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 倾听儿童 是当下具有时代性的儿童观之一,那么马赛克方法就是这种儿童观从理念走向现实的 彩虹桥 。 马赛克方法是缘起于欧洲的一种儿童研究方法,它将儿童视为他们自身生活的专家、熟练的交流者、权利的持有者和意义的创造者,从儿童交流模式的多元化特点出发,综合运用观察、儿童拍照、图书制作、幼儿园之旅、魔毯、角色扮演、访谈等多种方式来聆听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以更全面地描绘儿童及其生活世界的完整图景,并将其作为优化儿童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出发点。 作为由马赛克方法创立者亲自撰写之经典著作的全新版本,本书不仅精炼地阐述了马赛克方法的理论框架,还详细介绍了作者本人及其他多国研究者运用马赛克方法开展的研究实例,为读者深入理解马赛克方法,进而把它运用于实践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 本书既适合高校
什么是高水平问题?高水平问题,是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回答的开放式问题,是在不主导幼儿游戏的前提下启发幼儿深入游戏和探索的问题,是促使幼儿进行批判性思考、想象、评价及创造的问题,是在适当的时机与幼儿进行有意义对话的问题。 本书便是专为幼儿教师提出高水平问题而准备的实践指导类用书。它依据修订后的布鲁姆分类法,结合大量的师幼互动实例,阐述了如何在区域活动、一日常规环节以及其他时机提出高水平问题,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和思考,避免幼儿教师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互动而互动。
在推动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的政策背景下,很多一线教师困惑于 是否介入游戏 何时介入游戏 如何介入游戏 ,常常对游戏和教学的关系、幼儿自主和教师支持的关系定位不清,自主游戏易演变成 简单重复性 或 混乱打闹性 的 无意义游戏 。作者基于一线实践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系统阐述自主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概念的基础上,将游戏、自主游戏以及深度学习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从幼儿情绪情感、思维深度、迁移能力和表现性评价等多个角度分析自主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遇到的问题并给出对策。作者还通过大量的案例介绍教师如何基于对深度学习机制的把握为幼儿自主游戏提供支持,为读者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操作性。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爬上爬下?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在房间里转圈奔跑? 为什么孩子总是把东西装起来,再把它们倒出来?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把东西扔出去,再让成人捡回来?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把玩具排成一排,或将大件的玩具拆开? 在照料婴幼儿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经常发出这样的疑问。婴幼儿的这些重复性游戏行为看似无聊,实际上展现了他们正在发展的图式,体现了他们的思维水平。本书图文并茂地阐述了婴幼儿*常出现的八种游戏图式,运用大量案例告诉教师和家长如何观察游戏图式,进而提供资源、活动以促进婴幼儿的思维和发展。 只有认识、理解、认可婴幼儿的游戏图式,才能与他们的思维同步,才能真正从儿童视角出发支持儿童,而不是干预儿童。
什么是 自由游戏 ?是完全放任幼儿的活动吗? 什么是 引导性游戏 ?是教师主导的活动吗? 如何区分 自由游戏 与 引导性游戏 ?它们都具有教学意义吗? 如何计划并组织有效的游戏以促进幼儿的学习? 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 本书突破二元对立的游戏分类,根据幼儿与成人的参与程度阐明了 自由游戏 与 引导性游戏 的定义与异同,并按照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顺序举例说明,教师作为计划者、引导者和反思的促进者该如何利用启发策略、可能的支持策略、记录、反思与表征等一系列方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 情感、自我调节能力、数学学习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 本书有助于幼儿园一线教师正确理解幼儿游戏的内涵,纠正将 引导性游戏 视为 非游戏 和 假游戏 的错误认识,从而有效运用 自由游戏 和 引导性游戏 这两种游戏方式来
幼儿园教研活动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一直受到一线幼教工作者的重视。但不少幼儿园的教研活动遭遇瓶颈, 零教研现象 屡见不鲜。究竟如何开展有针对性且高效的教研活动呢? 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理论篇主要介绍幼儿园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以及幼儿园教研活动设计类型;实践篇则围绕家长工作、区域活动、观察与记录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热点话题,呈现了 32篇优质教研活动设计方案。相信一线幼教工作者通过阅读这本书,将掌握促进儿童发展的教研方法,真正实现教研培训目标的人本化、教研培训内容的综合化、教研培训方式的多样化。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沿用习惯的基本动作排列方式,即走、跑、跳、投掷、钻、爬、球类、平衡等,本书精选了小、中、大班共99个优秀的体育活动案例。各案例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专家评析等方面介绍了设计思路及其蕴含的科学理念,便于一线幼儿教师学习与使用。
幼小衔接是为儿童未来的学业生活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那么如何界定 幼小衔接 ?应该从何时开始着手?从哪些方面思考?哪些参与者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如何避免过渡中不同的体验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我们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书既阐述了儿童立场、有效学习的特征、系统整体观等教育衔接之 道 ,同时又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儿童、家长、托幼机构和学校应该如何想、怎么做,通过丰富的案例与策略提供了大量切实有效的教育衔接之 术 ,对于当前我国的幼小衔接工作而言富有借鉴价值,适合儿童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以及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阅读。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经验 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本书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思想,梳理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关键经验,系统论述了幼儿园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以大量的活动案例引导教师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去理解儿童的科学学习和科学关键经验的建构,并为教师设计适宜的科学活动提供了参考,可供教师直接参考使用。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是一本方法高效、内容实用、读者好评达 15000 的幼儿园家长工作指导用书。作者详解了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多种沟通途径,重点阐述了幼儿教师与 44 种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的智慧与技巧。在保留*版经典内容的基础之上,本书第二版紧跟社会变化和网络发展的形势,特别增加了 与二孩父母沟通的侧重点 这部分内容,修订并完善了 网络沟通 等内容。推荐全国各地幼儿园将本书作为幼儿园教师培训用书。
