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教师教学用书紧密围绕心理健康教材内容,指导初中心理健康教师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受篇幅和不同版本的学生用书的限制,本书总体介绍该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主要面临的心理困扰、一般性的解决办法等,然后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主题,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测验和活动指导等,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充足的备课资料和备选活动。
《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是一本诠释教育新理念、新方向、新视野的读本。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成长型思维教学已经改变和影响了美国及世界千万教师和学生,正在影响中国课堂改革和中国教育变革。 《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运用知名心理学专家卡罗尔 德韦克创造的 思维模式 理论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既有心理学、脑科学、思维训练等专业知识,又有注重差异化、回应式课堂的建构式教学系统,以及可应用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塑造方法、任务和建议,更有大量图表、计划模板等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充分参考或直接使用。以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步骤,将可运用的成长型思维方式教学技巧娓娓道来,破解思维能力培养难题,为学生学习和成长寻找到了 捷径 。 《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用科学的理论和具体可行的操作建议引领教师接受成长型思维模式;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煮上一个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生活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 伍 建 你 好! 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 后进生 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 教授、学者、公务员、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 五个一工程 奖、冰心
本书运用宏观综合的视野,描绘了后现代多元而开放的课程设计蓝图,以寻求取代现代性的单向独白式权威教育。作者首先深刻批判了西方受工具理性所支配的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认为这种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已沦为一种封闭性的科学教条,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一个环节,教育与课程从而被彻底工具化了,教育与课程的内在价值 促进人的心灵成长的价值被彻底泯灭。 br 作者进而提出了一种超越现代科技理性的课程观 后现代课程观。这种课程理念创造性地运用了混沌学、过程哲学等思潮,提出了以 丰富性 、 回归性 , 关联性 、 严密性 为标 的后现代课程设计理路,这是对具有工具理性性格的 泰勒原理 的真正超越。
《人的教育》是作者阐述学前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著作。
强健的身体、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自我照顾能力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内容。本书在描述身体发展和健康的内容、特点、价值、发展阶段和原则,以及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般性教学策略的基础上,重点用5个章节描述了培养每一关键发展指标的具体教学策略,同时真实展示了支持每一关键发展指标的教学实践。
自2001年开始,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国家自上而下地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活动,并于2003年5月和2004年3月先后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随着两个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也在全国部分地区展开。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呼唤着教师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从事学科教学论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也应把握这一时代脉搏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本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以使自己的学科教学更具有适应性和实用性。正是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辽宁省教育厅组织部分高等院校有关专家开始编写“辽宁省教师教育创新教材”系列丛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教学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是提升学生成绩的关键,如何调动与激励学生?学校如何从应试教育转型至素质教育,直至全人教育?怎样在课堂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落实指向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亚伯拉罕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美国教育家罗伯特 J. 马扎诺为所有教师解答心中的疑惑。 作者提出:只有理解人的需求与目标,才能理解人是如何被调动与激励。学生的需求和目标实现到了何种程度,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就会被调动到何种程度。书中介绍了一个基于学生需求和目标的框架,这个框架包含六个层次的需求,并提供了丰富的、可迅速使用的教学策略、活动和实践工具,帮助教师满足学生这六个层次的需求,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内动力、积极性与学习热情。 四个较低层次的需求和目标的满足,可以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与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 30 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的教育观、学生观,以及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 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 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体权威 班级管理要以 法治 取代 人治 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 童心是师爱之源 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 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个性 其 爱心、民主 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折服, 未来班 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 迷茫 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
