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为基础,使用STM32F407为MCU核心的开发板,讲解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控制。本书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操作性极强;配有微视频和课件,帮助读者高效学习。
"《大模型核心技术与开发实践:基于Transformer、PyTorch及Hugging Face》系统地介绍大语言模型(LLM)的理论基础、实现方法及在多种场景中的应用实践。共分为12章,第1~3章介绍Transformer模型的基本架构与核心概念,包括编解码器的结构、自注意力机制、多头注意力的设计和工作原理;第4~6章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利用PyTorch和Hugging Face库构建、训练和微调LLM;第7~9章介绍生成模型的推理和优化技术,包括量化、剪枝、多GPU并行处理、混合精度训练等,以提高模型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训练和推理效率;第10、11章通过实例讲解Transformer在实际NLP任务中的应用以及模型可解释性技术;第12章通过一个企业级文本分析平台项目的搭建,介绍从数据预处理、文本生成、高级分析到容器化与云端部署的完整流程,并提供了代码示例、模块化测试和性能评估方法,帮助读者实际构建
一个好的架构就像一个好的制度,我们不会时时刻刻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在关键时刻,它决定了系统能够到达的高度。本书浓缩了携程公司的整个技术架构,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支撑一家大型企业所需要的核心技术产品,以及它们的架构和面临的挑战。本书由携程的一线研发工程师们精心编写,他们对携程各个领域的技术实践了如指掌,本书所提到的各种系统离不开他们的耕耘。在给读者呈现携程架构实践的同时,也希望本书能给读者带来一些警示和启发,共同推动技术的进步。不同领域的架构关注点各有侧重,但是方法论是相通的。希望读者通过本书了解携程的架构实践,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架构工具箱,在遇到难题时,看看其他领域的解决思路,就可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 火花 。
本书系统介绍离散系统仿真建模与分析的理论基础,采用仿真软件Flexsim以及大量案例,介绍仿真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全书的组织基本上按照仿真项目研究的步骤展开。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物流、制造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各行各业的仿真工作者参考。
阿尔伯特陈*作的《嵌入式实时系统--调度分析和验证/嵌入式系统译丛》面向嵌入式实时系统,较系统地论述基本的实时调度算法、调度性分析方法,说明引入形式化方法的必要性,并为实时系统设计提供一个清晰的形式化方法基础。其核心是面向实时系统的形式化分析(forreal analysis)及验证。全书特别列举了大量关于安全关键系统的工程实例,从简单系统(如温度控制系统、面包机和电饭煲)到高度复杂系统(如飞机和航天飞机),通过将上述形式化方法成功应用于这些工程项目,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嵌入式实时系统分析和验证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本书面向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嵌入式系统”、“实时系统”相关专业课程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使用;也可面向业界从业者和研究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本书讲述了一个64位多核操作系统的自制过程。此操作系统自制过程是先从虚拟平台构筑起一个基础框架,随后再将基础框架移植到物理平台中进行升级、完善与优化。为了凸显64位多核操作系统的特点,物理平台选用搭载着Intel Core-i7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与此同时,本书还将Linux内核的源码精髓、诸多官方白皮书以及多款常用协议浓缩于其中,可使读者在读完本书后能够学以致用,进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全书共分为16章。第1~2章讲述了操作系统的基础概念和开发操作系统需要掌握的知识;第3~5章在虚拟平台下快速构建起一个操作系统模型;第6~16章将在物理平台下对操作系统模型做进一步升级、优化和完善。 本书既适合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初学者,又适合在职工作的软件工程师或有一定基础的业余爱好者。
本书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知识为依据,根据典型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编排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及平台概述,设计简易计算器、电子点菜系统、智能车位管理系统以及数码相框共计5部分。本书将ARM以及Linux等与嵌入式开发密切相关的知识融入项目开发过程中,内容系统、全面、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和其他高等院校通信类、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本书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嵌入式系统及各组成部分的基本知识、技术原理和设计方法,使读者可以了解嵌入式系统的结构组成,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思路方法,具备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上篇是原理部分,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概述,ARM处理器和指令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编程技术,开发环境和调试技术,Boot Loader技术,ARM Linux内核,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程序设计基础,字符设备驱动程序设计,块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和嵌入式GUI及应用程序设计; 本书下篇是实验部分,内容包括: 实验基础,开发环境建立,内核和模块构建,文件系统构建,调试技术演练,字符设备驱动程序设计,块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网络设备驱动程序设计,MiniGUI实验设计和Android实验设计。