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 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 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脐灸养生法是对古代脐疗理论”、“艾灸理论”和“砭石疗法”的现代传承和发展。 本书的特点是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大量实际应用过程中拍摄的图片,弥补了以往图书中只介绍理论知识,而实际应用指导性不强的不足。同时,本书作者团队在脐灸的实际临床中有丰富的经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内容提要 《温疫论》,明代吴有性(字又可)撰于崇祯十五(1642)年,是中医*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著作,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全书二卷,上卷主要论述温疫之病因、病机、证候、、变证、宜忌,以及温疫与伤寒的区别。下卷重点叙述温疫的种类、传变、原则,各种兼证、变证的和调理。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不同,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风、寒、暑、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由此创立了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以'驱x外出'为中心,创制了达原饮等温疫的有效方剂。这些方剂和思路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中医仍然在使用这种思路和这些方剂。 三全译注者《
针对育儿过程出现的问题,艾贝母婴研究中心编著的这本《0-3岁婴幼儿护理枕边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家长容易忽略的问题,本书也尽可能给以提醒,让父母们能够处理好宝宝成长阶段发生的各种情况,胜任“育儿专家”和“家庭医生”这一职责。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大字版)》是)《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三册书的合集。 《格致余论》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而名。全书共一卷,共载论文四十余篇,包括内、外、妇、儿各科以及脉法、养生、优生等理论,内容颇丰。朱震亨 的论文《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均见于此,所以《格致余论》被 为是反映朱震亨医学思想的代表著作。本书成书于1347年,目前 可见版本有元刊本,明正德间刊本,东垣十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1954~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等16种。本次整理所选底本为元刊本。 宋代官方编纂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多为辛香燥热之剂,流行甚广,弊端甚多。对此,主张辨证施治、滋阴降火的朱震亨,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力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不妥之处,著成《局方发挥》。全书共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实用手册(汗症部分姚梅龄医学全集)》是姚梅龄教授基于对其父亲姚荷生的遗稿《症候简释》《伤寒论症状鉴别诊断学》的整理,并结合自己近50年的临床经历总结而作,将《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汗症这一临床现象分为通身汗、局部汗出、无汗、其他种类异常汗出、异常汗质、异常汗色、汗气(嗅)异常七大类别,简洁明了地阐释了42种汗的概念、主要病因病机、汗出机理、病因病机鉴别以及病种举例。本手册对于提高中医同道观察能力、鉴别诊断能力等临床能力具有较强的帮助和启迪作用。
刘勇主编的《胃癌百问百答》编者均来自临床一线医生,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接触大量患者和家属。 本书虽由专业人士编写,但尽量去除了晦涩的专业术语,客观表述问题,随问作答,循序渐进,将疾病的全貌展示给读者。整书将公众关心的主要问题均一一列入,从预防到治疗,囊括整个过程,包括目前治疗的 进展。 书中包括胃癌的发病因素、预防措施。具体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甚为详尽。对胃癌早期如何发现进行了解答。对于确诊的胃癌患者,书中细致解答了术前的必要检查措施、手术的简要说明、术后的注意事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术后康复护理措施。对胃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使患者和家属对治疗不茫然、不恐惧、不慌张,对治疗的风险有充足的准备和应对方案
