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研究》是由南京大学建筑学院支持的系列出版物,每年一本,由国内(包括台湾)著名建筑学府的最重要学者任编委,由胡恒主编的建筑理论文集。本书为胡恒主编的《建筑文化研究(第8辑)》,是系列专辑之一
本书所讲述的,是上至公元前7000年前美索布达米亚,下至21世纪全球范围内的建筑。本提醒我们,我们的文化是创造事物的过程,一个由提供遮蔽物的元素开始的过程。建筑人的这一基本需求及其穿越时空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性,有如植物物种和动物物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乔纳森是一位出色的表达者,他的这本著作探讨了隐藏在广泛多样性背后的建筑的基本原理。
《梁·城》:“梁”指代梁思成、梁生活的年代以及梁的学术思想。 “城”指代建筑、城市规划,是梁思成一生建筑思想的浓缩。全书分大城有美、足尖奔走、故都构想、拙匠哲思、雕梁画柱五个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梁思成一生的作为和人生历程勾勒出来。再现了他人生中几个关键地点的关键事件,比如北京城市规划的“梁陈方案”,鲜有披露的民国天津的规划方案以及珍贵的梁思成个人工作笔记等。 本书想要展现的不仅是梁思成“建筑大师”的形象, 想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材料,展现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鲜活的一面,让读者 加全面的了解这位建筑大师。
庸安意编著的《跟曹雪芹学园林建筑》提炼出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部分加以描述,内容依据主要人物的住所院落划分,重点围绕大观园的园林布局、荣宁两府内主要院落建筑展开描写,涉及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等主要人物的居住活动场所,作者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感。本书将园林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做了清晰的分析说明,在对《红楼梦》这本书中的园林建筑进行描写的同时,结合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建筑,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的差异和共性,并结合时代特点,引申到现代的园林建筑设计上来,一方面帮助设计师领会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工艺美,体会古人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另一方面给红学爱好者打开了另外一个角度来研读《红楼梦》,即使是普通的大众读者,读来也会获益匪浅。
别墅风水全攻略,让你坐拥大自然,尽享奢华、彰显品位!剖析别墅外环境风水——阐述别墅基址的选择方法,如水势呈祥、玉带揽腰,找座好靠山等。手把手教你设计出最吉利的室内布局——从风水学的角度对别墅大门、玄关、客厅、卧室、书房、餐厅、厨房、卫浴间、阳台、健身房、庭院这些主要功能区域进行分析,配合精美的图片,让你能轻松装点出环境优美、舒适、奢华的别墅生活空间,营造安定静谧、温馨祥和的居家环境。 全面展示安居乐业的别墅装修范本——分析超级富豪的别墅风水,包括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如住宅位置、周围环境的来路及方向等,让你能从这些超级富豪的别墅风水中得到启发。列出了好风水别墅装修案例,让你对居住空间进行更有益的来路及方向等,让你对居住空间进行更有益的选择和改造,使之更能与自然环境、社会条件
本书与文丘里所著的《建筑复杂性与矛盾性》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文丘里反对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少就是光秃秃”。他认为群众不懂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泼、装饰性强,又具有隐喻性。他认为赌城拉斯维加斯的面貌,包括狭窄的街道、霓虹灯、广告版、快餐馆等商标式的造型,正好反映了群众的喜好,因此他在本书中呼吁建筑师要同群众对话,接受群众的兴趣和价值观,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本书从平民建筑观点角度为建筑师们提供了新的思维角度和视野,是一本值得阅读、珍藏的佳作,本书可供建筑师,各院校建筑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现代西方建筑美学文选》甄选了英、德、奥、俄、荷、意、美、瑞士、丹麦等欧美国家的建筑领域美学论文,多为现代建筑的美学研究成果,大致是现代主义产生、发展、成熟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文献,为读者了解西方现代建筑美学发展源流、现状提供了参考,也是美学在西方现代建筑领域的一个折射,对西方现代美学研究者也是一个珍贵的参考检索资料。
《建筑的七盏明灯》是罗斯金的一部有关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享誉英美艺术界,影响后代建筑及建筑美学深远,为好几代人评判艺术价值提供了标准。《建筑的七盏明灯》阐述了建筑的七大原则:献祭之灯,真实之灯、力量之灯、美感之灯、生命之灯、记忆之灯和遵从之灯,美好的作品来自创作者美好的心态。同时他认为艺术作品和人类各层面的文明息息相关,为二十世纪的很多建筑和设计提供了灵感;此外,罗斯金认为建筑是从前人手中继承下来的东西,许映射出前人生活的景况。这种思想对当今的建筑保护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版本在原著已有十四幅插图的基础上,依据原书意涵,增配七十余幅图片,形象地阐释了约翰罗斯金的建筑理念和艺术思想。
本书介绍的是包括了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三十多位各国摄影家的都市摄影实践。他们之中既有阿杰这样的以纯粹记录都市细节为已任的摄影家,既有像克莱因这样的以都市为自己的感情渲泄对像而在与都市的对抗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的摄影家,也有像荒木经惟这样的一直把都市看成是一个欲望发生装置而终始在以摄影与之调情的摄影家。通过对这些理念、手法、风格各异的摄影家的了解。读者能够发现,原来摄影是一种具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的视觉手段,并因此而从此能够经常地将摄影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实践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对摄影这个“20世纪的媒介”的全新的理解。
