经典作品,而是回到经典作品本身,挖掘教育大师本人试图传达的东西,以“挖掘”出来的东西和原初的东西(即经典作品中的原文)一并呈现的方式,不仅说明挖出了什么,还说明挖掘之前的样子,让教师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再挖掘”——犹如面对面就某教育大师的经典作品一起阅读讨论,作者就有所感处谈看法,教师就有所动处谈所见,共同理解,共同提高。面对面的对话方式,贴近大师深入共读,影响您的教学人生,从此刻开始! 对中国的教师而言,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非常熟悉的人
陶行知是20世纪我国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爱国者、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一生,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崇高评价。 本书对选文作了题解和注释。题解简要介绍选文的写作背景,注明所据版本以及阐述的主要教育观点;注释着重简释选文中的教育术语、人物和典故等。每篇文章编排的顺序为选文、题解和注释。 本书对于进一步继承、弘扬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尤其是中小幼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师德修养,推动和促进教育改革事业的深入发展,会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本书是美国教育家巴格莱众多著作中*有代表性的一部。作者分析和研究了美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批评了进步主义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的理论观点,认为教育是社会进化的基本因素,具有防止社会退化的功能。本书是研究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研究20世纪以来美国教育和教育学原理不可或缺的一部著作。 在人类数千年的教育史上产生过无数鸿篇巨制,尤其是近现代以来,许多教育家、思想家、理论家和实践家,通过对人类教育所进行的长期艰辛的探索和严密的思考、审慎的研究,撰写了不少对人类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的伟大著作。即使人类历史进入了21世纪,这些著作仍然保持着强盛的生命力。 本着 服务教育、繁荣学术、积累文化 的宗旨,在原社长兼总编辑叶立群倡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专家学者从这些著作中精选了对世界和中国教育产生过并将继
......
杜威是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继皮尔斯、詹姆斯之后,把实用主义哲学加以深化,并结合自己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长期实验,具体加以应用,形成一个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杜威教育名篇》包括了杜威从1897年到1952年的24本(篇)主要论著,其中既有《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明日之学校》《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等一些重要著作,又有《我的教育信条》《教育上的兴趣与努力》《芝加哥实验的理论》《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等一些重要文章。从《杜威教育名篇》中,读者可以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系。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一本厚实的教科书。全书由十二个专题组成,分别是陶行知的教育人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乡村教师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自动主义教育;教人做主人;做整个的校长;流的教育家。其中每一个命题又包括“名篇导读”、“现实解读”、“案例选读”、“链接阅读”四个部分。 本书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熟悉陶行知,认识陶行知,走近陶行知,走进陶行知,进而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师,用陶行知的研究成果服务教师,促使教师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 本书是一本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
这本书共分两个核心14堂课,通过正反例子告诉我们,面对后进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核心1:如何走进学生心里 本部分共分9章,教你如何了解你的后进生,并用不同的方式走进他们心里。 有句老话叫 行动胜于空谈 ,想要改变后进生,必须从内部攻心,外部瓦解。只要学生认同你,他就会配合。 核心2: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改造 本部分有5章,教你各种有效、实用的方法教育后进生,使他们变好。 教育学生,实实在在地教给他们知识,让他们自己树立信心,这需要努力、勤奋和改变。首先你必须相信自己,相信你每天都能为你的课堂带来不同。 伊丽莎白?布鲁瑞克斯与后进生相处了25年,她深知: 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我们就没法教育他们。
丛书简介 中国教育学家经典论要丛书 选取在教育学界享有卓著声望的潘懋元、黄济、瞿葆奎、顾明远、鲁洁五位专家的教育学论著精华,集结成书,以期为教育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深入学习这五位专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思想提供便利。 本书内容简介 《鲁洁德育论述精要》集中反映了鲁洁教授在德育原理研究上的思想。她对德育的认识突破了传统的社会本位论,试图从人的视角重新认识德育,把道德作为个体对美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为一种对社会引导和超越的力量。该书在批判教育中的无 人 状况,批判当代道德教育对人的异化的基础上,建构了有 人 的道德教育,揭示了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成就一个 人 ,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在于引导生活的建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生活德育理论,将生活德育思想体现在新时期她主持编写的小学《品德与生活
新中国的教育性质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而在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展现了新的画卷。在中国的大地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教育思想成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教育思想的主流,并且日益普及,日益与中国的教育实践结合并在实践中发展,这是几千年中国教育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当代中国教育思想发展的过程,可以说就是力图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教育思想是当代中国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统帅。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是当今中国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当代中国教育及教育思想的复苏与繁荣期。当代中国教育在经历了挫折与不幸、荒芜与凋零的磨难之后,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便
本书包括了职业教育概论、职业教育基本原理、大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体制与管理、论职业教育类别、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宗旨、中外职业教育鉴析。
本书所提示的101条建议来自于美国好的教育行业培训项目之一——FIRST教师培训体系在全国十余年所积累的培训经验。路易斯安那州通过本培训体系成功地在一年内将教师流失率降低了43%,创造了令人称奇的行业纪录。 这些建议给所有的新、老教师及时提供了他们迫切需要也本该得到的帮助和培训:为“教”和“学”提供即时而有效的指导;为新教师提供各种实用的教学技巧;促进新教师和教师指导者之间更多的探讨和互动;为老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方法和案例;为任何有意于自身提高的老师提供实用有效的技巧策略。 这些建议能在改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上产生迅速而有效的效果,使教学效果“立竿见影”。
《外国教育史》是为我校教育系编写的一部教材。1979年,我系教育史教研室外国教育史组全体同志曾编印了《外国教育史(初稿)》,作为我校自用教材。我们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对该书进行了总结,又学习、吸收了本学科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各地专业工作者及广大师生提出的宝贵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写了本书,正式出版。 本书共四编,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古代和中古时期的教育(编)、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教育(第二编),共七章;下册内容包括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的教育(第三编)、苏联教育的发展(第四编),共五章。本书的章节结构和基本内容均由编著者共同讨论,分头编写。下册编写中,个别同志因故未能参加全过程。下册各章节分工编写情况:第八章第三节,第九章第二节中之第三部分,第十一章第二、三、四节,第十二章、二、三、四节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