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听取了部分高校和土木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编写人员经过认真的讨论,本着体现 理论够用、突出技能、实用性强 的原则,对书中内容进行了调整,加注了仪器使用的小窍门、重点内容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增加了视频,方便读者掌握。本书在介绍基本测量方法及相关仪器使用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建筑施工测量的有关规定、要求和测量方法。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测量的基础知识、测量仪器及使用、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测量精度的评定、施工测量基本方法、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施工控制测量、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变形测量等内容。 本书可供建设施工工地测量工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职、中专、技校、培训班的学习教材或参考用书。
FIDIC,即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中文音译为 菲迪克 ,是国际上*有权威的被世界银行认可的咨询工程师组织。2017年12月FIDIC正式发布了与99版相对应的三本新版合同条件,分别是: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红皮书)、生产设备和设计-建造合同条件(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Plant and Design-Build)(黄皮书)和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项目合同条件(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EPC/Turnkey Projects)(银皮书)。本书包括20篇以上FIDIC 2017版合同条件系列分析文章,重点在于解析2017新版FIDIC合同条件,供国际工程合同管理领域的从业者参考学习。
本书是在*版的基础上对2014版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及现阶段国家部委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说明。本书共分为5章。第1章对2014版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进行了全景解读;第2章对2014版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的相关名词术语进行了解释;第3章对2001版及2014版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进行了逐项对比,分析了相互间的差异与不同点;第4章对如何填写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表、指标考核注意事项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和案例演示;第5章介绍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的改革趋势与动态监管。本书对于建筑业企业顺利进行企业资质的申请、升级、增项、换证以及动态监管过程中的准备工作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与《建筑透视与阴影》(第五版)配套使用,主要内容有: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平面形体,曲面形体,组合体,轴测图,透视图的基本原理、基本画法、实用画法和辅助画法,曲线曲面的透视,正投影图中的阴影,以及透视图中的阴影、倒影与虚像等。此次修订再版主要根据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出修订,适当增加了一些画法几何方面的内容,使之在体系上更加趋于完善,便于教学。本教材可作为建筑学及城市规划、室内设计、环境艺术及风景园林等专业开设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 课程的教材及从事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柯林 罗和罗伯特 斯拉茨基所撰写的《透明性》的英文版初发表于1964年(《Perspecta》第8期),1968年德文译本出版。此书已经成为所有建筑专业学生重要的现代参考文本之一。 柯林 罗和罗伯特 斯拉茨基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共同发起了建筑学团体 得州游侠 ,参与者还有约翰 海杜克(John Hejduk)、沃纳 塞利格曼(WernerSeligmann)和伯纳德 霍伊斯里。与他们的教学事业相联系,这个团体的成员寻求一种新的建筑学设计方法,井将他们的理论模型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他们的方针建立在作为现代时期、现代建筑客观基础的知识结构之上,后在名为《透明性:字面的与现象的》的文章中达到,这篇文章系统阐述了他们的理论原则。 本书除了收录《透明性:字面的与现象的》原文的、第二部分,还收录了伯纳德 霍伊斯里的评论和沃纳 奥希思林的序言,以
本书共七章:第一章为试验管理及基础知识;第二章为混凝土原材料性能试验;第三章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第四章为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第五章为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第六章为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第七章为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管理。本书参编专家总结多年从业经验,特别是各自在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不同试验环境下的试验经历,对于常见的预拌混凝土试验进行认真梳理,为广大从事预拌混凝土试验的技术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本书同时可以作为业内有关专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施工企业试验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是关于注浆工艺学的专著。全书共分9章。其中,第1章简要介绍了浆液的基本性能;第2章全面阐述了注浆材料的分类;第3章对注浆机理进行了分析;第4章论述了注浆技术应用的类别;第5章对盾构施工的壁后注浆特别是双液注浆作了系统介绍;第6章讨论了注浆所用的主要设备;第7章列出了常用注浆材料的配方;第8章是注浆效果的检测方法;后第9章给出了注浆工艺在各个领域的工程应用实例。 本书不仅反映了近年来注浆技术的进展和工程应用实例,内容也涵盖了注浆技术的所有重要部分,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地下工程、地铁工程和水利工程等领域的工程师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着重于Minecraft(我的世界)这款计算机游戏的建筑向玩法,针对生存以及各种风格向的建筑做出详细介绍及教学。使新手玩家更容易适应这款游戏的建筑玩法,让老玩家有能力建造出更出色的建筑作品。本书为国内Minecraft建筑圈各类风格建筑领域的优秀玩家编写,为读者带来从入门到精通的详尽建筑教学。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2018年11月15日《关于 2018 年(第十四批)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CBDA 标准立项的批复》的要求,按照《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CBDA标准)管理办法》(中装协[2019]108号)的规定,本标准是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的团体标准,供市场自愿采用。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培育和发展工程建设团体标准的意见》(建办标[2016]57号)的要求,团体标准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合同相关方协商同意并订立合同采用后,即为工程建设活动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
