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的诗人 莱蒙托夫经典诗歌插图珍藏版 ====== 本书精选莱蒙托夫有代表性的、各种样式的抒情诗120余首,收录70余幅插图,其中不少是诗人自己所画。他有惊人的绘画天赋,素描形象逼真,鲜活生动,水彩画和油画用笔灵活质感,极具诗意。 译本力求忠于原诗,再现俄语诗歌中的形美、音美、意美和情美。 ========= 可与普希金并驾齐驱,或许比他更胜一筹。 ——别林斯基 在我们这里还没有人写过如此真实、优美和芬芳的作品。 ——果戈理 如果莱蒙托夫尚在,就不需要我,也不需要陀思妥耶
本书不是虚构小说,而是自传性的百事记载、纪实小说。该书结构即显出大手笔的风格,全书由“纽约商场风云”、“童年”、“少女的初恋”、“北大荒的小屋”、“留学美国”、“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六个章节组成,各成一体。从这些章节的名称就可以基本概括出作者周励丰富多采的人生经历了,整部书40万字,读来就像她与你侃侃而谈。她对一个新时代新机遇的大气描写,及对自己戏剧性曲折经历和人生价值观的倾诉,令人在神往之后闭卷三思,跃跃欲试。文学对于时代,对于社会,是有一种无声的“号角”之催化作用的。九十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犹如海底蛟龙
20世纪80年代翻译政治化,文学政治化被尽力弱化之后,在50至70年代一度被遮蔽的西方现代派文学得到彰显,并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彰显和影响在中国语境里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图景。西方现代派以及所依据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在进入80年代中国思想场域时,不可避免地与国内的思想文化话语产生激烈的摩擦和交锋。西方现代派文学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功地进行了解构,对中国文学进行了重塑,其意义不亚于一场文学革命。 《混血的生长(20世纪80年代1976-1985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以知识考古学式的现场发掘方式,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放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上,分析这种变化的依据与内在的逻辑运作过程,揭示了西方现代派文学是怎样参与了80年代中国文学的变革进程,使创作格局出现了多元化,重绘了中国文学的地形图。《混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工诗能文,其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靠前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本书选录其代表性词作和部分诗文进行注释、赏析,文章附有译文,是欣赏把玩俱佳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