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95%的粮食产量依赖于土壤,然而土壤正在以不可持续的速度被侵蚀。21世纪内,美国、中国和印度的大部分农田将失去表层土壤。气候变化造成的侵蚀加剧,加上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对粮食的需求与日俱增,迫切需要解决这场危机。 当代著名微生物学家汉德尔斯曼面向非专业读者,颂扬土壤的能力,揭示气候变化、土壤侵蚀、粮食和水安全以及药物发现之间的复杂联系。她讲述了土壤的起源故事,解释了土壤如何被侵蚀以及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她从几千年来持续耕种同一土地的原住民那里吸取经验,为大规模农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本书是一部令人振奋的作品,它将启发我们重新思考现代化农业,并告诉我们该如何走出正面临的土壤困境。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是目前及今后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书阐述了生活垃圾特性与焚烧历程,生活垃圾的焚烧工程技术、接收存储系统、锅炉类型与构造、焚烧过程,烟气与废水处理、噪声与恶臭防治、焚烧灰渣处理利用、热能利用与发电系统、垃圾焚烧厂的建设、运行维护与管理体系。《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卫生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以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
自前工业化时代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1摄氏度。曾经 百年一遇 的火灾、干旱、洪水和风暴,现在每年都在发生。 2020年,澳大利亚迎来了其史上热的夜晚,加利福尼亚山火燃烧的面积是以往的两倍,而在大西洋的飓风季节里,人们前古未有地需要使用拉丁和希腊字母表中的所有字母来命名一季中所有的风暴。在干涸的马达加斯加,人们正在挨饿;在大堡礁周边过热的海域,亘古未有的大片珊瑚正面临灭亡;北方的永/久冻土层正在隆起。气候危机已经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和猜测的领域,它已成为真实的存在。 地球上现存着五大巨型森林:北美巨型森林、泰加林、亚马孙雨林、刚果雨林、新几内亚雨林。这些巨大的森林对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数千种文化和稳定的气候至关重要。里德和洛夫乔伊为解决这些森林面临的大挑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
本套丛书从不同视角介绍了塑料的 性格特点 前世今生 循环之旅 等,画风优美,内容生动有趣。绘本中的主人公与小朋友亲密互动,帮助小朋友了解塑料循环的知识,鼓励他们亲身参与到塑料垃圾分类中来,从而激发对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好奇心和探索心。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塑料,然而,大量的废弃塑料正以惊人的速度污染我们的地球。塑料本身不是污染物,但塑料垃圾被随意丢弃到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就会造成环境危害。只有让塑料垃圾进入塑料循环体系,再生成为新的产品继续为人类服务,才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降低排放,为实现碳中和作出贡献。
该丛书基于 黄河科学家谈黄河 这一理念,围绕黄河孕育演变和保护治理的历史 脉络,设置黄河纵览、水沙调控、防洪安全、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河道治理、河口 演变等七个主题,空间尺度上覆盖了整个黄河流域,时间尺度上跨越了亿万年,认知尺 度上涵盖了黄河的各个侧面,形成了立体式的黄河知识科普体系。针对政府及管理部门、 社会公众、专业人士等不同受众,强化黄河流域系统与黄河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突出科 普知识面上纵览与点上挖掘的融合,阐释黄河保护治理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 提升公众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认知度。通过打造一套公众喜闻乐见的黄河科普丛书,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了解黄河、认知黄河、感受黄河的窗口。 本书取名 九曲黄河万古流 ,以历史为轴线介绍黄河的诞生、文明的孕育、忧患
本书针对我国提出的 双碳 目标,立足公众科普与技术传播,以期帮助公众和能源行业从业者了解能源结构转型技术,帮助企业培养低碳转型的人才队伍。本书共有六章,包括绪论,国际 双碳 经验与能源结构转型经验、趋势,我国 双碳 政策分析与能源结构转型历程,我国 双碳 路径分析,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践与 双碳 目标下中国低碳电力展望等内容。
《寂静的春天》1962年首版。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 卡森以女性特有的生动笔触,讲述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使野生动物普遍遭受毁灭,从而给我们的环境造成巨大的、难以逆转的危害的故事。本书的出版引发了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DDT为代表的化学杀虫剂被大规模推广使用。1958年,卡森决定就化学杀虫剂滥用问题专门写一本书。化学杀虫剂在商业巨头和权力集团的包装下显得安全无害,而公众对真相一无所知。本书以寓言开头,描述一年四季风景怡人的小镇,突然被奇怪的寂静所笼罩,由此引出了以DDT(又称DDT)为代表的化学农药对于水源、土壤、动植物甚至人类自身的严重危害。书中以发生在美国的具体事件为案例,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分析和揭示了化学杀虫剂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的影响,既例举了人类
生物入侵问题已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做好预防工作以及尽快解决已经形成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本书收集了广西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7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图片,并对其学名、别名、科属、形态特征、生境习性、分布危害和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籍此提高相关部门、研究人员和广大民众对外来入侵植物危害和防控的认知与重视,并为广西外来入侵植物的识别与防治提供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推动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该书系统地介绍地质遗迹调查的方法,以济南地区为例,全面介绍济南市重要地质遗迹的类型,通过地质遗迹鉴评的方法,确定重要地质遗迹的级别,对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提出了保护规划建议,为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济南市重要地质遗迹资源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此书,了解济南市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分布以及济南市重要地质遗迹的地质背景、成因和演化。
2013年美国国家学院*图书奖 2013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终入围作品 2012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 一位生物学教授的生态学课程,一册观测翔实的物候记,一部流动生机的纪录片,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画卷。 ? 展示自然界之深邃的一次盛大旅程,从一米见方的土地揭示生命的波澜壮阔。 ? 介于“科学和诗歌之间”,是“一部真正的博物学家宣言”。 这是一本堪称近年来博物学经典类的书之一。入围2013年的普利策奖。此书是以一系列对古老森林的一小部分进行观察发现的形式展开的。每天的叙述记录了发生于每一次寻访中的事件。作者清晰地解释了这些事件以及他们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作者带我们领略了被大家所忽视的自然现象。书中,作者着重介绍了低级生物间的相互联系,比如真菌和土生节肢动物的联系。读罢此书,会产生亲近大自然的迫切愿望。
浮动的海岸》是关于白令海峡——从俄罗斯到加拿大的北极陆地和海域——的综合性历史著作。自19世纪以来,人类在白令陆桥这片极北之地开启了一场 现代意识形态的试验。作者通过讲述白令陆桥动物和矿产资源的历史,揭示了一百五十多年来人类如何将这一偏远地区的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增长与 力量的过程。作为一部讲述人类开发与北极生态之间关系的开创性著作,《浮动的海岸》打破了以往人们所熟悉的环境史叙事,而以一种新鲜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白令陆桥这一被忽视的景观。在本书中,德穆思根据自己与当地人一起生活的经历,并利用对当地人的采访资料及相关档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深刻而迷人的故事,揭示了人类的巨大需求与野心给这个资源有限的星球带来的且将继续带来的动态变化和无法预见的后果。与许多环境史学者一样,面对人类对地球系统所
《共生关系》内容介绍: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若互相分离,两者都不能生存。约翰·布兰德施泰特和约瑟夫·H.莱希霍夫共同撰写的这部著作,从生态学、人类历史、生物学史及古生物学等角度阐述了自然界中的共生关系与人类发展之间的联系,在这个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这本书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思考将带来别具一格的价值。全书各章均有有实地生境采风为基础的,全面表现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人类之间复杂共生关系的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