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又在做小动作,学生又在交头接耳,教室的一角嗡嗡之声 又起,面对这种情景,你该怎么办?视而不见?怒目相视?大声呵斥?把学生 请 到教室外?又或暗自伤心垂泪?现在,只要你 略施小计 灵活地把课堂管理6步法应用到你的课堂: ★关键的开始:了解和使用学生的名字 ★避免匿名的和悬空的问题 ★明智地选择和使用课堂用语 ★避免给出让学生迷惑不解的指导语 ★用提醒和暗示促进学生的文明行为 ★增进课堂的互动 你的课堂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都会爱听你讲,你担心 的课堂情景也会迅速减少,直至不再发生。
本书是“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之一,该书共分8个章节,主要对教师专业的发展问题作了详细的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教师专业角色、教师专业精神、教师专业智慧、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心理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这套“大师讲坛”丛书,按照教育类别从浩瀚的大师创作中遴选出经典的教育篇章,将大师们的教育思想和智慧系统、集中、分类地呈现给广大读者,为读者亲近大师提供了一条比较便捷的途径。依我看来,这套书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主题鲜明,丛书共有10个主题,如《大师谈启蒙教育》《大师谈教育沟通》《大师谈教育激励》《大师谈儿童习惯培养》等,这些主题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或是将来,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教育话题,也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话题;二是内容经典,丛书所选取的文章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前提下,从众多的大师著作中选出的经典教育美文,都有的高度,融故事性和哲理性于一体;三是大师众多,丛书所选大师以教育家为主,囊括了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科学家等,既有先辈,也有就在我们身边的智者
迄今魏书生自传色彩的成长之书。 从 18 岁上山下乡到 34 岁成为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其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诸多人生的关键细节,诸多抉择关口的智慧和担当,化作三十多年后的笔端温情,不疾不徐,细细道来。 迄今最全面展现魏书生教育经验和的经典之书。 如何管理班级,如何教书育人,如何不牢骚,不抱怨,幸福充实地过一生……。魏书生结合自己四十年的教育经验和大半生的,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故事性解读”。 迄今读、最耐读的魏书生智慧之书。 魏书生初中毕业,知识全靠自学,思想自实践中来。他的语言,通俗,流畅,不矫揉,不做作,去学究之酸腐,有大家之气韵,清新流丽,质朴自然,浑然天成。 阅历,情怀,学识;人格,魅力,修养。应了那句话: 1600 万教师,只有一个魏书生。 这本书,为你而来!
《教师月刊》第51期,关注栏目深度解析获得蓝丝带奖的美国肯尼迪小学。透过《肯尼迪方程式》专题文章,思考与探寻教育教学变革的可能路径。《上课是人生的节日》专访为我们呈现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北京师范大学求学期间的导师童庆炳的求学与任教之路。《如何写好书评》、《教师如何面对学生使用手机》与教师一同思考教育生活里的现实问题。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传授知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光荣任务。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但他们的工作乃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甚至对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产生的影响。 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应该说各种研究文章知识和领导讲话都已阐述得比较充分,而且基本意思也大同小异。倒是“教师素质”的内涵、结构等等问题,在理论界、教育界内部还有不少不同的见解。 本书从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从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上,对新世纪教师素质及其修养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上述几个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应当说,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教学之所以称为一门艺术,是因为课堂教学给予分自由创作的余地,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艺术家以及文学家和诗人那样,进行艺术的创造不仅以独特的个性来发挥和施展自己的才能,还必须与学生配合。学生既是这一创作活动的对象,又是这一创作活动积极的参与者和主要的受益者。这种艺术创作的成果,不是被人称颂的巨幅画卷,不是流传百世的乐章,也不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名著,而是年轻一代的灵魂,未来世界的主人。教学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心灵的艺术。这种传递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人的体魄与智慧、塑造人的心灵的艺术,是通过教师的心血和双手在孩子们的身上精心描绘来进行的,是社会的综合性艺术,是艺术中的艺术。
有效教学任何时候都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是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一个永恒话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有效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尤其是在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下,涌現出了许多有效教学的先进模式。在这些先进的有效教学模式的推进下,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是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们在应用有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产生了这样那样的误区,导致许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走了样,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证明,教学模式能否有效应用并得到不断创新,与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 有专家指出:课程资源是决定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课程资源有课程物质资源、课程人力资源两种。课程物质资源
