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建筑》和《理解建筑》是以新异翔实的图像、简洁明晰的文字构成的姊妹书。《认识建筑》从建筑学的角度《理解建筑》从文明和建筑史的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建筑这门空间艺术的特征与历史。 什么是建筑学?这是《认识建筑》涉及的主要内容:人和空间,建筑物与类型,技术、材料和结构,样式。 比如说,设计任何建筑都要充分考虑地理位置、气候、可以获得的材料,以及这些方面如何影响室内和室外的建造;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关于建造的技术,根据可获得的不同建造材料,发掘利用其不同特性的能力;此外,建筑物的风格还受到历史文脉及其所处时代的不同艺术和文化潮流的影响。 所有这些方面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建筑学的语言,它和单体建筑的关系就像文学和单篇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
也许,我们从没有想过建筑可以是一个叙述载体,一个疗愈空间。 李布斯金的建筑作品,回归地域、文化、族群、个人的历史,聆听石头的声音,讲述流动的时间故事。倾斜的地板、不成直角的墙角,圆弧的屋顶、由罅隙倾泻而下的光、无尽反射的水晶体,没有一个空间不让人驻足反思——从刻满世代伤痕与哀悼气氛的柏林犹太博物馆,到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旁的螺旋体,拆解冲突本质的帝国战争博物馆,重现画家密闭幽室的努斯鲍姆美术馆,乃至世界贸易中心重建项目中呼应自由女神火炬的“自由塔”,将双塔崩塌时刻凝结的“光之楔”。 本书除了阐述建筑师自己的创作理念,更穿插他对生命、家族、文化根源及对建筑这个行业的省思。这不只是一本建筑师的回忆录。
本书以讲座的形式,基本按历史顺序,介如19世纪新建筑运动开始之前的外国建筑。全书共20讲,分上下两篇,不是完整的建筑史,而是择重点而述,以不同的视角,却为读者展现了历史的延承建筑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素有“天下雄关”之称的嘉峪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作为明长城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建筑,它在展现其军事价值的同时,也宣扬着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魅力。嘉峪关关城的地理位置独特,虽不具备险峻的地势,却具有独特的防御机制。作为比山海关建关还要早的一座关隘,嘉峪关地区也留下了很多令人赞叹的古代艺术奇葩和很多美丽的传说。
作者是台湾建筑评论家和小说作者,本来一直在两个领域里分别拓展,但是此次却有意把两种专长汇合,成为文学(主要是欧洲古典文学)和建筑(主要是西方当代建筑)的相互激励、置疑,因而可以说是“跨领域”的奇书。作者在书中所做的,并不是建筑与文学的一般比较,而是强调它们在精神上对作者分析城市/建筑的启发,是超越了一般的所谓学术性的类比的感性随笔。 建筑除了响应技术、预算以及现实需求外,当还要有些为人类环境所做出善意出发的思维。 创作过程的困难挑战,是与现实诱惑相互交加共存的,当为与不当为的扶择,或就应该回归去看是否关照了本来自己的初衷吧! 在遇到各样的困难(或诱惑)时,设计者是否还是坚持自己的初衷,努力破围而出地去完成整个案子。 好的建筑并非必然是拥有先天条件的作品,反而是能在自己的
这不是一部中国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建筑进行深度省思。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凝固的艺术(建筑艺术)》介绍了我国古老文明的成就.自有巢氏发明树屋,房屋便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遮风挡雨的简易房屋,到文人雅士游览咏颂的亭台楼阁,从君臣帝王居住的富丽宮殿,到供奉神佛供人礼拜的神圣塔寺,随着区域和时间的变化对建筑技术的发展和风格艺术进行了——阐述。 《凝固的艺术(建筑艺术)》知识新颖,通俗易懂,集科学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身,是青少年学习建筑知识不可多得的科普读物。
《风格的魅力—地中海.田园.新古典.现代》是关于家居室内空间经典装饰风格基础知识的书籍,以四大经典装饰风格——地中海风格、田园风格、新古典风格和现代风格为主轴线,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每种风格的起源、空间构成、装饰要素、配色方案、软装配饰和设计指南。书中精选了大量经典案例,力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风格的魅力—地中海.田园.新古典.现代》可作为高等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工具书和业余爱好人士的普及读物。
本书选择的100处世界建筑不过是浩如烟海的建筑历史的沧海一粟,但求知总是从简易起,我们相信依着本书提供的脉络,您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那些引导了建筑革命的建筑大师和历经岁月的磨洗至今仍被世人顶礼膜拜的经典作品。 更为重要的是,透过对每件作品的分析,作者试图向我们呈现一套观看和欣赏建筑的法则,凭借这些有限但有用的标准,我们的目。光会变得更加犀利,可以看懂更多的建筑,甚至可以像训练有素的专家一样评判身边日新月异的建筑。
什么是文化产业?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变化? 《文化产业》一书,将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同文化社会学、文化研究、传播研究以及社会理论等研究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概述了围绕着文化产品产生的一系列关键性论争。 本书共有8个章节。分为两大部分。部分讨论了文化产业的定义、特性、研究方法以及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评估和解释等方面;第二部分则是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化产业的变迁与延续做了详细的论述。 近年来,文化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却远远落后于实践。 本书对于我国当代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与探索无疑是具有独特意义的。
这是一本帮助读者了解世界建筑潮流,洞悉从古典到时下的种种建筑流派的实用手册。自前古典主义、人文主义、帝国主义,到如今的后现代主义、粗野主义和生态主义等等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本书用两个版面介绍每一种建筑流派,包括产生的时间、历史阶段,从原理上阐述其适用性、实用性和重要性,并且记录了该时期最重要的建筑师、建筑物,以及相关的关键词。 总之,作为一本便携的备查参考书,本书一定会被那些喜欢欣赏、并且也懂得欣赏精致结构和优美建筑的读者所喜爱。
本书内容包括:题记十一则、什么是建筑哲学家或建筑思想家、右脑半球与建筑、建筑语言五种不同的句子等。
本书以讲座的形式,基本按历史顺序,介如19世纪新建筑运动开始之前的外国建筑。全书共20讲,分上下两篇,不是完整的建筑史,而是择重点而述,以不同的视角,却为读者展现了历史的延承建筑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这个不断被重新认识的世界建筑的历史长河中,流行评论人乔纳森·格兰西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激动人心的五千年辉煌的建筑之旅,从古代的苏美尔到当今玻璃和钢结构的壮丽城市景观,一路体验佛教之和谐、巴洛克之丰盛与现代派之功能主义。全彩色照片、艺术品和设计图的空前荟萃,伴随以睿智机敏的文字,作者以他的激情和洞察力讲述着令人难忘的故事。
北京城之所以能够辉煌上干年,其根本原因就是,城市形制建立在了发达的、无以伦比的封建文明之上。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经济上并不占优势的困家变成了全球化的牺牲品,城市规划和建筑形象因为求大、求异而失去了独有的哲学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