邵兰荪(1864-1922),浙江绍兴人,世居杨汛桥,幼年时从钱清王馥原习医。其人素喜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及程国彭《医学心悟》,处方用药亦多以此二书中方加减化裁,对于温暑时症、虚劳、妇女经带等病症颇具心得,在当地医名颇盛,求诊者摩肩接踵。如曹炳章云:“每日应诊,户限为穿。” 因邵兰荪日常诊疗较为繁忙,无暇安心著作,又“饮佩邵氏者,不乏其人”,故曹炳章替其征求绍兴城乡各病家治愈留存处方,历十余年方汇集成册,编成《邵兰荪医案》四卷。全书将曹氏所搜集医案210则,按病症的不同分为风、暑、湿、燥、温热、咽喉、耳目口齿、咳嗽、咳血、喘、胸痹、虚劳、不寐、心悸健忘、肝风、呕吐噎格、脘痛、腹痛、泄泻、痢、疟、肿胀、遗精、遗尿、淋浊、疝气、疮疡、调经、带下、胎前、产后等三十一个门类,并延请同乡史介生加以
考研中医综合覆盖六门学科,包括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针灸,题型是160道选择题,知识面广泛,是非分明,考生基本没有临场发挥的余地,全凭考前知识的积累与掌握。试题既考查对固定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你对问题灵活运用的程度,复习起来难度大力。 特别是其中中药学、方剂学与针灸学等学科,其学科特点要求学习者记忆大量内容,素有“针药剂,真要记”的说法。对于参加中医考研的考生以及在广大中医药专业在校学生来说,记忆问题是令人望而生畏却又不得不跨越的难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本书以手写助记、填空自测为主要特色,综合小开本、歌诀助记、讲课视频等多种助记形式,帮助考生专门解决记忆问题,所谓“填空都不怕,选择那算啥”,相信本书能在考研类图书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脉因证治》,旧题元·朱震亨(字彦修,人称丹溪翁)著,清·汤望久(字来苏)校辑,初刊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一般认为本书非朱氏原著,系后人辑集丹溪诸书方论编成。 朱丹溪著的这本《脉因证治(大字版)》分4卷,共70篇。卷一、卷二列卒尸、痹、痉、厥、伤寒、大头肿痛等内科病证27种;卷三、卷四除分载宿食、留饮、暖气、吞酸、嘈杂、积聚、消渴诸内科病证外,还列述外科、五官、妇人、小儿等病证36种,附有杂证、杂治、脏证、七情证、杂脉、察视、汗等7篇医论。每述一病,首述脉诊,次审因辨证, 论治法。“脉、因、证、治”一以贯之。既严守辨证求因,又有审因论治原则,集多家之长,切于实用,因此历来被视为学医津梁。 本书以清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池阳周学海校刊周氏医学丛书本为底本,以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年新一版铅印本为校本
《刮痧拔罐针灸全书(全彩珍藏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刮痧、拔罐和针灸的中医理论基础,如经络、穴位的基本知识,全息理论,各种穴位的适应症。并分别介绍了各种刮痧用具,常见疾病的刮痧治疗方法,不同体质的刮痧方案,刮痧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等;拔罐的理论基础,各种拔罐用具,常见疾病的拔罐方案,拔罐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等;针灸的理论基础、各种针灸器具,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案,针灸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还有其他常见的针灸疗法,如三棱针针灸、皮肤针、耳内针、艾灸等。本书教给你简便、实用又有效的防病、保健、治疗方法。让你掌握让潜藏疾病无所遁形的刮痧术;学会扶正人体阳气,驱除体内寒邪、淤滞的拔罐法;认识内病外治的针灸术。这些疗法简单易学,疗效显著,不仅适用于生病的人,健康人也可以进行刮痧、拔罐和
《金匮要略心典》为清代雍正时期 医家尤怡编撰。尤氏对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精究细研,结合多年的学习心得和临床经验,“十易寒暑”著成《金匮要略心典》。该书行文精炼扼要,语句通俗明了;对原文的解释旁征博引,择善而从;对治法、方药的分析匠心独运,切合临床;同时不忘勘除谬误,务求阐发仲景原义。该书可以称得上是《金匮要略》研究心得之杰作,至今仍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吴少祯总主编,柳西坤整理的《金匮要略心典/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选择《金匮要略心典》上佳版本,作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对原文进行了认真校注,并就尤氏对《金匮要略》条文的注释作出点评。点评主要从尤氏注释的精彩之处、独到之处、紧要之处、值得借鉴之处及可商之处着眼,力求有助于正确解读该书;点评以精、简为原则,不做展开和赘述,点到为止,
本书针对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科目“中医综合”知识面广、复习难度大的特点,以手写助记、填空自测为主要特色,综合小开本、歌诀助记、讲课视频等多种助记形式,帮助考生专门解决记忆问题。所谓“填空都不怕,选择那算啥”,相信有此“神器”在手,定能助广大考生顺利通关。
