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雪影主编的这本《园林树木学(华南本第3版 )》内容分为绪论、总论、各论三部分。绪论主要介 绍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我国园林树木 种质资源特点及园林树木引种驯化概况。总论着重阐 述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园林树木在园林中的作用和 配植,以及园林树木的调查与规划方法。各论部分重 点介绍了华南地区常见栽培的园林树种、应用较多的 新优园林树种以及有应用前景的乡土树种的识别特征 、习性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价值,共收集了园林树木 686种(含种下单位),分属于76科283属,附图287 幅。
李道品、张文英主编的《作物遗传育种(高等职 业教育种子系列教材)》针对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 才的目标,把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的主旨贯彻始终,力 求科学性和实用性。注重育种技术与具体作物相结合 ,结合遗传与作物育种发展动态和新科技成果在农业 生产上的应用,引入反映学科前沿的成果。 全书分10章,包括绪论,遗传的细胞学及分子基 础、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物质的变异、作物种质资 源和引种、作物选择育种、作物杂交育种、作物诱变 育种、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生物技术育种共9章,相 关实验实训19个。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在了解和掌握 遗传变异规律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主要农 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农学类专业学生和种子行业 培训人员编写,内容适合于种植类相关专业使用,同 时可供农业科研技
《动物卫生法学》教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面向动物防疫行政法制建设,紧密结合我国加入WTO后动物防疫工作与国际接轨,瞄准培养跨世纪动物卫生法学人才和在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中普及动物卫生法学知识而组织编写的。 《动物卫生法学》比较完整、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动物卫生法学状况,客观地介绍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组织机构、法律体系、标准及相关规则,简要地介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运行规则及相关协议。 《动物卫生法学》由中国农业大学和农业部动检所、东方动物卫生法学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内容翔实,概念准确,集我国行政管理学、法学基础理论、行政法学、兽医学和国际动物卫生法学于一体,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适合作为农业高等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农业高等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研究生的选用
《植物学实验及实习指导》是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是农科类专业基础课植物学的配套实验学校教材。全书包括植物学实验、植物学实习和附录三部分。篇为实验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观察等基础性实验,并包括植物核型分析、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成、不同生态环境对植物营养器官的影响等综合性实验以及若干设计性实验项目,可根据专业特点予以选做。第二篇为实习部分,主要包括野外实习基础知识、植物识别、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植物群落调查等。附录中列出了植物学实验中涉及的常用仪器、药品配置、植物显微化学鉴定等内容,供学生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时参考。本教材注重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力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本书采用项目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分为概述和6个单元即:园林常规树木栽植与养护、特殊立地环境植物的栽植与养护、大树的移栽与养护技术、园林树木的整形与修剪、草坪的建植与养护、园林树木的其他养护管理。各单元中有若干个项目,每一项目分别从学习目标、项目导入、学习任务、操作要点、问题探究、随堂练习、课余反思等模块阐述知识与技能,并进行项目考核及绿化工等岗位知识链接,引导学生能够深入地学习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本书文字精练,内容简单,通俗易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强的教学适用性。本书可供职业教育园林、园艺、林学、景观等专业的学生及教师使用,也可供相关培训及自学人员等参考使用。
畜牧工程概论 是动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 程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畜牧生 产不断充实新的内涵,畜禽养殖的集约化、规模化、 专业化、标准化、工程化成为时代发展主题。为了适 应新形势下教学与生产的需要,编写组广泛征求了兽 医专业相关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紧密结合多年来畜牧 业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对山西农业大学岳文斌主编的 《畜牧学》教材进行修订,*名为《畜牧工程概论》 ,张建新主编的《畜牧工程概论(动医专业)》其内容 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主要讲解现代规模化畜牧场 工程化运行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规模化畜牧场规划 设计、分区布局、环境控制、卫生防护,畜禽品种培 育、高效繁殖,饲草营养与加工调制、饲草生产、畜 产品加工和畜牧企业市场经营;第二部分以**部分 为基础,分别讲解猪、鸡、牛、羊和特种经济动
本书是马炜梁教授主编的《植物学》的配套实验教材。全书选择了 20个植物学基础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操作,学生可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实验技能。配套数字课程中的 14个拓展性实验是从形态、生态、生理等各个角度对植物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试验,可以作为课外小组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基础实验的操作能力、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实验注重采用活体实验材料,系统分类实验突出培养学生自主鉴定和使用检索表的能力;拓展性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 任务 形式,有助于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大自然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兴趣。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和综合性院校和植物学课程的实验教材,适合生物科学类和农学类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也可供其他专业科研人员和植物学爱好者参
