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倒塌,在目前地震短期预报尚无法令人满意的情况下,人们自然寄希望于将居住的房屋建造得足够结实,以减少地震发生时房屋的倒塌伤人。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3册,主要介绍了建筑抗震的基本知识,共含6章内容: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建筑场地的选择、各类房屋结构的抗震措施、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措施,后给出了房屋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本书可作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土木工程施工和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中小学校一直是气象科普的重要领域。为更好地实现气象科普与校园课程需求的有效对接,让中小学生掌握更多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我们组织编写了《中小学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读本》,从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入手,力求以简单有趣的语言,让气象这门既熟悉又神秘的科学通俗化。 本书以中小学生为阅读对象,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画面解释天气现象、天气预报制作、气象灾害防御能气象知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知性,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很适合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和教育。
居民安全健康科普丛书 是北京市财政资助的市民科普项目之一,丛书共5种,分别是《居民突发事件应对手册》《室内环境与健康手册》《噪声污染防护手册》《电磁应用与防护手册》和《PM2.5防护手册》。每册图书都是现阶段市民*关注的安全与健康常识,内容包括基本知识介绍、危害防护和防护用品注意事项等。本套丛书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内容,配以原创图片或漫画,彩色印刷,知识普及性、可读性很强。
构建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即建立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在乡镇、街道设置防震减灾助理员,是新形势下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总结各地“三网一员”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福建省地震局组织人员编写了这本《地震群测群防手册》。本手册简要介绍了地震基本知识,讲解了“三网一员”的任务、工作程序以及相关的业务知识。内容简明通俗,针对性强,切合“三网一员”建设工作实际,可以作为“三网一员”建设和工作的培训教材,也适合广大群众学习,了解地震灾害防御知识。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35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有四章,包括天灾之成因、中国天灾之深广度、天灾流行对于农村经济之影响、天灾之预防及其救济等部分策,详细分析了气候变迁便器与旱灾、蝗灾、风灾、霜雹等天灾的关系,以及地理环境与水灾的关系、地质条件与地震的关系等,梳理了历史上水旱灾荒的深度与广度,并提出天灾的根本预防方法和灾后赈济,强调在应对天灾时要破除迷信。
火灾、地震、交通事故、拥挤踩踏等各类突发事件每天都有可能在我们身边发生。灾难总是在人的疏忽与不经意间降临,但如果小朋友们日常注意防范,储备一些避险常识,一旦灾难降临时,我们会从容应对,也会将灾难的破坏力降到*。 为了能够防患于未然,我们同学们们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的日常防护与应急避险措施汇编成册,希望帮助大家了解身边可能发生的各类灾难事件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好事前准备及紧急避险,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影响及其所造成的损失。
我国和周边地震地质情况目前处于较活跃期,民众的地震安全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书特别搜集了这几年群众对地震安全经常进行问询的热门问题进行设问解答,还提供了直观生动的事例,带来*的防震观点、社会信息,内容深入浅出,准确精练。内容分为认识篇和应急篇,上篇介绍地震科学观、建筑安全、地震谣言等主题,下篇介绍地震应急知识。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对灾害虽然有了一定的预知能力,但是技术条件毕竟还是有限的。灾害的无情“光顾”,有时令人防不胜防,让人措手不及。地震、海啸、龙卷风、暴雨、洪水、疫情、大火、严寒、飓风、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在灾害面前,有的人惊恐万分、不知所措;有的人焦虑、沮丧,甚至自杀;有的人行为异常,做出令人无法理解的事,给自己和亲人带来无尽的痛苦,给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与此相反,有的人沉着冷静、机智果敢、坚忍不拔、处置得当、化险为夷,保护了自己与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令人敬佩,更是我们所推崇的。 随着环境与气候的日益恶化,大自然已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亮起了“红灯”。目前,在世界的范围内,灾害频发,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全社会都在关注灾害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努力研
钱家庆编著的《漫画现场触电急救(漫画安全系列书)》通过漫画的形式,直观、详细地讲解在发现有人触电的情况下,首先要争分夺秒地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然后才是通过观察,现场就地采取措施,判断意识、调整体位、通畅气道、判断呼吸、判断脉搏,然后在有必要的前提下,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操作,直到有专业的医生接手进行抢救。 《漫画现场触电急救(漫画安全系列书)》既适合电力现场作业人员作为安全培训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全民普及科学急救知识的参考教材。无论是现场作业人员还是普通人都可以通过本书的学习、阅读,基本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和技能。
