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地震灾害是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保险作为综合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减轻灾害损失、灾后生产恢复与重建具有重大的作用。由于地震灾害频次少、损失大、难于预测,现代保险业所赖以建立的 大数法则 难以适用,合理的损失估计与费率厘定便成为发展地震保险、分散地震巨灾风险的重要技术难题。从国际经验来看,采用地震巨灾模型对特定地区地震风险进行定量评估是通用手段。然而,国内市场以国外模型公司开发的中国巨灾模型为主,存在科学性不足、数据缺乏、精度不高、针对性差等问题。依托中再产险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地震保险损失评估系统及应用研究 ,项目组汇聚头部科研机构、高校资源,针对国家地震保险发展重大需求,集成地震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风险暴露、保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八次会议部署,以 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为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关注普通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总体工作方案要求,针对我国既有建筑因地制宜制定实用性的维修、加固方案,全面提升地震易发区建筑抗震防灾能力。
泰宁地处闽西北武夷山脉中段,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作自然景观奥境,在人类生产活动实践过程中,泰宁逐渐显露出它的地域性标志:世间稀有的地质地貌景观与美轮美奂的人文景观——尚书第。泰宁原始的自然山水景观与古朴淳厚的民风,充满了神奇的诱惑,行走在泰宁山水间,让人寻找到了美的参照物。如果说泰宁的文化是无形的精神遗产,那么,泰宁自然山水景观就是这一无形精神遗产具象的展现,人们从泰宁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演绎自然山水,从自然山水中解读泰宁的文化底蕴。
《中国科普博览》丛书是中国发展出版社和中国科普博览网联合策划的大型科普读物。本套丛书由众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和编委。丛书以中国科普博览网站的地球故事、文明星火、科技之光、万物之理、星字迷尘、生命奥秘等展区为依托,内容涉及多领域多学科,每一册图书均由资深专家撰写,系统地介绍某一领域或学科的基础科学知识、科研成果及其应用,以及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丛书文字通俗易懂,并配有大量难得一见的彩色图片。是一套值得青少年阅读的科学普及读物。本次出版的是丛书的辑:《认识地球》、《走向海洋》、《直面地震》、《湖泊览胜》。本书为《认识地球》。本书开启了追索远古、通向未来、深入地下、展望太空的道路和窗口,是一部认识地球、了解家园的佳作。在全人类共同讴歌地球母亲、保护资源环
本书主要介绍在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该如何展开,从地震应急基础知识,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与互救,地震发生后的生存、卫生和防疫措施,地震受灾人员心理状况的调整及经典地震案例等五大方面着手,详细地向读者介绍地震发生后被埋压在废墟中的人该如何应付、逃生和实施抢救,未脱险者如何设法延缓生命,震后如何互救等,让读者对地震发生后该如何应急逃生有一个基本全面的了解。
本辞典的编撰旨在普及地理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被人们用来作为比喻聪慧、衡量学问的象征和指标。确实,地理知识关系到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旅游休闲的方方面面。不管你是从事什么职业,处于哪个阶层,若有好的地理涵养,定能从中获益,在生活、社交和事业上得到独特的收获、启迪和指引。 同时,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地理知识,反映了公民的一种文化素养,具备良好的地理知识素养,就可开阔眼界和视野,提高认识世界、了解客观事物运行规律的能力,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家园的美德,并从高层次上关爱地球、环境、生态、动物、植物、社区和健康。 本辞典将整个地理知识内容分为星球地理,地球与地理学,洲洋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人类发展地理,资源地理,景观与区域地理,国家
《只有一个地球》一书,是受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委托,为这次大会提供的一份非正式报告。虽说是一份非正式报告,但却起了基调报告的作用,其中的许多观点被会议采纳,并写入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因此,本书是世界环境运动史上的一份有着重大影响的文献。本书的两位作者,芭芭拉·沃德是一位经济学家,勒内·杜博斯是一位生物学家,他们广博的知识背景使他们能够胜任编写本书这样的工作。不仅如此,正像大会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先生所说,他们还应该被看成是一项合作事业的创造性组织者,因为本书是在58个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通讯顾问委员会的协助下完成的。书中不仅论及明显的污染问题,而且还将污染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工艺技术影响、发展不平衡,以及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困境等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至三章属于历史地理学发展史的内容,分别论述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历史地理学思想等相关问题;四至六章属于现代历史地理学理论方法问题的探讨,分别论述了历史地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历史社会地理学与区域社会史的若干理论问题,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七至十二章属于历史地理学实证研究,即以专题研究性质的学术实践案例,具体探讨了区域历史环境与社会变迁互动、古代历史地理文献的考证与研究、多重证据法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碑刻文献资料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中外史料与古旧地图文献互证法的应用等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