自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以来,人类学家便一直在思考建筑形式。这本书不仅首次对人类学家如何研究建筑进行了回顾,而且展现出了以人类学思维研究建筑而产生的极其丰富的思想成果。 本书聚焦于家居空间 人类学家正是从这里开始传统的建筑研究的 阐释了人类学家是如何思考公共与私密的界限、性别、性与身体、建筑形式的物质性、材料、建造技术以及建筑表达等话题的。每一章都以一系列来自世界各地的广泛的案例研究验证了建筑在人类学语境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它如何造就人,如何塑造、维系和拆解社会关系。 《建筑人类学》这本书,堪称人类学、物质文化、地理学、社会学、建筑理论、设计与城市规划学生的核心读物。
本书以一名城市规划师的视角,描画出城市的面貌,有国内的、国外的,有旧城亦有新城;有大城市,有小乡镇,也有城乡接合部。作者融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职业背景,娓娓道来城市的历史人文、规划设计以及城市中的百态人生。 亚里士多德说 : 人们来到城市 , 是为了生活 ; 人们居住在城市 , 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如今,我们因为各种理由相聚于城市。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作者用近百个国内外城市的经历、132张照片和30万字的记录,来回应我们所处的这个城市时代。 ◇这本书是一份真挚的记录。作者在从事多年城市规划工作后, 记录下当今汹涌澎湃的城市化的侧影,以及城市变迁中寻常生活的诗意。 ◇这本书是一座跨界交流的桥梁。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城市规划师向社会解读城市建设的密码,交流对城市生活的期许。 ◇这本书是一封献给
现代建筑以来,空间问题已被明确提出并成为建 筑学之核心。现代建筑对空间的强调往往隐含了某种 抽象思想对具体实物的提升和概括,也因之造成二者 之间不同程度的割裂。朱雷所*的《空间操作--现代 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第2版)》提 出“空间操作”问题,则意图将抽象思想与具体问题 再次结合起来,展开一种从设计操作角度进行的建筑 空间研究,以此确立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独立价 值,回应所谓“建筑自主性”问题,致力于建筑学自 身的探讨与回归。 全书由三个相互关联并且彼此促发的部分组成。 **部分(上篇)有关空间设计的操作模式,从对相关 传统和基础材料的解读中,梳理出“体量与构图”、 “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抽象要素与构成”,以 及“‘装配部件’与形式结构”等空间操作模式。第 二部分(中篇)有关
当前,我国正处在人类历史上规模*、速度快的城镇化进程中工程 作为城镇化的重要基础人 作为城镇化的核心,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 本书立足于作者在工程领域30余年的实践,在挖掘工程的 以人为本 , 天人相宜 等人文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对工程人文的概念、工程与人居、工程艺术、工程文化等进行丁横绎分析,对当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 人文 迷失现象和原因进行了思考,对中国城镇化的 人文 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以期唤醒城镇化建设中的 人文 意识,呼吁人们尊重自然、延续历史、回归人性,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方面以初学者更易理解的视角和笔法诠释土力学经典理论,例如土中水的复杂性与趣味性,有效应力的多视角剖析,渗流力与孔压间的联系,沉降分层总和法的演变,固结方程的内涵剖析,土压力理论的多样化展示,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间的本质联系等;另一方面,也将土力学原理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与读者们讨论:这其中包括了渗流力的建模理解,有效应力定义的再解析,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中相关孔压系数的推导,土压力水土分算理论中三轴强度指标应用的尝试,以及有水边坡稳定分析中局部、整体水压法的提出与应用等。
本教材分为上、中、下三册。此次修订全面参照*的国家规范和标准,如《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DENG ,对全书内容进行了梳理、充实和重新编排,使本教材能更好地适应当前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上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要讲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构件;中册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主要讲述楼盖、单层厂房、多层框架、高层建筑;下册为混凝土公路桥设计。 上册共分9章,主要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10编写,内容包括: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受压构件截面承载力,受拉构件截面承载力,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挠度、裂缝宽度验算及延性和耐久性,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等。本次修订主要是将第六版中存在的少量错误修正,对例题进行重新编排。
《建筑的异样性》(The Architectural Uncanny)这本著作融汇了文学、哲学、政治、心理学, 以及建筑学的有关素材,对异样性(uncanny)自两百年前的起源,到近现代在艺术、设计和社会领域的影响, 进行了深入论述和解析。
小菜场上的家(第五辑)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级实验班2016年建筑设计作业集,是小菜场系列第五本,该系列前四本出版后,在中国的建筑学校引起了较大反响,成为建筑专业教育出版的范本。本书的主题是用设计认知城市(Learning the City through Design)。本书主体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介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级 复合型创新人才实验班 在2016年秋季,即三年级*学期由王方戟、张斌和庄慎三位教师指导的建筑设计课程,其内容包括任务介绍、成果展示和教学讨论。其二是庄慎老师及其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2016年至2017年在虹口区对一些城市中建筑物的改变所作的调研成果《逆向还原》,在本书中将部分成果以插画的形式同大家分享交流。
本书以 便携、速查、图解 为出发点,系统介绍手工制作建筑模型、机械加工建筑模型的具体方法与技巧等知识,涵盖建筑模型基础、建筑模型制作材料、建筑模型制作工具、建筑模型基础制作实战详解、建筑模型深化制作实战详解、建筑模型手工制作实战详解、建筑模型机械加工实战详解等内容。本书附带配套二维码和真实案例,读者可用手机扫码观看,方便阅读和使用。 全书采用图、表、文并茂的形式,内容表述直观、通俗易懂,能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先进建筑模型设计理念与新技术、新工艺。本书适合正在从事或即将步入建筑模型行业的制作员、设计师、投资者阅读和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参考书或教材使用,还可作为建筑模型企业的理想培训教程。
基本公共服务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关键突破点。本书以城乡发展中的人口流动特征为线索,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和设施配置中的供需矛盾及其成因解释,并提出政策调整的思路建议。内容包括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与发展演进的梳理,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的总体状况分析,基于典型地区案例研究深入考察阐述现阶段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的实际运行机制、供需矛盾及其成因,对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国际经验借鉴,以及对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原则、策略以及空间路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