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基本原理/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系列规划教材》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x)送审稿、《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等设计规范编写。由于按照送审稿编写,部分内容可能会与颁布执行后的规范有不同之处,需在再版后修订。主要内容包括:钢结构的特点及应用范围;钢结构材料性能分析;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拉压弯构件等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及计算;钢结构连接方法的特点及连接的构造与计算。同时配有适量的例题与习题。《钢结构基本原理/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系列规划教材》可作为普通高等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供钢结构设计、制作和施工人员参考。《钢结构基本原理/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系列规划教材》依据《钢结
《PKPM建筑结构设计实例详解》是根据*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编写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参考书,主要针对大学高年级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通过实例的形式按照结构设计流程讲解了PKPM软件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了每一步骤所涉及的各种参数的基本概念、取值方法,并对PKPM主要输出结果手算校核,帮助学生提高对PKPM软件的使用能力,加深基于PKPM平台对以往所学各门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PKPM建筑结构设计实例详解》共3章,第1章 绪论;第2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算例;第3章 钢框架结构设计算例。《PKPM建筑结构设计实例详解》覆盖了设计过程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规范条文和相关理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PKPM建筑结构设计实例详解》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供高职高专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函授
本书从平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依据《16G11-1》《16G11-2》《16G11-3》三本*图集以及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6 2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15年版)》(GB 51 2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11 21)及216年局部修订等规范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平法基础知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基础构件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梁、柱、板以及剪力墙构件等主体构件,以及板式楼梯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本书内容系统,实用性强,便于理解,方便读者理解掌握,可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大中专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的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2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20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 201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 2015)等进行编写,内容围绕着钢筋连接技术而展开,主要分为七章:钢筋材料、混凝土结构对钢筋连接的要求、钢筋连接机具、钢筋绑扎搭接、钢筋机械连接、钢筋焊接连接与钢筋连接施工安全技术。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可供广大施工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技工学校、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村镇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技术手册》介绍了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国内外古今砌体结构,依据国家现行规范,对村镇砌体结构的材料及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讲述,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论述了村镇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施工方法与验收标准,专门论述了编写组对节能自保温砌块砌体工程的研究成果,给出了村镇砌体结构的设计计算实例,在附录中,还给出了村镇砌体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村镇砌体结构抗震试验方法、全国抗震设防标准和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村镇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技术手册》语言朴实、易懂,图文并茂,是一本具有鲜明特色的村镇建筑结构技术人员用书,用于指导村镇建筑的材料试验、结构设计、施工与验收,部分内容也可用于城镇建筑。
陆伟东和刘杏杏和岳孔和程小武和孙小鸾等编* 的《村镇木结构建筑抗震技术手册》在介绍地震基本知识和我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等工作,对我国村镇木结构建筑的地域分布及类型样式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对地震作用下村镇木结构建筑的震害特征及部位进行了总结;依据国家现行规范及相关文献,对村镇木结构建筑常用木材的树种特性及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木结构民居常用的结构形式,对各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及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和对比;根据国家现行规范,对村镇木结构的抗震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木结构梁柱节点、墙体、屋架等抗震构造措施;结合*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村镇木结构建筑新型的抗震加同和增强措施,并对加固增强后的结构性能加以论述;结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介绍了村镇木结