本书兼顾教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主讲如何使用Maya 2018软件进行三维动画制作。全书共分为12章,内容包含了Maya软件的界面组成、模型制作、灯光技术、摄影机技术、材质与纹理、渲染与输出、粒子特效、流体动画等一系列三维动画制作技术。本书结构清晰、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各个章节均设计了相应的实用案例,并详细阐述了制作原理及操作步骤,注重提升读者的软件实际操作能力。另外,本书附带的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包括与《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相关案例的工程文件、贴图文件和教学视频,便于读者学以致用。另外,本书内容采用Maya 2018版本进行设计制作,请读者注意。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非常适合作为高校和培训机构动画专业的相关课程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三维动画爱好者的自学参考用书。
本书介绍了通信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技术,包括传输介质特性、调制解调原理、常用网络协议和信源/信道编码等基础理论,并精心编写了MATLAB仿真示例。其中,第1章介绍并回顾一些关于信号的基本思想和处理方法,是全书的理论基础; 第2章介绍物理传输介质特性,涵盖有线系统、无线/射频系统以及光纤系统; 第3章介绍调制和解调理论,从非常基础的幅度调制开始,扩展到正交调制,*后引出正交频分复用和扩频的概念; 第4章重点介绍互联网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算法,包括包路由、TCP/IP、拥塞控制、错误检查和数据分组从源到目的的路由算法; 第5章重点介绍信源编码,解释量化(标量和矢量)的思想,以及熵编码的理论; 第6章围绕信道编码和安全性这一重要主题,介绍经典的循环冗余校验和汉明码,以及常见的密钥分配和公钥方法。本书适合已具备MATLAB基本知识的通信工程等专业方向
本书共分为四篇,由浅入深地讲解pcDuino的开发使用。篇为基础篇,包括第1~3章,首先介绍了Arduino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与Arduino类似的开发风格直接阐述pcDuino的编程方法,后介绍了pcDuino作为Mini PC的使用方法。第二篇为编程语言篇,包括第4~6章,作为pcDuino开发方法的补充,依次介绍了使用Python、JavaScript语言以及在Android平台上对pcDuino进行编程的方法。第三篇为模块篇,包括第7~12章,从pcDuino的外设接口讲起,针对每个接口给出实际硬件和软件例子,让读者掌握接口的使用。之后根据传感器、显示输出、电机驱动、无线通信等不同应用介绍各种Arduino模块在pcDuino上的使用方法。第四篇为应用篇,包括第13~18章,涉及网络应用、图像处理、语音控制和集群等领域的应用,并遵循传统嵌入式开发流程,介绍Boot Loader、Linux Kernel和RootFS的制作方法,后通过一个完整的工程
本书是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操作系统自学考试大纲》,为参加全国自学考试的考生编写的指定教材。本书从计算机系统资源管理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运行机制、典型实现技术和算法。本书共分为8章,包括操作系统概论、操作系统运行环境与运行机制、进程/线程模型、进程/线程调度、存储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进程同步机制与死锁。 本书每章一开始有学习目标、建议学时、教师导读,每一章最后都有小结、知识点和习题,便于考生自学。本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及有兴趣了解和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的读者的入门教程。
这是一本关于操作系统原理的学习参考书,是大学操作系统课程考试,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导书,面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读者。书的作者全部是大学在岗教师,各自主讲所供职大学的操作系统课程。书中的习题由作者认真挑选,覆盖了操作系统原理的全部内容,如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管理和综合类题目等。绝大多数习题都附有参考答案,均由本书作者作答。
容涵盖云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架构、部署、应用及优化等五个方面,既有云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又从资源的抽象与封装、资源的调度、资源的编排三个层面讲解云操作系统设计的核心,剖析了云操作系统的具体部署方法,以国网云操作系统为例,充分融合国网电网公司在发展建设一体化 国网云 平台的过程中,对于云操作系统的一些考虑和设计。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在内容选择、理论深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讨,使学生易于理解,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准确性、系统性、通俗性、实用性,结构清晰,注重基础理论的阐述,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一章的内容从一个问题开始,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 操作系统引论、进程与线程、进程并发控制、内存管理、页式和段式内存管理、I/O管理、文件管理、死锁、多处理机系统介绍。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工作的科技人员进行参考,对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从网络攻防实战的角度,对Web漏洞扫描利用及防御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在渗透过程中如何对Web漏洞进行扫描、利用分析及防御,以及在漏洞扫描及利用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础技术。 全书共分10章,包括漏洞扫描 基础知识、域名信息收集、端口扫描、指纹信息收集与目录扫描、Web漏洞扫描、Web常见漏洞分析与利用、密码扫描及暴力破解、手工代码审计利用与漏洞挖掘、自动化的漏洞挖掘和利 用、Web漏洞扫描安全防御,基本涵盖了Web漏洞攻防技术体系的全部内容。