【编辑推荐】 《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共38种44册)荟萃了上至古希腊时期,下至20世纪所出现的国外著名教育家有影响的教育经典著作,旨在把人类共同的教育精神遗产继承下来并传给后代,为我国教育工作者及从事教育专业研究和学习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研究资料。 参加本丛书编、译的人员均为我国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如王承绪、瞿葆奎、赵祥麟、任钟印、吴式颖等。 本丛书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多年来深受读者欢迎,成为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师范院校师生的书。 【内容简介】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卓越的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林哈德和葛笃德(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小说中一些人物和故事情节,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表现出他的救民于水火的人道主义胸怀。他提出了以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劳动与
本书作者系一位有着近30年教育工作经历的幼教人,站在一名教育者的立场,通过独特且富有人文气息的视角,以鲜活而有启迪意义的小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自己关于幼儿教育事业、关于教育者的人格、关于教育者的职业素养、关于幼教管理工作等的思考。小故事中蕴涵着大智慧,作为有心人的作者从教育者的角度,从不同的深度、不同的广度、不同的高度,用一颗慧心提炼它,并将其分享给所有教育者,甚至不同领域的人们,让大家去品味教育之美、教育之真。这些小故事不仅仅传递了教育、管理的方法,更从人生观、教育观的角度剖析了教育人对人生、对事业、对生活、对社会的一种态度与精神,让人读完之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了轻松看待挫折、直面挑战的勇气。
中国教育名著丛书 论语 《论语》为儒家经典名著之一,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许多方面。本书序言对孔子身世与学说、《论语》的由来与研究情况作了简明的概括。正文分为《论语》原文、今译、诠评和名家点评四部分。既精选了汉魏唐宋以至明清当代研究《论语》的主要观点,又有作者的独到见解。本书可作为普通读者的入门读物,对研究人士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七个习惯 教育激发伟大,改变着世界和未来! 在美国,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的寇姆小学,引入 七个习惯 教育到日常教学和活动中,并确定 一次培养,终身领袖 主题的 自我领导力 课程后,整个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时间内由一所普通学校转变为公认的全美魅力无限的磁石学校典范。 在加拿大,约瑟夫 威尔士小学堪称是一所*名校,但在向学生传授 自我领导力 课程仅一年后,家长的教学满意度从67%骤增至98%。现如今,在约瑟夫 威尔士小学所在省,100多所学校开始争相效仿他们的做法。 在巴西,阿布里尔预见了 自我领导力 课程对于本国未来劳动力的巨大影响力,至今她已经为100多所学校提供了相关培训。 在日本,每年约有1万多名学生在公立学校接受 七个习惯 教育,还有3000多名学生在私立学校接受这一教育。接受 七个习惯
本书是著名学校管理专家、咨询师郑杰力作。为帮助校长们切实解决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棘手问题,作者提出了 41条非常专业且具体的建议。这些建议涵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 如何进入校长角色、如何增强个人影响力、如何形成领导风格、如何控制职业风险、如何面对工作压力、如何提高决策能力、如何创造性解决问题 高度凝练了作者自身成功进行学校管理的实践经验,以及长期从事学校管理咨询和培训工作的心得体会。每一条建议都是经验之谈,都紧跟现实,中肯而实用。 本书既适合学校管理者研读,也可作为中小学校长培训用书。
为什么随着学生们的年龄逐渐增长,他们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 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待的时间越长,他们的参与度却越来越低? zui重要的是,教师和学校能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现象? 在本书中,教师们将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两位作者结合理论与实际,精心解答,并给出了具体建议。书中内容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将他们的课堂转变为高度参与的、高效率的课堂。 教师们将在本书中收获: 激发学生提问的策略 帮助教师提出漂亮问题的技巧 真实案例研究、实用的方法和问题的根源 作者向教师们提供了鼓励学生提问的5个关键策略,营造课堂提问氛围的6个步骤,并重点解释了问题形成技术(QFT)这一实用方法。全书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帮助教师打造高度参与的课堂,让学生学习更有效。
说起课堂教学创新,很多教师往往觉得它很重要,却不知如何入手。教学创新有秘诀吗?如何才能实现教学创新? 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顾志能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与研究。他从自己的课堂做起,主动寻求改变,追求创新,开发出了一堂堂有激情、有创意、有温度的课,他的教学创新具有范本意义。 在书中,顾老师用20个亲身实践过的精彩课例,从数学思考、学生学情、学习过程、重点难点、方法技巧等方面剖析了教学创新的视角和策略。既有简要、直接的理性阐述,也有翔实、具体的课例呈现(每个课例后都附有课件下载地址),更有可迁移、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视角独特,课例生动,技巧实用。 这是顾志能老师二十多年思行沉淀力作,适合小学数学教师培训与阅读,也适合关心小学数学教学的人士阅读。
设计思维 发源于设计界,后来被各行各业借鉴,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把它归纳成一套科学方法论后,迅速风靡全球高校和中小学。设计思维分为5个步骤:同理心(收集对象的真实需求 定义(分析需求,提炼要解决的问题) 头脑风暴 原型制作 测试,优化解决方案。这套方法可以有效训练学生创造力,以及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是美国设计思维教学领域领导者、白宫 为未来做好准备 峰会主题演讲者重磅作品,系统介绍了STEM教育、创客教育、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背后的关键思维 设计思维。这是一种全新的组织课程与教学方式,一套迅速风靡全球高校和中小学的科学方法论。它使课堂发生巨大转变,让学生成为独立思考者、终身学习者与创客。 当你听到 设计思维 一词时,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创客空间和STEM实验室的画面。但设计思维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对教学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将近二十年的实验研究,《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教学与发展》是这项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全书阐述了赞科夫在实验过程中创建的小学教学新教学论体系,指出其指导思想是教学要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书中还论述了安排教学过程的五项教学论原则以及研究学生发展进程的具体途径等。《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教学与发展》是学习和研究发展性教学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指导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