建筑,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物质上,建筑满足了人类的现实功能需求,为人类遮风挡雨,提供庇护所;在精神层面上,建筑创造出特定的空间,影响人的本能心理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由此建筑也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建筑记录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变革,承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被誉为“石头的史书”。从古至今,在所有文明中,建筑无不被视 为表现人类力量的纪念物,在金字塔、神庙、教堂、宫殿等留存至今的建筑中,不仅蕴含着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特定文化,也表征了人类在浩瀚宇宙中寻求自身存在意义的漫漫征程。 人们习惯于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来审视建筑,我们知道如何根据建筑细节判断建筑类型,我们了解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建筑变革,却没有人能清楚地回答“建筑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也就是建筑与权力
2007年夏天,《时代建筑》杂志编辑部策划并组织了一次北欧四国(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城市建筑旅行,考察团的40名成员或是建筑师,或是同建筑脱不开干系的人。在两个星期中我们亲临了建筑历史上的大师杰作,也感受了当代设计师的新锐实验。 本书收录了考察团成员撰写的17篇旅行手记和沿途风景。虽然作者来自相似的背景,但每人的性情、着眼都有所不同。作为一本集体创作的结集,可以说它像《罗生门》那样,多角度回放了中国设计师眼中的斯堪的纳维亚城市和建筑。 谨以这本小书纪念那年北欧的夏天,40个建筑人结伴的旅程。
早在2500年前,人们就开始在集会中践履民主原则。民主辩论赖以发生的场所是人类对民主理想的自然表达。民主诉求,亦即公民享有参与影响其日常生活的政治决策的权利,渗透到建筑中,一些耗费巨资、近乎的建筑作品便随之诞生。议会建筑时刻唤起人们对民主和主权的热望。 本书所要探讨的是议会和议会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及议会建筑的历史传统与当代发展。 议会建筑的外形折射出国家的传统和民主的抱负,而议会建筑的整体折射出国家看待自身的方式,更确切地说,它们以空间形式反映了一个国家希望自己如何被看待。 本书所要探讨的是议会和议会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及议会建筑的历史传统与当代发展。
《建筑的七盏明灯》是罗斯金的一部有关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享誉英美艺术界,影响后代建筑及建筑美学深远,为好几代人评判艺术价值提供了标准。《建筑的七盏明灯》阐述了建筑的七大原则:献祭之灯,真实之灯、力量之灯、美感之灯、生命之灯、记忆之灯和遵从之灯,美好的作品来自创作者美好的心态。同时他认为艺术作品和人类各层面的文明息息相关,为二十世纪的很多建筑和设计提供了灵感;此外,罗斯金认为建筑是从前人手中继承下来的东西,许映射出前人生活的景况。这种思想对当今的建筑保护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版本在原著已有十四幅插图的基础上,依据原书意涵,增配七十余幅图片,形象地阐释了约翰罗斯金的建筑理念和艺术思想。
全书讲述了伦敦城十二座具有代表性建筑的建造过程,及其对伦敦城的历史意义。这十二座建筑,仿佛十二个座标点,联缀起来,勾勒出伦敦城的建城史,从古希腊罗马时代,绵延至21世纪初。这些建筑,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发生在伦敦、影响整个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这十二座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不单是具有公共性质的单体建筑,也包括住宅区、城区规划,甚至污水排放管网的建设等。其中一些虽然不具有景观性,但它对伦敦的居民具有特别的意义,对于敦伦的城市发展具有特别的贡献,是某段伦敦历史的特殊见证者。
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后来居上,经过短短30年便一跃成为欧洲、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这段工业奇迹造就了大批近代工业建筑。作为德国工业的发祥地,柏林在工业鼎盛时期留下的大量工业建筑遗产如今成为德国统一后城市更新中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本书论述了在百年工业兴衰中柏林工业建筑从繁荣、闲置到再生所经历的曲折历程,通过对城市工业历史及其建筑的发展轨迹的回顾以及大量的实证研究,力求寻找出影响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总结出柏林在建筑保护法规、文物管理政策、建筑保护技术和低能耗改造措施等各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工业城市的保护和再生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本书为研究柏林近代工业历史及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和依据,可供城市规划、建筑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和建筑设计等专业工作者以及相
建筑是城市文化的写照。这句话一点不假。去纽约、巴黎或罗马之前,你肯定会依据头脑里某种文化的定式,期待着要去领略相应历史风格的建筑。 本书以三百幅风格各异的历史图片,以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文字,在纽约城高楼的密林中寻觅历史文化的遗存,寻觅建筑风格频繁更替的证据,展示其独特的建筑史、文化史内涵。一百余座老房子的故事从不同的侧面透露出这个国际大都市勃然而兴的历史奥秘。 老房子不仅记录了岁月的变迁,同时也给我们展现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建筑风貌和风土人情。本书选取纽约现存有代表性的112处老房子,从底层住宅、公用设施,到商业建筑、博物馆和摩天大楼,通过大量照片和描述性的文字呈现它们各自的风采和厚实的经历。通过透视那些冷冰冰的老房子来为读者展现一副活生生的纽约历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