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书是为美术院校非史论专业的外国美术史课编写的教材。 二 本书提供的是外国美术史的基本框架,教师使用时,可从实际教学要求出发,适当增补和删减其内容。 三 本书撰稿分工如下:章节至第八节由张坚撰稿;章第九节至第十一节、第二章由张激撰稿;第三章节至第三节、第四章、第五章节至第四节至第四节由欧阳英撰稿;第三章第四节、第六章第四节由杨修憬撰稿;第五章第五节、第六章节至第三节由潘耀昌撰稿。全书统稿工作由欧阳英、潘耀昌负责。
《中华科技传奇丛书:从大雁塔到东方明珠》是中国古今建筑成就之集大成者,包括了各种寺庙、佛塔、皇家宫殿、园林,乃至今天著名的大桥、楼厦和民间建筑。中国的古代建筑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以及艺术观念。这些观念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形态、结构与材质上,也体现在建筑的装饰艺术上,诸如彩画、雕刻等。建筑的风格与时代的主流文化密不可分,匾额、楹联、书法、绘画是我国古代特有的艺术门类。
“墙”的传统讲法是土、木、石、砖等材料筑成的屏障或外围。古时墙的结构大多不复杂,由墙下部的基础、中间的墙体和顶部的墙帽三部分组成。形式上分房屋墙、院墙、影壁、围墙、城墙等。墙也有非封闭式的长条形墙垣,可以长达数百里,上千里,万里长城就是长长的墙。古代很多墙体建筑是统治者策划,劳动者建造的产物,也是一种历史文化。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发展出现了水泥、钢材、玻璃、塑料、合成纤维等新型建筑材料,建造出了现代的墙,从钢筋水泥墙、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到能储藏保温的保温墙、能吸收声音的吸音墙、能保持无细菌的隔离墙、能防电磁波和核辐射的金属墙、能防盗的金融库房墙,发展到电脑防病毒的防火墙等等,墙的本意已从物质形态延伸到虚拟形态,并且还在发展。 本书叙述的北京古墙都是清朝(1911年)以前的各种墙
八哥属雀形目椋鸟科,学名为鸲鹆,别名有华华、鹦鹆等,八哥是俗名,是我国长江以南常见的留鸟。八哥是一种性情很温顺的鸟,容易接近人。雄鸟善鸣,鸣声嘹亮,富有音韵,智商高,善于模仿其他鸟类鸣叫,修舌后,能模仿说简单人语及训练做各种表演,因此成为人们所喜爱的鸟。这种充满灵性的鸟,时常出现在历代画家的笔下。 白头鹎,俗名白头翁,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常见的一种鸟,头顶黑色,眉及枕羽白色,老鸟枕羽更为洁白,所以称“白头翁”。每逢嫁娶,人们往往向新人赠送以白头翁为题材的画作,寓意白头偕老,寄托美好的愿望。 本书作者数十载钟情于中国画,尤喜画花鸟,深有所悟。虽是灵禽,亦有情感,如何才能画得栩栩如生?作者的体会是,画鸟,要注重“神”,要记住“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有神物生,无神物死”。要做到这
月季小灌木是蔷薇科观赏植物,原产于我国。此花四季常开,花期长,故又称月月红、长春花,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成为我国名花之一。又因其色彩丰富,有米色、大红、桃红、紫红,还有粉黄、白等色,浓妆艳裹、姿态万千,而被誉为花中皇后。 月季花有单瓣与复瓣两种,一般多画复瓣花,花瓣向外翻,棱角分明,干高三五尺,有倒勾刺,老枝干上再生新芽嫩枝。复叶羽状,一叶柄有三或五片叶,前端叶片较大,两侧叶片较小,边缘有细锯齿,面滑有光泽。学画者平时应多注意观察花叶枝干四季的变化。月季花蕊在花全开时才露出,绘画注重营造画面效果,可点蕊以增强节奏。 大自然的复瓣花卉大多艳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初学者往往无从下笔。本技法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能对初学者有所帮助。学画者还要通过大量的写生与练习,同时借鉴历代画家墨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中国画技法》是课堂教学时供学生临摹用的示范教材,从最基本的用笔用墨入手,循序渐进,由清入深,由易至难,力求适合初学者的要求。本书为紫藤册,书中以细致的示范和详尽的文字,着重就紫藤的笔墨技法作了系统地讲解。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实用性为一体,是中国画爱好者的入门教材。
本书最早的雏形是薄松年、陈少丰和张同霞三位教授合作编著的《中国美术史纲要》,曾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内部印行,影响较大。现由薄松年教授重新主持修订并亲自执笔,除在原来绘画和雕塑基础上扩充了许多新的材料外,同时又新增加了书法和工艺美术部类。全书体系完备,内容丰富,论述精要。为了便利读者学习,随文还配图近500幅。本书的主编和编著都长期在高等美术院校从事中国美术史的教学和研究,治学严谨,经验丰富,书中的绝大多数篇章直接反映了他们的教学特色和研究成果。本书可用作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史课程教材,以及专业和业余美术工作者学习参考。
《中国画技法·丝瓜葫芦》给初学者提供一些基本画法和学习途径。初学者一般不要只把丝瓜和葫芦作为重点去学而忽视其他,还要从藤蔓和叶子上下功夫,它是贯穿整个画面的重要环节,使作品气韵贯通。 总之,学习写意花鸟画,一方面要学习前人的技法和创作经验,通过临摹和观察生活,向大自然学习,细心体察与实地写生,这也是“六法论”中所说的“传移摹写”。《中国画技法·丝瓜葫芦》由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画丝瓜和葫芦的基本技法,并附作品欣赏,希望能对初学者有所帮助和启迪。
《读者文摘精华:有你即是天堂(学生版)(四色插图本)》所选的故事都具有丰富的生活内涵和深刻的教育意义,不仅可以激发我们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我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同时也能极大地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从浩瀚的美文小品中,精选出极富阅读价值的篇章,每一篇都包含了无穷的,为我们快乐成长、收获美好的爱情指引方向,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千世界的窗子。
作者:陈建军。内容简介:本教材对中国传统美术门类进行了分类,以美术形态的转变为结点进行了分期,并对石器时代至民国的中国美术发展作了简要介绍。 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演进;二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三是中国绘画,即中国画的演化。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说文解字》是我国靠前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