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音乐基础知识历年考试的真题,编者组编了10套全真模拟试卷,每套试卷包括:音乐常识10题;基本乐理10题;听力15题;视唱10题。考生通过答题可了解音乐基础知识考试的实考过程
精选钢琴练习所必需的音阶与琶音等手指技巧练习,是所有钢琴学习者的 之书。
《全国琵琶演奏考级作品集(第2套) 第6级-第8级》 本选题为琵琶考级作品集的中级卷。《全国琵琶演奏考级作品集》为1997年版《全国琵琶演奏考级作品集》(中国音协考级教材)的首次再版,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广播民族乐团等从事于教学与演奏一线的专家委员会,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考级机构相应层次,遴选出传统、民间以及流传度、使用频率较高的作品,同时结合近些年来琵琶创作曲目的蓬勃发展扩增了近40%的新内容,部分高级别曲目是首次出版,也能满足琵琶专业从事者的学习需求。专家委员会本着各级别应有相应技术引导(技、指法重点)的理念设定层级和范围,初级(1-5)级、中级(6-8级)、高级(9-10级)三个段位分别提供完整的练习目标和训练要求。各级别主要
《箫考级教程》是“新编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教程丛书”的新增品种,分为上下两册:《箫考级教程第1-7级》是初中级水平教程,《箫考级教程第8-10级》是中高级水平教程。每一级均包含练习曲5首,乐曲10-15首两个部分,难度适中。每册最后附有“箫常用演奏符号表”。所有曲目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基本乐理卷(第12版)》围绕基本乐理高考的内容与范围从四个方面做了较详细的阐述。第壹部分系统介绍了基本乐理高考的内容与范围;第二部分着重研究、探讨了基本乐理高考的基点、重点、难点,介绍了掌握基点、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的方法;第三部分全面分析、比较了基本乐理高考的各种题型,深入剖析了该科目考试的内容与形式;第四部分大量选编了近年来各院校有代表性的基本乐理高考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大量的实用性极强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试题的练习与分析,可提高考生的应考能力。
《〈松弦馆琴谱〉钩沉》从三个方面论及打谱的学术价值:一是 打谱 具有 第二作曲 的意义,认为将减字谱的符号创造性地演绎成带有琴曲的曲调和节奏的乐谱,比一般所谓 表演 的二度创作更富于独特的功力;二是 打谱 琴曲的特点是琴派的重要标志,同一首琴曲的减字谱,常常有着不同流派的打谱版本,充分地呈现出各琴派的特征,本文以虞山派的《松弦馆琴谱》为例说明;三是 打谱 是促使琴曲同宗变异的成因,由于减字谱历来是共享的音乐资源,任何人都可以撷取来进行 第二作曲 的再创作,因此 打谱 中的同异现象,充分体现了文人音乐的创作思维。
全书搜集了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时期的文章约60篇,按时期分为上篇“困惑篇”,下篇“求索篇”;另加两个“附录”——“亲情篇”、“激励篇”。“困惑篇”是在作者以前写的《作曲家的困惑》一书基础上精选、补充、修订而成,大部分完成于80年代;“求索篇”是这次首次辑录,主要写于90年代;“亲情篇”是个人精神领域里的“自白”,感情色彩较浓;“激励篇”则是外乐坛对作者的主要作品的评论选辑,以及师友们的书信摘录。 作曲家用音乐代替了文字,评论家用文字解绎着音乐;两者方式虽各相异,却都源出一处!一支笔写总谱,一支笔写文章,这既然已成为作者生活之必然,作者也就不管它规矩方圆,顺其自然地写下去吧!
《爵士鼓演奏实用教程:爵士鼓演奏系统训练大教本(增订本)》可以帮助学习演奏者尽快地掌握正确演奏方法。不断提高演奏技巧;可以使演奏者尽快熟悉各种舞曲与乐曲的常用节奏音型,解决实际应用中碰到的一些难题;可以通过美国、日本现代爵士摇滚节奏的练习,使演奏技巧丰富多彩,演奏风格日臻成熟。爵士鼓也可有独奏表演,书中收录的两首独奏曲,曾作为专业团体业务考核规定曲目,对于检测演技水平大有用处。
《手风琴演奏入门(简谱大字版)》从乐理的识谱开始,可以说是零门槛教学,所以从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到老年人都可以从头学起。原来有些音乐基础的更好,没有基础,只要喜欢音乐,也可以从起步开始。通过手风琴演奏起步的学习后,在音乐知识上打下基础,再学别的音乐门类也就更容易了。我们知道有不少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或其他乐器的专家开始学音乐时,都是从学习演奏手风琴起步的,是手风琴丰富的音响,为他们打下了成为音乐家的基础。
李廷松先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琵琶演奏艺术,为振兴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位在青年时代就被上海国乐界誉为继汪昱廷先生之后的又一位“琵琶大王”,使“汪派”琵琶演奏艺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扬。李先生生前为人胸襟磊落,朴实无华。而他的演奏风格,一如他的为人,古朴浑厚,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在教学方面,他更是热情诚恳,诲人不倦,为培养中国的民族音乐人才倾注了的精力和心血。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是当今国际音乐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教材完成撰写前,在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尚无人开设此类课程,更无教材。到目前为止,在西方音乐学术界也尚未见到此类教材或专著,只是在西方音乐美学通史一类的著作(如美国学者E.Lippman的《西方音乐美学史》和意大利学者E.Fubini的《音乐美学史》中作为一个章节有所论述,但篇幅和内容都很简略和单薄。因此,本教材无论在还是在国际上都具有的开拓性意义。它既为我国高等音乐院校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了一部较高层次的教材,也为国际音乐学界提供了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部系统研究现代西方音乐哲学的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