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号:9787117074070 书名: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二辑)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定价:25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目录 卷之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 本输第二法地 小针解第三法人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法时卷之二 根结第五法音 寿天刚柔第六法律 官针第七法星 本神第八法风 终始第九法野卷之三 经脉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卷之四 经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营第十五 营气第十六 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卷之五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癫狂第二十二 热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杂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问第二十八卷之六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肠胃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 胀论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血络论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第四十卷之七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 病传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顺气一
暂无内容简介。。。。。。
《脉因证治》,旧题元·朱震亨(字彦修,人称丹溪翁)著,清·汤望久(字来苏)校辑,初刊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一般认为本书非朱氏原著,系后人辑集丹溪诸书方论编成。 朱丹溪著的这本《脉因证治(大字版)》分4卷,共70篇。卷一、卷二列卒尸、痹、痉、厥、伤寒、大头肿痛等内科病证27种;卷三、卷四除分载宿食、留饮、暖气、吞酸、嘈杂、积聚、消渴诸内科病证外,还列述外科、五官、妇人、小儿等病证36种,附有杂证、杂治、脏证、七情证、杂脉、察视、汗等7篇医论。每述一病,首述脉诊,次审因辨证, 论治法。“脉、因、证、治”一以贯之。既严守辨证求因,又有审因论治原则,集多家之长,切于实用,因此历来被视为学医津梁。 本书以清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池阳周学海校刊周氏医学丛书本为底本,以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年新一版铅印本
内容简介 尤怡于仲景之学钻研甚深。其所著《伤寒贯珠集》,不但对《伤寒论》原文进行了逐条注解,还采用以六经为纲,治法为目,以方类证的方法,对《伤寒论》原文次序做了重新的编排和归类,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突出了伤寒治法特色。本书配有原文诵读音频二维码,便于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学习。本书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从业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脾胃论》,撰于公元1249年,三卷,是李东垣创导脾胃学说的代表著作。卷上为基本部分,引用大量《内经》原文以阐述其脾胃论的主要观点和治疗方药。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论治。卷下详述脾胃病与天地阴阳、升降浮沉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多种治疗方法,列方60余首,并附方义及服用法。所创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等至今为临床所习用。同时,本书配有原文诵读音频二维码,便于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学习。本书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从业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大字版)》是)《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三册书的合集。 《格致余论》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而名。全书共一卷,共载论文四十余篇,包括内、外、妇、儿各科以及脉法、养生、优生等理论,内容颇丰。朱震亨 的论文《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均见于此,所以《格致余论》被 为是反映朱震亨医学思想的代表著作。本书成书于1347年,目前 可见版本有元刊本,明正德间刊本,东垣十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1954~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等16种。本次整理所选底本为元刊本。 宋代官方编纂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多为辛香燥热之剂,流行甚广,弊端甚多。对此,主张辨证施治、滋阴降火的朱震亨,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力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不妥之处,著成《局方发挥》。全书共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总共十八万字有余。《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的医学典籍之祖,其名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书以黄帝和岐伯等人对话的形式写成,但其内容不仅限于医学,而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部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
......
《图说中医:拔罐》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专家集二十余年临床和教学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下篇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和皮肤科疾病的拔罐治疗。全书配有拔罐操作真人实体图片,用图解的方式阐述了各种疾病常用拔罐方法的基本操作,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图片清晰准确,读者可以按图操作,直观明了,易于学习。《图说中医:拔罐》适合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使用。
《脉因证治》,旧题元·朱震亨(字彦修,人称丹溪翁)著,清·汤望久(字来苏)校辑,初刊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一般认为本书非朱氏原著,系后人辑集丹溪诸书方论编成。 朱丹溪著的这本《脉因证治(大字版)》分4卷,共70篇。卷一、卷二列卒尸、痹、痉、厥、伤寒、大头肿痛等内科病证27种;卷三、卷四除分载宿食、留饮、暖气、吞酸、嘈杂、积聚、消渴诸内科病证外,还列述外科、五官、妇人、小儿等病证36种,附有杂证、杂治、脏证、七情证、杂脉、察视、汗等7篇医论。每述一病,首述脉诊,次审因辨证, 论治法。“脉、因、证、治”一以贯之。既严守辨证求因,又有审因论治原则,集多家之长,切于实用,因此历来被视为学医津梁。 本书以清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池阳周学海校刊周氏医学丛书本为底本,以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年新一版铅印本为校本
《金匮要略心典》为清代雍正时期 医家尤怡编撰。尤氏对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精究细研,结合多年的学习心得和临床经验,“十易寒暑”著成《金匮要略心典》。该书行文精炼扼要,语句通俗明了;对原文的解释旁征博引,择善而从;对治法、方药的分析匠心独运,切合临床;同时不忘勘除谬误,务求阐发仲景原义。该书可以称得上是《金匮要略》研究心得之杰作,至今仍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吴少祯总主编,柳西坤整理的《金匮要略心典/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选择《金匮要略心典》上佳版本,作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对原文进行了认真校注,并就尤氏对《金匮要略》条文的注释作出点评。点评主要从尤氏注释的精彩之处、独到之处、紧要之处、值得借鉴之处及可商之处着眼,力求有助于正确解读该书;点评以精、简为原则,不做展开和赘述,点到为止,
书名:医林改错 :12.00元 作者:(清)王清任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6746755 字数: 页码:67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医林改错》系清代名医王清任生前仅有的著作,成书于道光庚寅年(公元1830年)。王清任(1768~1831年),字勋臣,又名全任,直隶(今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其先祖王凝机,是当地的一大名医。王清任21岁(1789年)正式行医,行医42年间,他严谨求实,精研医道。因看到古籍所论之脏腑形态、功能以及所绘图谱尚有不实不尽之处,于是他亲自去刑场、义琢,观察、解剖尸体,并将所见绘成亲见脏腑图形,以更正古医书中脏腑之不尽翔实之处,并把自己42年的临证经验,尤其是对瘀血、气虚诸病的证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