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倒塌,在目前地震短期预报尚无法令人满意的情况下,人们自然寄希望于将居住的房屋建造得足够结实,以减少地震发生时房屋的倒塌伤人。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3册,主要介绍了建筑抗震的基本知识,共含6章内容: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建筑场地的选择、各类房屋结构的抗震措施、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措施,后给出了房屋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本书可作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土木工程施工和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当遭遇海啸时,如何迅速脱离险境,如何积极、快速、有效地开展自救互救等,这些防灾避灾的基本常识和技能技巧,是面对灾难时避免悲剧发生的根本。灾难无情,防灾有道,掌握科学的避灾、自救方法,可以*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樊毫军精心制作了《海啸》图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掌握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与方法。
面对突如其来的核突发事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如何正确避难?如何展开自救和等待救援?这些常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面对核灾难时,避险逃生的基本方法。故此,刘励军精心编写了《图说核与辐射事故》图册,目的就是让公众学习了解核突发事件相关知识,掌握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与方法。
《生存法则系列:城市致命危险中的生存法则》是一本专门为城市人群编写的关于安全方面的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灾、交通事故、拥挤踩踏、建筑物倒塌、爆炸、人为暴力等方面,不但讲解理论知识和观念,还有大量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技能知识。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资料,研究了大量的现实案例,从中寻找出对生活安全影响比较大的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对生活安全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让“核辐射”这个词从曾经的专业词汇迅速地变成了人们荼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可是,由于人们以往对核与辐射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对于究竟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有什么用,核辐射又能对人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核辐射的危害等问题,又基本一无所知,只能道听途说,甚至听信谣言,前一段时间出现的“抢盐”风波就是好的例子。为了提高人们对放射性及安全防护方法的认识,使人们理性科学地看待核辐射,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核恐慌,缪正强、李忠良编著的《放射性常识和安全防护方法你知多少》采用了通俗的语言及简洁的描述向人们介绍了有关核能、核辐射利用以及核安全防护的科普常识。本书分为7章,解释了近200个常见的知识点。书后附录介绍了核能相关的常见术语、物理量和单位。《放射性常识和安全防
生活中的核与辐射时常可见,而这次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规模达到了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相同的等级,这一事件就像一颗石子投进百姓们平静生活的波心,激起串串涟漪。由于人们以往对核与辐射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除了害怕和恐慌之外,几乎是束手无策。我们编写此书正是为了多让老百姓多掌握一点知识,少受一点伤害。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核与辐射的基本常识、核与辐射的防护方法、核与辐射的心理疏导、核与辐射的系统检测、核与辐射的医学处理等。本书内容科学,篇幅简明,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是一部关注民生、传播知识的良好读物。
本书选取了人类历史上影响为深远的十大重大自然灾难案例,逐一做客观的记录,阐述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刻骨铭心的伤痛,详细分析灾难发生的前因后果,告诉人们灾难背后的故事,以期给世人以警策。
日本福岛核危机让人们在短短的几天里经历了一场核“知识匮乏”与核“信任危机”事件。那什么是核电站、反应堆安全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核泄漏事故发生原因与主要特点、事故中会释放哪些放射性污染物、核辐射通过哪些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以及核泄漏事故时公众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为满足广大公众读者对普及核安全防护知识的需求,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吴锦海和顾乃谷研究员在短期内完成了《“核”来不怕(正确应对核辐射)》的编写。本书编写的目的在于用通俗的语言、简洁的描述向大众宣讲有关核能、核辐射及核安全防护的科普知识,希望读者从中学到知识,获得收益,理性科学地应对核辐射,避免不必要的对核(放射)的误解与恐慌。
《滑坡和崩塌防范百科》是国内迄今为止较为全 面的介绍滑坡和崩塌识别防范与自救互救的普及性图 文书,主要内容包含认识泥滑坡和崩塌、滑坡和崩塌 的预防、滑坡和崩塌发生时的防范和救助技巧等。 《滑坡和崩塌防范百科》内容翔实,全面系统, 观点新颖,趣味性、可操作性强,既适合广大青少年 课外阅读,也可作为教师的参考资料,相信通过本书 的阅读,读者朋友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更加轻松地 掌握滑坡和崩塌的防范与自救知识。本书由谢宇主编 。
《人类历史上的核灾难》(编者盛文林)从世界上已经发生的众多核事故、核爆炸、核泄漏事件中,选取其中对人类造成巨大损失的七次核灾难。按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将历次核灾难的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损失、后续影响等,以写实的风格逐项呈现给读者。 具体内容包括:广岛长崎核爆炸,太平洋上的核试验、核潜艇危机、三里岛、切尔诺贝利、戈亚尼亚以及现在仍无法估计损失程度的日本福岛核泄漏等七次人类史上遭遇的巨大核灾难。 《人类历史上的核灾难》资料翔实,许多图片是次在公众面前披露,真实程度震撼无比!