书中还以一些典型漏洞进行扫描利 用及实战,通过漏洞扫描利用来还原攻击过程,从而可以针对性地进行防御。 本书实用性和实战性较强,可作为计算机本科专业或培训机构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网络安全从业者 及爱好者的参考读物。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是在《操作系统(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与前三版相比,第四版在结构、内容上都作了增删、调整和修改。全书内容共五部分:背景知识,内容包括引论和操作系统的硬件环境;进程,内容包括进程与进程管理、进程同步与通信;存储管理,内容包括存储器管理和虚拟存储器管理;文件和输入/输出管理,内容包括用户接口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内容包括网络服务器与分布式系统。本书以 Linux操作系统为例,具体分析了当代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突出基础,注重应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计算机爱好者自学使用,对于从事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的技术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剖析了典型操作系统Linux和Windows2000。主要内容包括: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系统、Linux和UNIX剖析及Windows2000剖析。各章均配有适量习题,有助于读者领会和掌握已学过的有关知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一要结合实际、突出应用,二要便于教学,注意内容的先进性。为保证实例的系统性,把Linux、Windows2000作为两章单独写出,同时保证这两章的层次性,以和前面的章节配合。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通过与常见的桌面通用系统比较,引入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介绍目前*的ARM Cortex M3内核以及意法半导体公司推出的基于ARM Cortex M3内核的STM32F103微控制器。全书共分3篇 第1篇(第1、2章)为系统篇,介绍嵌入式系统及其开发的基本概念;第2篇(第3、4章)为内核篇,分析ARM Cortex M3内核以及基于ARM Cortex M3内核的STM32F103微控制器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编程模型和开发方法等;第3篇(第5~12章)为片内外设篇,基于STM32F103微控制器讲述常用的片上外设?M接口,包括GPIO、定时器、EXTI、DMA、ADC、USART、SPI和I2C等,并分别给出在KEIL MDK下采用库函数方式使用这些片上外设?M接口进行应用开发的典型案例。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电气信息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嵌入式相关课程的教材,同时可供从事嵌入式开发的技术和研究人员
本书通过一个完整的示例项目 社区维修App 展开介绍,内容由浅入深,从零开始一步步介绍H5移动应用开发,书中所使用的开发工具是HBuilder,项目采用的技术主要是HTML5、5 、MUI和Vue.js等。 本书适合对HTML5和js有一定了解,但没有H5移动应用开发经验,或者正准备学习H5移动开发的初学者。
本书以TMS320F28335(简称F28335)的工程应用为主线,从电力电子产品的嵌入式应用角度出发,介绍了其软硬件的开发方法;例程内容力求涵盖电力电子技术中所有的控制、算法、逻辑等操作.本书以提高读者的DSP应用水平为目的,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前半部分基础简单,后半部分难度较高,详细介绍了浮点算法开发、程序固化、FLASH 片上升级优化、用户自定义BootLoader等内容.本书例程不仅调试通过而且其基本思想均应用于目前主流电力电子产品中,具有很高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本书摒弃以往翻译TI数据手册的弊端,结构更加严谨,内容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可作为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结合微系统(MEMS)技术的基础理论、典型器件和发展趋势,介绍微系统的力学、电学和物理学基本理论,针对典型器件的分析设计方法和制造技术,以及多个前沿应用领域,力争成为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MEMS领域的教材和实用参考书。主要内容包括: 微系统基本理论、制造技术、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RF MEMS、光学MEMS、BioMEMS,以及微流体和芯片实验室。本书强调设计与制造相结合、基础与前沿相结合,在基础理论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深入介绍多种典型和量产MEMS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方法,以及重点和前沿应用研究领域的发展。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电子、微电子、微机电系统、测控技术与仪器、精密仪器、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操作系统原理实用教程》采用通俗的语言和实例,全面阐述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实现,既注重对操作系统经典内容的论述,又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实用成果及发展趋势。《操作系统原理实用教程》共分6章,分别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进程的概念和相关处理机制、死锁的概念与分析、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并通过一个linux操作系统实例对操作系统的四大功能进行了分析。各章末除了丰富的习题,还提供windows2003和linux操作系统的相关实训内容,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统原理知识。 《操作系统原理实用教程》可作为高等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自学考试的教材和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