本书是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编写的抗震结构设计教材。内容包括地震与地震动的基本知识,场地、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房屋、砌体结构房屋、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单层厂房等的抗震设计,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的设计,以及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书中附有例题、各章提要及小结、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及教师使用.亦可供从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科研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建筑钢结构设计方法与实例解析》由张相勇编著,为“边做边学建筑结构设计丛书”之一,从设计一线人员的视角出发,尽量避免教科书晦涩难懂的理论推导,穿插讲解常规钢结构设计软件流程及设计思路。全书分为背景知识篇和工程实例篇,包括:钢结构概述、钢结构的材料选用、钢结构的连接、钢结构的防腐与防火设计及门式刚架、多高层钢结构、大跨空间结构、预应力钢结构等共11个工程实例,书后附有钢结构设计中常用的基本知识。本书讲解深入浅出,内容全面翔实,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 《建筑钢结构设计方法与实例解析》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和钢结构设计新人的指导用书,及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亦可供具有经验的钢结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根据作者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成果,并参阅外文献写成,试图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及其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作一个全面阐述。主要内容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基本概念、外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概况、材料耐久性损伤机理、在役结构的耐久性评估、拟建结构耐久性设计、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措施等。 本书可供从事土建专业科研、设计和施工的科技人员参考,亦可作为土建专业研究生教学参考书。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调整和修改,突出了各种结构体系的形式、材料、特点和构造,使其与建筑学专业更加切合实际。对于近年来出现的一大批新型结构体系和形式,本书也作了介绍。最后另加了结构布置作图一章。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建筑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注册考试复习参考,并可供建筑管理部门的干部阅读。
本书的创新之处是将所有的建筑结构体系分为两大类,即“平板结构”和“曲面结构”。比起传统教材中十几种甚至几十种结构类型的罗列介绍,本书能使读者更加清晰且容易地学习和掌握建筑结构体系的精髓。 本书的写作理念,是采用最简单的分类方法、最基本的力学原理、最形象的语言表达,把看起来似乎很复杂的建筑结构阐述清楚。这是作者的初衷,希望也是最后的效果。《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同时强调建筑结构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建立,并通过新建筑的案例分析,使读者能够掌握如何应用所建立的结构概念。全书共包括绪论及上篇平板结构体系、下篇曲面结构体系及附篇膜建筑结构。 本书可作为该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土建类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还可以作为注册建筑师考试的辅导教材以及建筑结构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钢结构(第4版)》是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分为上、下篇。上篇“钢结构原理”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内容包括绪论(特点、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等)、钢结构材料特性、钢结构的连接、钢结构基本构件(轴心拉杆和压杆、受弯构件、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下篇“建筑钢结构设计”为本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专业必修课,也可作为其他专门化方向的选修课,内容包括单层厂房结构、钢结构抗震和抗火设计要点。书末有附录,列出了设计需用的各种数据和系数,供查用。各章还列举了必要的设计例题,以利于有关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钢结构(第4版)》虽
本书以台湾与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结构为研究对象, 將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现代研究、现况调查与匠师访谈资料相结合, 就歇山顶的起源、分布, 中国歇山殿堂建筑的大木结构与转交形式的源流发展, 研究地区歇山殿堂大木结构形式与演化的进程, 进行系统研究。全书分为引言、歇山源流考、歇山顶的构架、中国古代歇山殿堂大木结构发展、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结构特色与发展、台湾歇山殿堂大木结构特色与发展、结论七个部分, 是海峡两岸大木构架比较研究, 收集了诸多重要传统殿堂测绘图, 绘制了许多重要歇山殿堂构架的三维立体图。
本书结合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园林、建筑管理、室内装潢等专业多年来教学改革的实践,将传统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类,去芜存精编写而成。全书共l6章,主要内容有: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空间力系.轴向拉伸与压缩,扭转,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梁的应力和变形,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压杆稳定.结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与力矩分配法,影响线及其应用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建筑、城规、园林、室内装潢、建筑管理、暖通、建筑材料、环保等专业及高等技术学院、成教学院等土建类专业的力学教材,也可供土建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用。
这本《建筑结构原理及设计(第2版)》由林宗凡主编,全书分两篇。篇介绍建筑结构的总体概念和设计基本原则;第二篇叙述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和基础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概念和方法,根据2001年以后陆续颁布的国家设计规范编写。各章附有思考题、习题。 本书为第2版,依据教学实践经验和近年工程技术及应用的进展,修订而成。 《建筑结构原理及设计(第2版)》内容精炼,层次清楚,详简适当,文字畅达。适合用作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建筑经济专业以及土建类非结构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室内设计等)的建筑结构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修及执业资格考试复习之用。