本书针对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科目“中医综合”知识面广、复习难度大的特点,以手写助记、填空自测为主要特色,综合小开本、歌诀助记、讲课视频等多种助记形式,帮助考生专门解决记忆问题。所谓“填空都不怕,选择那算啥”,相信有此“神器”在手,定能助广大考生顺利通关。
《肿瘤介入诊疗百问百答/医患交流癌症防治与康复系列丛书》编者于海鹏全部是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的青年专家学者组成。本书是以肝癌、肺癌、肾癌、骨与软组织肿瘤、妇科肿瘤等病种为导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别讲述了各个疾病对应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栓塞治疗、物理消融(射频、微波、冷冻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等。在介绍疾病诊疗的基础知识、介入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同时,结合患者需要,介绍了不同治疗技术的特点、注意事项等。为患者在治疗策略及方法选择上提供依据.希望本书为肿瘤介入治疗患者提供帮助。
本书将张仲景所著的《桂林本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和许叔微所著的《伤寒百证歌》进行了汇编。全书分为两篇。上篇以张仲景书中所载方剂为纲,按字笔画排序,方便读者检索,并摘录了古籍中的方药和相关的重点条文 ;下篇以《伤寒百证歌》中的一百个病证为纲,提炼仲景诊治的髓。 本书所载的条文、歌诀适合读者背诵,所载内容可直接指导医生临床诊断、用药,是一本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医生和中医药爱好者备的参考书。
考研中医综合覆盖六门学科,包括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针灸,题型是160道选择题,知识面广泛,是非分明,考生基本没有临场发挥的余地,全凭考前知识的积累与掌握。试题既考查对固定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你对问题灵活运用的程度,复习起来难度大力。 特别是其中中药学、方剂学与针灸学等学科,其学科特点要求学习者记忆大量内容,素有“针药剂,真要记”的说法。对于参加中医考研的考生以及在广大中医药专业在校学生来说,记忆问题是令人望而生畏却又不得不跨越的难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本书以手写助记、填空自测为主要特色,综合小开本、歌诀助记、讲课视频等多种助记形式,帮助考生专门解决记忆问题,所谓“填空都不怕,选择那算啥”,相信本书能在考研类图书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书通过对传统脉象的全新剖析,系统地讲解了如何通过脉诊诊断疾病,纠正和辨析了传统脉学论述错误与模糊之处,不拘泥于传统之束缚,不墨守成规,解决了学中医多年、行医多年而不能达到以脉断病,且始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困惑境界,使传统脉诊的模糊性变得清晰、明了、。作者经过数十年的摸索,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这套殊的脉诊方法。在本书中次提出了“脉度”的概念,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了阐释。在脉象方面,作者通过详细的讲解和辨析,说明了分脉象的确切性状,使得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脉象的本质。中医、中西医结合,甚西医工作者、学生通过学,可以在短期内基本掌握其方法和技巧,并能运用于临床。
本书针对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科目“中医综合”知识面广、复习难度大的特点,以手写助记、填空自测为主要特色,综合小开本、歌诀助记、讲课视频等多种助记形式,帮助考生专门解决记忆问题。所谓“填空都不怕,选择那算啥”,相信有此“神器”在手,定能助广大考生顺利通关。
《洞天奥旨》又名《外科秘录》,全书共16卷,清·陈士铎著。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又号莲公,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代约为公元1627~1707年。陈士铎是有反清思想的人,以道者自居,好游历,遍访名人,并与傅青主有密切交往,因此,在他的书中常用隐语表示与诸多人物的关系,如“吕道人岩”“汉长沙守张机”等,读者勿以为怪。 《洞天奥旨》卷一至卷四,总论痈疽疮疡之标本、辨脉、善恶、顺逆、并发证、治法、调护等;卷五至卷十三,列举外科、皮肤科、跌扑、金刃、虫兽伤157种证治;卷十四至卷十六,载外科用方281首。陈氏在辨识疮疡吉凶顺逆及治疗疥癣、痈疽、疮疡、梅毒等外科疑难重症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对外科疮疡,辨证、处方多验。《洞天奥旨》是陈士铎晚年的著作,记载了他治疗外科疾病的
由日本宝库社编著的《下针编织的帽子和围巾》介绍了30余款各种用简单的下针就能完成的帽子、围巾。全书共分三大部分,颜色创意、毛线创意和形状创意。各种颜色搭配、条纹拼接帽子和围巾,带兜帽的围巾,不收针穿线的围巾、帽子,螺旋拼接的帽子,头巾帽、分衩围巾、三股辫围巾和帽子等,与众不同的设计和制作让人叹为观止。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