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的编写从对比语言学、跨文化交际与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出发,探讨英汉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的宏观和微观层次上的差异,旨在通过全方位差异性对比与分析,培养英语学习者的双语差异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英汉双语转换能力。 开篇部分探讨了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两者相去甚远,个性多于共性,其间差异尤见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从翻译概念厘定,到翻译标准确立,但凡涉及转换问题,总难避开语言差异。 第二部分为英汉语篇结构与分析,探讨了语篇中词汇语义,词汇的语义是一种潜势,语义的选择是由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决定的。 第三部分为语篇翻译理论,翻译的直接对象是原文语篇,翻译的最终产品是译文语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不能只孤立地翻译原
《外教社跨文化交际丛书:跨文化交际理论建构》涵盖了一系列经过筛选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为了这部著作的出版,Gudykunst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此过程中,他指出,“如今,涉及跨文化交际各个层面的理论至少有15个。”(Gudykunst,2002,p.183)这些理论可分成七大类:意义建构、沟通准则、文化模式、调整和适应、身份认同的形成和调整、人际交流的心理过程,以及传播的组群和网络。(Klyukanov,2005,p.1)遗憾的是,尽管Gudykunst收录的理论涉及面很广,但他却将相当一部分理论排除在外。比如,他只字未提有关价值观的众多理论(或许他认为价值观的理论只是对文化模式的解释),以及有关冲突、非言语交际、符号模式的交流(或符号学)等一系列在跨文化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理论。这些没有被Gudykunst收录的理论,在其他许多跨文化教材中都作为重点进行了介
两大家族有着很深的世仇。在一次宴会上,两家的子女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花前月下,他们互诉衷肠,私订终身,并在好心的神父劳伦斯的主持下举行了婚礼。谁知,罗密欧杀死了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被逐出维罗纳城。朱丽叶的父亲却逼她嫁给帕里斯伯爵。朱丽叶向劳伦斯神父求助。她吞服安眠药,以假死来搪塞帕里斯的求婚。不明真相的家人为朱丽叶送葬。这时罗密欧悄悄地潜回了维罗纳城,他以为朱丽叶已死,喝下毒药倒在朱丽叶的身边。朱丽叶苏醒后,惊喜地发现心上人就在身旁,却已经死了,于是毅然用短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对情人殉情而死。他们的鲜血终于换来两家的和解。
话语研究在当今社会科学领域中正受到普遍关注。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它运用范围广,实践性强,影响力大。施旭著的《什么是话语研究》以问答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话语研究的基础理论、核心概念、研究方法、学术思潮、创新趋势等,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与策略。全书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有助干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和相关学生了解话语研究的概貌,并为拓展和深化话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