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和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的几位同志为中学生选编了一本《陶行知读本》,要我写一篇序言。我今年虽然已经88岁,手头的事情也不少,但是我还是非常高兴做这件事。因为我觉得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世界观形成的时候,能在这个时候读一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著作,直接了解并学习他的崇高品德和教育思想,对于青年朋友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都是很有益的。 我首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陶行知先生的伟大一生。 陶先生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省歙(shs)县西乡黄潭源村。父亲陶位朝曾经继承祖业经营过一家酱园店,但时间不长就倒闭了,只得务农为生。
本书以高等学校教师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为主题,汇集了60位教师的心得、体会。这些体会生动感人,表达了教师们在这一方面的认识,总结了他们的做法、经验。从这些经验看,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方式有:起于知识、启迪精神、渗透美育、行为互动、营造氛围、以悟导悟、以人为本、止于境界。 推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如何进行两者的结合,怎样深化文化素质教育,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和途径,就是在专业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因此本书可供高等学校领导、教师、职员在教学和工作中参考。
教育学者和家长们关心的是,儿童在不同的求学阶段应该分别“学些什么”,老师在学校到底“教些什么”给儿童;师院的老师和实际从事各级学校教学的老师除了关心“教什么”给儿童外,更关心的是“如何教”的问题。本书所谈的即是“如何教”的部分。 本书章叙述方案教学之源流、定义与其他名词的释义第二章是从一些心理学流派的角度去看方案教学的意义;第三章陈述了主案教学实施时的程序及相关的知识与论点;第四章特别将教学中老师的角色提出来加以诠释,并提出案例作说明;第五章列举了Reggio Emilia学校中的两个方案,以及笔者个人收集的台湾的例子,供读者参考之用。
本培训教材包括培训者用书和参训教师用书。这两本书在理念和形式上力求以参训教师为中心,以活动为主,注重参训教师的平等参与。融理念、知识于参与式活动之中,强调参训教师主动参与培训活动,充分关注参训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参训教师通过活动自主建构教材中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体验并练习教学技能和策略。培训者用书和参训教师用书是配套教材,培训者用书是培训者实施培训时的指导书和活动依据;参训教师用书是参训教师在接受培训时使用的课本和练习本。
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得整个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包括师资队伍的质量,通过信息技术的普及产生一次飞跃。只有确实提高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才算达到了目的。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又必须要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转变职能和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因此,教师的培训工作将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实施的过程之中。尤其在当今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严重缺乏、掌握信息技术的普通教师更是寥寥无几的情况下,对这些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目前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当务之急。在培训中,不仅要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要教会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程推动应用的重要措施,
本书主要引用了大量的,大多是我们亲身经历的实际例子,来进行科研理论,以帮助教师在初期通过模仿来学会科研方法;同时,本书主要根据中小学教育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校本研究的特点来编排内容,在课题研究各个阶段容易产生的问题,例如,如何选题,如何制定科研计划,如何开展课题组活动等等。本书也力求提出各种有效的建议,帮助教师解决些实际困难,少走一些弯路。
本书以培养学生非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技巧为目的,通过严谨的叙述介绍了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社会研究内容。书中的照片、绘画和手工制品都会帮助学生对主题有更生动形象和深入的了解。 本书包含五大部分,结构清晰,其设计力图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框架,以加深他们对书中重要概念和主题的理解。 每部分首先提供背景知识,叙述历史上特定时期人类的地理或天文知识水平,帮助学生了解探险家们旅行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事件。书中还提供了当时航船的图片和旅行方法介绍。然后每部分分主题介绍若干探险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如何旅行以及取得的成就。结尾部分说明探险家们的发现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影响了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