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国家正式颁布了适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在该标准中对初中阶段古诗文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定《关雎》等61篇古诗文为背诵篇目。针对 中提高学生古诗文积累、感悟和运用能力的要求,为满足初中生对古诗文学习的需要,孙立权编著的《初中生古诗文61篇》收录了 初中阶段所要求的全部篇目,以 中原有顺序编排。每一篇诗文都设有 简介 详注 赏析 等栏目。在赏析部分,我们对诗文的主题和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解析,在帮助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使学生在充分体会古诗文美感的同时,能紧扣中考文言诗词阅读的脉搏。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先生幼年即学习古典诗词,后又在加拿大讲学多年,对中国古典诗词及中西方文艺理论涉猎颇深。此书即是叶嘉莹先生融会古今中外文艺理论之精华,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全新解读,新颖而不偏颇,深刻而不深奥。叶嘉莹先生以其互动亲切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将中国古典诗歌阐释得清晰透彻,将文艺理论讲解得平易有味。
叶嘉莹先生在书中详列出中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韦应物、柳宗元、刘禹锡、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品评诗作,细数人生,在宏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和诗人的历史地位,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诗人和诗作。
巴金著的《海行杂记/巴金别集》是巴金1927年年初从上海出发乘海轮去法国留学的旅途记录,作为“一部生活的记录”,很初并非为发表而写,作者说:“我为我的两个哥哥写这本游记,使他们明白我怎样在海上度过了一些光阴,并且让他们也领略一些海行的趣味。”作者的大哥去世后,原稿又回到作者手中,经整理,以《海行》为名于1932年12月由新中国书局出版,1935年11月改名《海行杂记》由开明书店重排新版,从此定名。 现依据《巴金全集》本排印。附录部分的《(海行杂记)余稿》根据手稿整理,系当年未刊的余稿。书中的某些行文习惯与用词可能与当下的规范不一致,为尊重历史原貌,不作改动。
杜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在他的一千五百多首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现实生活,所以他也被誉为 诗史 。叶嘉莹先生结合杜甫的生平,融入自己对诗歌感发生命的理解,深入讲解了杜甫人生各个阶段有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对《秋兴八首》做了详细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杜甫的人生和诗心。
阮籍是中国文学史上建安文学之后正始文学时代的诗人。在他流传下来的八十七首诗中,有八十五首题名“咏怀”,这是一个乱世诗人的悲苦写照。当时正处于魏晋之交,社会上一群文士从外表上看放浪、恣纵、旷达、不守礼法,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份内在的悲哀和痛苦。阮籍的诗寄托深远,而其志气狂放、纵逸,幽微、深隐,蕴藉深厚,在痛苦无人可诉的时候,把零乱、悲苦的内心感情用诗文表现出来。叶嘉莹先生细腻深挚地解读了阮籍脍炙人口的十七首咏怀诗。
《饮酒》二十首和《拟古》九首是陶渊明非常重要的两组诗,其内涵极为丰富。《饮酒》二十首虽然以 酒 为题,而其意并不在于酒,其中更包含着陶渊明对仕隐出处、盛衰荣辱、历史现实等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思索,真实地展现了陶渊明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挣扎和坚持。《拟古》九首的用意也不在模拟古人,而是借 拟古 之题以自抒怀抱,申述在晋宋之交的衰乱之世中自己的理想与持守,同样体现了陶渊明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切考量。叶嘉莹先生通过对这两组诗的精微讲解,知人论世,广征博引,着力剖析陶渊明遭逢世变的心路历程与人生选择,把陶渊明诗中幽微深隐之处一一阐明,成功地凸显了陶渊明高洁自守的品格和任真自得的境界。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