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体例方面,全书采用中法文对照,配以生动有趣的插图,力求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飨宴。全书分十个单元:衣、食、住、行、礼、艺、乐、节、健、潮。每单元六七篇文章,每篇文章有一两个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点滴作为链接和延伸,最后附有生词释义。我们尽量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具体有趣的事例向学习法语的中国人或学习中文的法语国家的人提供一把登堂入室的钥匙,大家跨过中国文化最初的门槛,直到登堂入室。文化不应只封存在书斋,它更应当活跃在当下火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日常的生活点滴里学文化、品文化,这才是了解一个民族的途径。
《胡萝卜须》是列那尔的代表作,1894年出版后受到法国文学界的一致好评。作者通过许多独立成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得不到家庭温暖的男孩的形象。由于男孩棕色头发,脸上有些雀斑,母亲便给他取了“胡萝卜须”的小名。胡萝卜须本是个纯洁善良的孩子,他用爱心努力亲近父母,渴望得到他们的爱抚。然而事与愿违,家庭对他另眼看待,特别是母亲因偏爱他的哥哥和姐姐而歧视他,对他冷峻刻薄;她不仅让他干那些别人不愿干的活儿,还用种种手段对他施以嘲讽、挖苦和打击;哥哥姐姐也欺负他、捉弄他。抑郁和痛苦日积月累,逐渐扭曲和摧残了孩子稚嫩的心灵,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异。可怜的孩子感叹自己的不幸,萌生自卑自贱的心理,发出了“可惜不是人人都能当孤儿”的悲鸣。为了自卫,他只好拿起弱者的武器——狡猾和撒谎,以逃避眼前的苦难。不幸
这部1831年问世的历史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5世纪巴黎人民的生活。1482年春,巴黎圣母院静静地目睹了中世纪人民的喜与悲。小说有四个主要人物: 卡西莫多:圣母院的敲钟人,驼背且畸形; 克洛德·弗罗洛:圣母院的副主教。性格阴森可怕; 爱斯梅拉达:吉卜赛人,她的美貌是她不幸的来源; 菲比斯:皇家弓箭队队长,长相英俊,风流倜傥,是爱斯梅拉达钟情的对象。 维克多·雨果叙述了他们纵横交织的悲剧命运。
本书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关于文明文化的重要论述,从核心话语出发,按照传统观念、历史活动、理念行动的编写逻辑,选取关键词条,以要点形式,追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交流史,重点介绍和解读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观、源远流长的文明互鉴史、当代中国的文明互鉴观,古今呼应,展现中华文明在和其他文明交融的洪流中,守护传统精华,同时不断包容创新,始终涌动着勃勃生机。本书以中国话语外译传播的角度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对于法语习语的追寻源头有利于学习者掌握法语习语。在获知法语习语,尤其是那些形式和语义有些古怪的习语的来龙去脉后,不仅能增强学习情趣,还会对其寓意有一个深入准确的理解,从而更加得心应手、恰如其分地使用它们。此外,词源知识还有助于学习者深入了解法国的历史、文化、习俗等,从而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法语习语“源”来如此1》精选了常用、有趣的法语习语300余条,按字母顺序排列。每条习语均有法文和中文释义,以便读者对该习语的意义有全面、准确的理解。每条习语的典故与出处,都力求简明扼要,一语中的。几乎每条习语的典故之后都附有例句,以强化读者对习语意义的理解,进而提高运用该习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使用的语境不同,习语可能会有相应的变化。本书的正文后附有书中所收习语的索引,按字母顺序排列,以便于查
本书选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反映中华文化精粹的科技发明和文化创造,以精巧的关键词展现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本书注重遴选经典又具有当代意义、贴近受众又通俗易懂的词条121个,既有影响人类文明进步的典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