由苏旭主编的《核事故公众防护问与答》内容介绍:谈到电离辐射或放射线,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以及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其实,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和地球外的广袤空间,射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医院里的放射诊疗科室,在工业无损探伤等核技术应用场所,在源源不断向电网输送电能的核电站,你虽然看不到放射线的身影,但它以各种方式默默无闻为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推动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自然灾害就形影相随,曾给知识幼稚、技能低下的先民们带来无数的艰难和困苦,往往遭致灭顶之灾。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昌盛,自然灾害并未缓解,仍然是高悬在全人类头上的极具威胁的达摩克利斯剑。据联合国下属国际组织1999年末的统计,全球近50年巨灾的发生呈明显增长趋势,由20世纪50年代的20起增至90年代的80多起,经济损失猛增14倍。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不但灾害类型多,而且频度高、强度大,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也极其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6到1/4,因灾死亡人数平均每年1至2万。洪水、地震、风暴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往往呈群发性趋势,严重威胁人类赖以滋生的环境和资源,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引起社会有识之土及世界各国
生活中的核与辐射时常可见,而这次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规模达到了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相同的等级,这一事件就像一颗石子投进百姓们平静生活的波心,激起串串涟漪。由于人们以往对核与辐射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除了害怕和恐慌之外,几乎是束手无策。我们编写此书正是为了多让老百姓多掌握一点知识,少受一点伤害。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核与辐射的基本常识、核与辐射的防护方法、核与辐射的心理疏导、核与辐射的系统检测、核与辐射的医学处理等。本书内容科学,篇幅简明,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是一部关注民生、传播知识的良好读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型活动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在有限的大型公共空间中人群流动的频度和密度大幅度增长,从而使人群大量聚集导致的拥挤踩踏事故风险也显著提高。尤其是在校园、体育场所、娱乐场所等大型的公众集会场所,极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因此,分析拥挤踩踏事件发生的伤亡情况和事件发生的原因,对预防事故发生、避免重大影响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踩踏事故?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踩踏事故频发的场所有哪些?如何防范踩踏事故?发生踩踏事故时如何自救与互救?本书通过回顾国内外典型踩踏案例,进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了上述问题,既普及了踩踏事故常识,又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
《雾霾遮天》共分四部分。第一部是让读者科学认识雾霾,包括了雾霾的分类、世界雾都、雾霾的形成因素等;第二部分介绍了雾霾的来临前兆,包括无云、无风、久晴等情形,都是雾霾形成前的先兆;第三部分雾霾逃生与自救,着重就如何在雾霾环境下自救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使用哪些工具,采取哪些行动等,每个小知识都配有一个小故事,形象生动,可读性很强;第四部分为雾霾灾难的警示,通过一系列世界上曾经发生的*名事件,让读者了解雾霾的危害,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人员伤亡,毁坏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等,甚至可能导致水坝、山塘溃决。灾害固然可怕,但只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就可以减少伤亡。什么是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前兆是什么?如何识别防范滑坡、泥石流事故?滑坡、泥石流爆发后如何逃生?滑坡、泥石流来临时有哪些避险措施?针对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有哪些简易的监测方法?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揭开了滑坡和泥石流深藏的 秘密 ,旨在普及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常识和预防措施,强化人们的减灾防灾意识。
章制订应急计划 针对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危险与突发事件类型,同学们应提早制订应急避险计划。 1、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通常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坦空旷的空地上,如市区的公园、公共绿地、广场等。同学们在平时应注意熟悉生活周边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以备事件来临时逃生之需。
一旦出现了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要做的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政府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第二件事是迅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可以选用……
日本福岛核危机让人们在短短的几天里经历了一场核“知识匮乏”与核“信任危机”事件。那什么是核电站、反应堆安全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核泄漏事故发生原因与主要特点、事故中会释放哪些放射性污染物、核辐射通过哪些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以及核泄漏事故时公众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为满足广大公众读者对普及核安全防护知识的需求,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吴锦海和顾乃谷研究员在短期内完成了《“核”来不怕(正确应对核辐射)》的编写。本书编写的目的在于用通俗的语言、简洁的描述向大众宣讲有关核能、核辐射及核安全防护的科普知识,希望读者从中学到知识,获得收益,理性科学地应对核辐射,避免不必要的对核(放射)的误解与恐慌。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册》由徐汉云主编,全书共分为四章,介绍了地震与地震灾害、地震预报和监测、地震宏观异常、地震应急救援等内容,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翔实、是一本大家学习防震科普的教学手册,并配有简易的图片,可供读者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