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高职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逐步形成特色,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安排逐步趋于规范,但高职学院的英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水平,课程怎么安排,如何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尤其是如何准确定位英语教学培养目标,是当前高职学院英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朱红英编著的《实用外语教学方法研究》的写作目的是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本书的目的每一个英语学习者,学习的终目的是掌握英语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和与他人沟通准确性。
《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安全问题及跨文化建设研究》基于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对外语教育的现实要求,把外语教育的发展放置于文化强国战略层面上进行研究,探索文化安全的定义、国家安全利益与外语教育发展的互动机制、文化传播与外语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及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建设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客观描述当前外语推广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整体状况,探究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影响因素,推动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力促各个高校搭建外语推广与文化教育协同创新的跨学科平台,使外语推广领域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进一步拓展文化强国战略的推广渠道,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育中华文化自信,维护我国在外语教育领域的文化安全。
跨文化能力在全球化时代成为跨学科研究的主要概念之一,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跨文化能力研究》围绕跨文化能力概念界定、理论视角建构及评估方法三个基本问题,梳理与评析外研究成果,探索未来的研究方向。 全书共分为八章。章对跨文化能力三个基本问题作简要阐述。第二章回顾20世纪60年代以来跨文化能力研究的历程,昭示其发展脉络。第三至五章综述、归纳与评介32个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能力理论和模型,不仅包括西方视角,而且涵盖亚非与中东文化的非西方视角。第六、七章探讨如何评估跨文化能力及相应的评估工具。第八章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新的研究议题。 本书兼具学术性、前沿性和性,适合跨文化研究领域的硕博研究生、年轻教师和研究者作为研究参考,同时也适合对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感兴趣的外语教师与研究者
本书包含名词、代名词、形容词副词、冠词、动词、助动词、准动词、连词、介词、文句及表现法、单字研究及辨异、中英不同的表现法、成语的意义和用法13 大项,对200 个英语疑难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书中涉及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差异、英语习惯表现法、汉英表达方式的不同等多方面英语知识,是《翻译的基本知识》与《翻译的技巧》的具体化与有益延伸,可令读者掌握扎实、灵活、熟练的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本书由多名资深的国际课程管理和升学顾问亲自执笔,重点围绕国际课程、升学指导和大学申请这三个学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领域,从实际情况出发答疑解惑,解决了学什么、怎么考和如何报的难题。可指导国际课程学生更好地学好课程,做好海外大学申请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有志出国深造的读者打开了一扇走出去的大门。
《新视野英语教程1:读写教程(教师用书 第3版)》是一套专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第三版延续了前两版注重语言基础,培养综合能力的优势,在编写中更加注重选材的时代性、练习的针对性和资源的多样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自主学习策略,使学生具备应用英语处理未来与职业相关的业务的能力,以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并未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读写教程》为本套教材的主干教材,分1—4级,每册10个单元,供一个学期使用。《新视野英语教程1:读写教程(教师用书 第3版)》为册学生用书配套使用的教师用书,供教师授课或学生自学使用。
这是一本介绍辩论的英文教材,作者均为来自中美两国从事辩论研究和教学的大学教师。本书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增强思辨及表达能力,不仅将学习者塑造成本国公民,更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公民、思辨精英。本教材深入浅出,从各方面全面介绍了辩论,并辅以大量辩论实例支撑理论,生动直观,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本书共6章,没有繁琐的条目,结构设计合理科学。不过,虽然全书结构简单,但内容却十分丰富,笔者从不同视角详细讨论了英语教学理论、涉及英语课程建设的英语课程论、影响英语教学的学习者因素,以提高英语教师教学效果为目的的英语教学研究论以及促使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的英语教师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英语教学基础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口语教程1(教师用书 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紧扣社会现实,兼顾中西文化,内容涉及世界和我国当代生活、经济、文化、科技等热点话题,题材丰富多样,语言生动地道。
《21世纪英美文法》八大特点: ·文法各定义依据牛津英文法辞典全新诠释。·同步英、美文法理论引介英文法新术语。·对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各种不同用法皆有详细解说和比较。·重要引例皆注明出处,以便读者查找或研究。·用例及练习的取材生活化、口语化、趣味化。·适处取用用语。如E-、Y2K、five-day week等等。·Exercise皆附有趣味短文,兼具从阅读中增长文法实力的妙用。·单元主题附有“短诗欣赏”,提供读者欣赏文法与文学相互融合之美。
我的这个研究使用的是叙述性探究的方法(narrative inquiry)。叙述性探究是一种质性的研究方法(a qualitative method),与量性的方法(quantitative methods)不同。我在文中经常使用人称便是一个不同之处的例子。 我的论文的主题都是与我的教学与学习密切相关的。我的研究话题之一是我的身份认同(identity)。话题之二是我的个人实践知识(personal practical knowlodge)和我的专业知识(professional knowledge)之间的关系。话题之三是我(作为教师)和课程设计(curriculum mddng)之间的关系。同样的话题也用于研究另两位参与者的经历。参与论文研究的另外两位教师,因为对他们身份的保护的原因,只能笔名代替他们的真实姓名。我在这里真心感谢他们的参与和分享。我的论文对中国英语教学以及中国英语教学的改革做了讨论。这篇论文同时也是我们三位英语教师心声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