地球灾难——一个听起来很大、很沉重的话题!这些年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 大地震过后留下遍地“残骸”,大海啸过后四处遗留着“人类垃圾”,大干旱、大洪水过后…… 本书的创作初衷源于我和编辑的一次聊天,聊天的内容就是前一段时间发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陨石雨”,我们探讨这种事情会经常发生吗?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吗?“陨石雨”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能够对它们进行监测甚至控制吗?就我所知,人类监测着运行在地球轨道附近的大约10万颗小天体,怎么这一次这么大的一颗陨石冲入地球轨道就没有预测预报呢?!我和编辑谈了自己的想法,我俩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向公众解释、阐述这一类足以造成人类恐慌的、来自大自然的或者是来源于人类本身的地球灾难事件的想法。开始时给出的提纲很大,涉及了地球上的种种灾难
当遭遇泥石流时,如何迅速脱离险境,如何积极、快速、有效地开展自救互救,掌握这些防灾避灾的基本常识和技能技巧,是面对灾难、避免悲剧发生的根本,才可以*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侯世科精心制作了《泥石流》图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掌握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与方法。
《大地震震害与火山喷发:2016年日本熊本大地震与阿苏火山》以大量高清晰彩色图片的形式真实地呈现了2016年4月日本熊本大地震地震断层的基本构造特征。在主震发生后的第二天,由作者领队的京都大学调查组就奔赴震中地区开展野外科学考察,书中照片均由作者及其科研团队在现场考察所拍摄,是记录同震地表破裂构造与震害的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内容涵盖了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变形特征,探槽揭露的大震活动史和构造特征,砂土液化和建筑物震害等研究工作,尤其有力地揭示了同震地表破裂与火山作用的关系。 《大地震震害与火山喷发:2016年日本熊本大地震与阿苏火山》不仅有利于促进地震、地质学家以及防震抗震工程设计研究者对于板内大地震的机制和同震地表变形构造特征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和挖掘地震断层的本质,而且也可用于教学以及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日本福岛核电站也在地震中受损,并发生爆炸。这是无法预料的,但比天灾更可怕的是人祸。近日,有传言无限夸大福岛核电站爆炸带来的危害,加之公众对核辐射防护知识的缺乏,造成民众抢购含碘食盐,引发社会秩序混乱。为了让社会各界和公众了解核与核辐射方面的常识,我们组织编写了《核辐射健康知识手册》,希望能为大家的健康安全防护提供正确的信息。 一级分类:大众生活 二级分类:大众健康 三级分类:大众健康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大灾难——预测灾难的科学》汇总了历史上的重大灾难记载以及曾经的种种预测。这些灾难不仅曾使成千上万的人遇难,还会摧毁经济或者席卷地球上的芸芸众生。如果说过去我们面对这些灾难束手无策的话,现代的科学与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远远优于过去的方法和机会保护我们自己。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而又具有*科学知识的书,抓住了灾难场景背后的人性特征,紧随专家的*成果,为每一个想要了解做预测的时机、可信度以及在灾难中如何保护自己的人提供了翔实而又实用知识。 读者们这样评价这本书:“在《大灾难——预测灾难的科学》中,作者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揭示了各种自然力对我们物种的蹂躏,促使我们珍惜每一天,珍惜地球没有把我们致于死地的每一天。”“就像科学探测器一样,作者深入地探
《安全生活防灾减灾系列·灾害来临怎么办:火灾避险自救》主要从基础知识、不同场所火灾预防与逃生以及自救互救等三个方面来介绍。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与火灾有关的基本信息,不同场所火灾预防与逃生部分主要以家庭为主,本部分非常详细得介绍家庭不同部位火灾危险性及其预防方法。在写其他场所时就仅介绍这个场所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以及特殊的逃生方法。主要是想通过案例引起读者的重视。自救互救部分主要介绍了人们在逃生过程中的一些轻伤处理方法和如何自救和救人。
构建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即建立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在乡镇、街道设置防震减灾助理员,是新形势下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总结各地“三网一员”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福建省地震局组织人员编写了这本《地震群测群防手册》。本手册简要介绍了地震基本知识,讲解了“三网一员”的任务、工作程序以及相关的业务知识。内容简明通俗,针对性强,切合“三网一员”建设工作实际,可以作为“三网一员”建设和工作的培训教材,也适合广大群众学习,了解地震灾害防御知识。
《风暴防范百科》(作者谢宇)是国内迄今为止较为全面的介绍风暴识别防范与自救互救的普及性图文书,主要内容包含认识风暴、风暴的预防、风暴发生时的防范和救助技巧等。《风暴防范百科》内容翔实,全面系统,观点新颖,趣味性、可操作性强,既适合广大青少年课外阅读,也可作为教师的参考资料,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朋友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更加轻松地掌握风暴的防范与自救知识。
冰雪灾害由冰川引起的冰灾和积雪、降雪引起的雪灾两部分组成。包括冰雪洪水、冰川泥石流、冰湖溃决、河流冰凌与凌汛、海冰、暴风雪、风吹雪、雪崩等。张庆阳编著的《灾害来临怎么办:冰雪灾避险自救》内容主要介绍了冰雪灾害的种类、分布、特点、危害、预防、应对措施、避险的基本技能以及警报、自救、逃生等方面的知识,还调研了国外10个国家防御雪灾的经验,结合国情给出我国及...显示全部 一、冰雪灾害的基础知识 1. 你知道冰雪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吗? 2. 什么是冰雪灾害? 3. 我国冰雪灾害的时空分布 4. 我国冰雪灾害的类型及分布 5. 我国冰雪灾害具有哪些特征? 6. 冰雪天气到来之前应注意哪些事项? 7. 冰雪灾害有哪些预防措施? 8. 什么是冰雪洪水?
2008年汶川地震,数万灵动的生命在 5 12 那个下午戛然而止。汶川地震后,国家地震局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灾区民众避震逃生与自救互救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中,被地震埋压的伤员中只有25%通过自救互救被救出。灾难面前,多一次自救就会多一次生还机会,多一秒救援就会多一分生的希望,而这些机会和希望可能就掌握在被困人员自己的手中。因此,灾难自救互救科普知识普及非常重要,势在必行。 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牵头,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的《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应运而生,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向普通民众全面系统宣传灾难逃生自救互救教育的空白。 《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全套15册,涵盖了地震、水灾、交通事故、火灾、风灾、雪灾、海啸、煤气中毒、化学品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