王建华主编的这本《兽医内科学实验指导》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兽医内科学》(第四版)的配套教材,主要用作兽医类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兽医临床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内容包括兽医内科学常用诊疗技术、常见兽医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兽医内科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常见毒物的检验和重要动物内科疾病的复制,共有五章三十一个实验,各实验内容均按照统一格式编写。每个实验分为实验目的、实验准备、实验内容、实验总结(或注意事项)等四个部分,并附有复习思考题。各院校师生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授课学时和当地实际条件进行增减。
林木育种是一项重要的营林措施;林木育种学是林业院校林学类专业的主修课程。本书是受林业部教育司的委托编写,是供具备遗传学基本知识的人员使用的。 本书共14章,可分为四个部分,即育种材料的选育、良种繁育、遗传测定以及发展中的育种问题。笔者在介绍林木育种理论和技术时注重联系实际;对本书取材持兼收并蓄的态度,即只要有利于阐述主题,对国内、国外试例,他人经验或本人实践都加以利用。为方便登者查阅和检索,对部分引用藉料在相应的章末指出了出处;书末附有主题和术语索引;为使于读者了解梗概和总结,在每章末列有提要和思考题。 林木育种学是发展中的学科,还没有形成固定模式,积累的资料也还不多,但对不少问题却见解不同,甚至对部分术语叫法不一,含义有异。在这种条件下编写教材有较多困难。有鉴于此,本书
本教材包括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基础理论、实验指导、处方练习与处方改错、基本技能考核项目及复习思考题等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自学。
本教材是与《发酵工程与设备》教材相配套的实验教学用书。全书根据发酵工程实验研究和工厂化生产常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设计了78个实验,按其性质和功能分别归属于5章中。章是发酵工程的菌种选育,介绍了好氧菌、厌氧菌以及稀有放线菌的筛选,应用代谢控制理论进行突变株的选育和有关噬菌体的实验方法。第二章是发酵过程主要参数的测定,分别介绍了发酵工程重要的物理参数、化学参数和生物参数的检测技术。第三章是发酵过程与无菌技术实验,分别介绍了不同生化反应器的使用、不同发酵方式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方法以及发酵工程无菌技术,包括培养基的灭菌、无菌空气的制备、无菌接种和取样技术等。第四章是发酵产物分离工程实验,介绍了发酵工程下游技术所应用的各种单元操作技术,如分离、蒸发、蒸馏、结晶、干燥 等。第五章是发酵工艺实
家畜解剖学是畜牧兽医科学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由于该课程以理论性、抽象性和实践性为主要特点,所以课程教学多采用联系实际、讲练结合的方式。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多让同学们观察实物标本、实地解剖动物,具体实习操作时也多采用局部解剖的形式。然而现有的家畜解剖学教材多为系统解剖学的知识介绍,相对缺乏指导实验实习的解剖学教材。为此,我们结合近年来解剖学的新进展和各兄弟院校的教学实践,并参考国内外同类书籍,在2001年编写出版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畜禽解剖学》的基础上,作为配套教材建设,又编写了这本“动物局部解剖学及实验实习指导”教材,供兽医、畜牧、卫检、动物生理生化和经济动物等专业本、专科学生使用,也供广大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 本教材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系列改革成果,在内容和
种子种苗的生产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园艺产业的发展,种子种苗产品的升级换代可以在*程度上促进园艺产业的升级换代。近年来,我国的园艺产业发展迅速,从世界发达国家进口园艺产品和引进先进技术已很普遍。但由于发展过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使之更加符合我国国情,以及进一步推广等工作相对滞后。正是基于此,我们根据在引进技术和生产推广中的实践,编写了本书。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遵循新颖性、实用性、系统性、为产业服务以及力求图文并茂和深入浅出等原则。书中介绍了许多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概念以及量化的新指标。在园艺产业大发展的时代,本书的出版应是恰逢其时。但愿本书的编写能为我国园艺种苗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方向,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书中将有关项目以模块的
本教材是以农牧渔业部教育司1987年颁发的全国中等农业学校园艺专业《果树栽培学》教学大纲为依据,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中等农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对1982年统编的《果树栽培学》(南方本)进行重新编写,以保证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书为全国中等农业学校四年制园艺专业和果树专业使用的各论教材,在进行教学时,需与1987年统编的《果树栽培学总论》和1984年统编的《果树栽培学实验实习指导》相配套,互相贯通,结合使用。 由于教学时数和篇幅所限,书中仅编入13种果树,其中常绿果树8种,落叶果树5种。常绿果树以南方各省栽培较为普遍的柑橘为重点;落叶果树着重反映适应中国南方气候条件的5种主要树种和有代表性的品种。但因中国南方各地气候和生产条件尚有差异,使用时,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从实际出发,因为制宜,有侧
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理论够用、实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原则,充分运用了“能力单元”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和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突破了以往教材编写系统的框框,按照果树栽培的主要实践技能,将本课程分为果树育苗技术、枝叶调控技术、花果调控技术、根际环境调控技术、栽培新技术及栽培实例等六大模块,尝试了采取“课程模块化”的形式编写了该书。对以往教材的各论部分,本教材以“案例分析”模块编写,通过对桃、梨两个树种的重点分析,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其他常见果树的栽培技术书中只作简单介绍,由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