如何开展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 如何设计合理的班级一日活动流程? 如何创设有趣的、吸引幼儿的课堂环境? 如何与家长沟通,分析和评价幼儿的问题行为? 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幸福感? 针对上述问题,本书提供了150个有效解决幼儿园班级管理问题的实用技巧,旨在帮助教师预防和应对各种班级管理问题。本书对于幼儿教师,特别是刚入职的新教师来说,非常简便实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在点滴中,助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是指那些学习倾向较突出的区域,比如生活操作区、美工区、益智区、科学区等,一般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鼓励幼儿自主进行各种各样的学习或技能练习活动。 本书围绕教师在开展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中关心的五大方面,即区域活动内容与关键经验、区域活动的一般流程、评价要点、问题与对策以及活动案例,进行了理论结合大量实践案例的阐述。
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回应幼儿? 如何与幼儿交谈,帮助他们深入思考? 如何提出开放式问题,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书作者是美国资深幼教工作者,拥有 40多年的从业经历,她不仅详细地回答了上述关键问题,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紧跟时代的、富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幼儿教师以适合儿童年龄水平的方式与幼儿交谈。只有掌握了 如何说 怎么听 等沟通技巧,才能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与他们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是指那些以创造性游戏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区域,比如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等,一般是教师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兴趣投放相应的材料,供幼儿自由自主地开展各种游戏,如娃娃家、小医院、宝贝餐厅、故事表演游戏、音乐歌舞表演游戏、建构游戏等。 本书围绕教师在开展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中关心的五大方面,即区域活动内容与关键经验、区域活动的一般流程、评价要点、问题与对策以及活动案例,进行了生动的阐述。
本书收集了88个优秀的科学活动案例,并按照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专家评析等几方面介绍了每个案例的设计思路和其中蕴含的优秀的科学活动理念。感谢每篇教案的作者和评析专家,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创意、精心选择和反复修改,才了有这本书的精彩。
备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本书结合大量具体案例阐述了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的内容、方法及技巧,并在每章*后设计了 实战练习 板块,方便读者真正理解本书的内容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幼小衔接意味着什么?幼儿要具备一定的读写、数学及自理等能力。那么,只能通过主题教学吗?除了主题教学之外,还有别的教学方法吗?自主游戏可以吗?在普遍提倡自主游戏的今天,幼儿教师往往会因这类问题而困惑不已。 《幼儿园生成课程:通过游戏做好幼小衔接》作者在学前教育领域深耕20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提出游戏与学习不是二元对立的,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的生成课程可以通过发展适宜性游戏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同时,作者用大量的案例阐释了有益的入学准备是什么样的、如何发现和利用游戏中的教育契机、如何培训教师并引导家长参与课程以及培养幼儿社会情绪、书写、问题解决等能力的有效方法,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幼儿园生成课程:通过游戏做好幼小衔接》从教学实践出发,可以为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提供理
本书内容短小精悍,图文并茂,系统生动地展现了世界各地幼儿参与项目活动的真实图景,直奔项目教学法的实操精华。全书包括理解项目教学法、确定项目专题、具体实施项目教学、通过项目教学支持幼儿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并促进幼儿的STEM学习、分享项目教学的故事等内容。它回答了现时的幼儿应该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的问题,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学习如何运用项目教学法,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培养幼儿的思考和探究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本书具有突出的实践指导性,适合我国幼儿园教师、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学前教育研究者等阅读。
作为成人,我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了解年幼儿童的所思、所想和所感,然而只有停下来真正倾听儿童,我们才能透过儿童的眼睛看世界,洞察他们的观点和想法,进而付诸行动让儿童的幼儿园日常生活参与权和决策权变为现实。 《倾听儿童:支持幼儿成为自己生活的决策者》第1部分阐述了什么是倾听儿童、为什么倾听儿童以及不倾听儿童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二部分围绕如何在以下方面倾听儿童并以适宜其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方式促进他们参与决策,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切实可行的策略!
区域活动的本质是什么? 如何合理利用班级空间规划区域? 如何投放适宜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何对待“冷门区”和“热门区”? 如何培养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规则意识? 如何指导和评价幼儿在区域中的活动? 如何将区域活动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 …… 现在的很多幼儿园都在开展区域活动,但区域活动不是一件时髦的外衣,谁穿上都漂亮。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困扰,这本书会帮助大家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