“混凝土结构”是高等学校土建类学科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分为“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分。《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系作者根据国家颁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 2008)等现行规范编写而成的教材。 金菊顺、庄新玲、郭靳时主编的《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内容共分10章,主要包括: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基本受力性能;结构设计方法;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和裂缝的验算;钢筋混凝土平面楼盖的设计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原理、受力性能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钢结构制造技术的简明技术手册,内容全面、实践性强。全书涵盖了钢结构生产制造的全过程,重点介绍了钢结构识图、钣金制造工艺(展开、放样、号料和下料、成形加工、连接和焊接等)、变形缺陷与矫正、产品组装与安装等内容,并列举了一些典型钢结构产品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过程的实例,增加了许多技术改造、革新和新技术、新设备推广的内容。 本书适用于机械、建筑等行业从事钢结构、钣金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以及钢结构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查阅和参考。
《创造力和创新》介绍了结构工程师的结构创新对建筑设计和美学的作用与影响,它从建筑功能而非结构工程师对结构的力学分析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论述,可以归结为结构工程师的建筑考虑和用新技术(新的结构体系)、新材料(功能更好的材料)辅助建筑师创造出更新、更有表现力的作品。书中选取了包括设菲尔德顿谷体育场、巴塞罗那通迅塔等在内的50多栋各种类型的结构外露的建筑,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工程师的创新和创造力对于设计的贡献,说明了一栋有特色的、成功的好建筑必然离不开建筑师与工程师自始至终的密切合作。书中每一栋建筑的介绍都配有详尽的图片,并且在文末列出了详细介绍该建筑的刊物名称、期号和出版年月,有助于读者进一步加深对该建筑的了解。在当今建筑师是主角、工程师是配角的年代,《创造力和创新》无论是对工程师还是
本书为全国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化盾构、泥水盾构、土压平衡盾构、硬岩掘进机(7BM)、双护盾掘进机、复合盾构等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盾构机的安全使用规程及其维修保养。 本书可作为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土木工程、工程机械、机电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盾构管理与施工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为便于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能准确地解决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规范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本书就结构设计人员感兴趣的相关问题以一个结构设计者的眼光,对规范的相应条款予以剖析,将规范的复杂内容及枯燥的规范条文变为直观明了的相关图表,指出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和可能带来的相关结果,提出在现阶段执行规范的变通办法,其目的拟使结构设计过程中,在遵守规范规定和解决具体问题方面对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有所帮助,也希望对备考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生在理解规范的过程中以有益的启发。 本书所根据的五本结构设计规范是:《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本手
本书论述了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概念、准则和设计方法,深入阐述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有关设计规定所依据的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震害经验,并提出了超过“规程”适用范围的超限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准则和建议。书中提出的部分设计概念、准则和建议,反映了新近的研究成果及工程经验,在现行“规程”中虽还未有相应规定,但这些内容是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重要问题,可供参考。 本书对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有较大实用价值,其中诸多内容对规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有参考价值。
本手册除针对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提出各种应用数据资料、设计计算方法和计算实例,以及设计建议外,还列入了低层轻型钢结构房屋住宅设计的参考内容。前者以《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20:2002为依据,后者依据国外资料及即将出版的有关规程。全书分为三篇:篇主要介绍轻型钢结构应用的材料及基本设计规定。第二篇为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第三篇分别介绍了日本及北美低层住宅钢结构体系的应用与结构构造。 本手册可供土木建筑房屋结构设计人员使用,亦可供土木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预应力工程设计施工手册》的编写根据预应力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力求反映当今预应力结构发展的成果。《预应力工程设计施工手册》共3篇,篇:预应力结构设计,分22章,给出了各类构件的设计计算理论及构造措施;第2篇:预应力结构施工,分8章,给出了各类预应力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第3篇:预应力结构设计与施工实例,分8章,给出了各类预应力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实例。 《预应力工程设计施工手册》可作为从事预应力结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人员使用与参考。
《混凝土结构设计》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编写。《混凝土结构设计》共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发展、设计基础、设计计算、构造与构件和构件抗震设计等5章。书中重点阐述混凝土极限状态设计原则、设计计算和构件等,并介绍规范主要规定制订的主要依据和如何取舍决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