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英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艾沃古德森教授的一本学术论文集,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生活史研究所具有将教师的行动世界与理论世界连接起来的方法论特点,重点介绍了倾听教师声音、生活史访谈等一系列的方法技术要点,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现了生活史研究不只关心对教师的生活史访谈,还包括了更广范围的文档资料的复原和分析,以及一些其他证词的收集和分析。本书能够加深和拓宽读者对于生活史研究这一质性研究方法的理解。
继《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后,乔纳森 伯格曼在《翻转课堂与深度学习》中总结了世界各地翻转课堂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揭秘了如何利用翻转课堂回归学习本质,帮助学生深度学习的途径与方法。 本书阐述了深度学习的挑战、可能性以及教师的成功案例,为教师展示了如何利用翻转视频、学生的翻转作业、教师的翻转策略等进行深度学习。不仅如此,还给教师提供了关于翻转课堂的高效策略和操作方法。
《爱因斯坦论科学与教育》是商务印书馆 教师阅读文库 之一种,既是重要的人文思想读本,也是教师培训的重要读本,汇集了爱因斯坦关于科学和教育的重要论述。只要细读《论科学》《科学家对政治问题不应当明哲保身》《我的世界观》《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这些具有深邃远见的文字,不难发现无论对当下的科学教育,还是社会发展,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的文章选自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许良英、李宝恒、赵中立、范岱年翻译的《爱因斯坦文集》,由特约编审李醒民编选。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和规范。它从“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出发,用13个领域、58条专业素养的具体要求厘定了小学教师的从教规格,确定了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特有的、基本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的出台有助于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有利于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专业标准》的出台推进了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小学教师承担着人的早期教育的重要使命,小学教育应当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共同被视为一种专业性工作,是不可以随意替代的。《专业标准》的颁布进一步明确承认了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有利于增强小学教师的自信,提高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利于小学教师整体
本书针对5 6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该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组织内容。此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来临、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同时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学业难度加大,心理逐渐成熟但容易受外界影响。此阶段家长应正确对待儿童的学习成绩,设置合理期望,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儿童,增强儿童学习信心。指导家长重视和儿童的沟通技巧,给予儿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帮助他们顺利进入初中阶段。全书以问题解决和知识拓展的方式组织内容,问题针对性强,指导建议科学、合理、操作性好,内容实用性强,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的进步和家庭教育的推进有较大作用。
林志超编著的《教师艺术应对学生问题36记》立足教师日常教育工作,从学生常见问题、学习困难、交往障碍、成长困惑、学生非常心理、学生不良习惯等六个方面,以案例为依托,夹叙夹议,向教师娓娓道来,如何艺术处理好每天可能面对的这些学生问题。全书文笔行云流水、妙语连珠,写法别具一格。全书写法别具一格,通过直面36个学生问题,直击教育现象;36篇艺术应对案例,润泽学生心灵;36则精彩幽默评析,令人感悟至深。
本书基于文献分析,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技术、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层次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等心理测量学和系统科学方法,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从胜任特征的角度,对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及教师教育问题进行了严格的系列实证性研究,突破了以往有关特殊教育教师研究的局限,深化和拓展了特殊教育教师的研究领域,为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完善特殊教育教师有效培养策略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本丛书以北京市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与重要论题为写作主题,以相关研究为基础,旨在总结首都教师培训的主要经验,深入反思重要问题,为未来教师培训的政策制定与实践改进提供实证参考。可供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学校负责师训的领导与一线教师阅读。
本书从特级教师的成长、思想、师德、影响力四个方面出发,系统、客观、真实地记述了特级教师马芯兰 40 余年的教学生涯,从人品、学品、师品等多个维度聚焦了一位优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本书深度挖掘了马芯兰的教育思想,展示了她的课改实验和教学成果,力争使读者在她的指引下从 “ 走近名师 ” 到 “ 走进名师 ” ,从 “ 名师之路 ” 悟出 “ 名师之道 ” 。
了解、掌握和运用当代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对拓宽中小学一线教师视野,进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书选取经典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探究式教学理论、对话教学理论、多元智能教学理论等当代国外颇具影响的教学理论,对它们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作了简明的介绍;通过大量国内外教学案例的列举分析,进一步阐明各类教学理论的实际运用。本书可作为师范类高校教材使用,也可作为指导中小学教师实践的教学培训用书。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是基于信仰的行动”。然而,教师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教育者,也不是做好了充分准备才去做教师的,而是需要在实践中持续不断地学习,“教学相长”,逐渐地形成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领悟教育的真谛。 都是以个人的方式描述、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定的教育情景、事件,以及其中相互作用的人际关系,并加以分析、思考,可以使自己个人经历的情景与职业产生联系,从而认识自己的行为和自身专业发展。 本书中呈现的案例都是活生生的真实事件,分为“走进孩子篇”“教师成长篇”和“家园同心篇”三大部分。这些故事无论对于幼儿教师还是家长都有借鉴和启示作用,而且贴近生活,容易理解和效法。
彭兵编著的《成就专业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立足学前教育改革对幼儿教师教育智慧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探讨,努力体现教育理论具有的科学性、价值性、规范性、技术性等取向,又注重结合一线幼儿教师的实际状况、需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体现面向实践、关怀一线幼儿教师基本立场的价值取向,使理论探讨与实践关照相得益彰。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知与行》立足认识和践行,引导广大小学教师了解《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框架结构、具体要求及实施建议、关能基于自身的实际,践行“专业理念与师德”,优化“专业知识”,修炼“专业能力”。本书的特点是探新、重实、图精,充分考虑在职教师的需要和特点,内容的遴选、专业术语的引用、表述的方式均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辅以经典案例,引发读者思考。本书观念新,指导性强,文字流畅,便于自学,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