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入选2022 2023年度年安德鲁 马丁国际室内设计大奖的100个设计师/设计公司的作品,1500余幅彩图,配以每位入选设计师的背景介绍,为读者们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灵感。 安德鲁 马丁奖的作品来自世界各地,都是各国设计师的新作品。这些作品中,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色彩的运用,还是空间的规划、软装物品的使用,无一处不美,无一处不让人惊艳。第27届 ANDREW MARTIN 国际室内设计大奖从全球30多个国家征集作品,评选出了全球100位设计师,其中本次中国区共有21组设计师入选。在ANDREW MARTIN 国际室内设计大奖成立的27年中,入选奖项的华人设计师、设计团队不断增加,如今已有200多位。不但从数量和质量上是亚洲之ZUI,更让华人设计成为推动全球室内设计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十七届亚太室内设计大奖入围获奖作品集》收录了亚太地区优秀设计师们的入围及获奖作品,让我们分享他们的专业,他们的创作精神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相信广大读者朋友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作品。如果您也希望成为大奖历史的创造者,就要把握机会参加亚太区室内设计比赛,支持室内设计业的未来发展!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家作。以家作主题。在家之作,为自家而作,为别人的家创作。家作同时解作Homework,可看成读书时期的习作,即使已告别读书生涯多年的郑炳坤。从事室内设计这13个年头里,居家作品多达300个,然而这一切在他眼中也只是工作历程中的实验作。或自我谦逊。或推动自己走得更远.书中32个设计案例。能让您感受他在设计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对自我的要求。 为何郑炳坤只是30出头.已是一个在香港很有名气。曾获多个大陆、香港室内设计大奖的室内设计师,是一家室内设计公司的老板,是一个有儿有女的父亲?看罢此书,您定能找到答案。一切似乎在超速发展.在郑炳坤的心目中.却又是如此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2013中国室内设计年鉴(套装共2册)》是2013年中国室内设计的优秀作品集锦,包括了酒店、办公、娱乐、休闲、住宅、别墅、样板间、公共、餐厅等十大类空间类型。作品质量较高,能全面地反映2013年中国室内设计的高端水平,是从事室内设计工作者参考借鉴的一本好书。
照明艺术对于我们每一个家庭来说都甚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随着人们生活、娱乐方式的变化,厨房和房间的功能显得更为重要,它们往往成为我们的闲聚之所。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拥有更为温馨美好的家园,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每一个人的梦想。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呢?本书的照明设计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照明艺术使您生活的空间更加人性化。本书中所展示的精美的图片,呈现给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为您提供一个个照明设计方案。相信它一定会激发出您的创作灵感,让您插上梦一般联想的翅膀,在您的空间里尽情遨游。
设计服务于幼儿的特殊空间,这不只是单单进行简单的室内装饰,还应该思考影响设计的种种因素,并且要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来进行设计,*终引导幼儿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以及空间参与能力,使幼儿在幼儿园里健康成长。简单来说,设计一个 以幼儿为中心 的幼儿园要明确什么样的幼儿园是幼儿所喜爱的?什么样的环境才会吸引他们?什么样的空间是有益他们的身心发展的?我们经常能看见那些色彩斑斓并拥有各式各样游戏器械的幼儿园,是不是这样的一个幼儿园就是孩子们喜欢并对他们有益的呢?其实形式上的刻意模仿代替不了实质性地改变思维来为幼儿而设计。在设计一家幼儿园之前,作为设计者更应该全方位地了解设计此类幼儿园的设计要义与精髓。因此,本书分为幼儿园空间规划,活动空间设计,家具设计和色彩搭配这
《CIID“学会奖”》收集了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2012年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CIID“学会奖”各类获奖作品。全书内容包括酒店、宾馆,办公,商业,文教、医疗,住宅、别墅、公寓等工程类和方案类所有获奖作品。 《CIID“学会奖”》适合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环艺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设计师和院校师生借鉴参考。
由贝思出版有限公司汇编的《居如其人》主要以室内设计图例的的形式,辅以少量的文字,介绍了室内设计达人JoeyChan的室内设计哲学。书中,他定义了家的含义,介绍了室内设计的一些原则,设计的印象,色彩的应用,新与旧的家具配合,墙壁与地板的色彩搭配,设计与生活习惯配合的居所等内容。
SCDA事务所编,时雨译的《SCDA室内设计作品集(精)》包含了33个公寓设计作品和酒店设计作品,这些项目体现了SCDA事务所的设计原则:突显建筑空间,强调材料的本质,同时展现优雅舒适的生活理念。本书还介绍了SCDA事务所所设计的家具和产品,以及材料配色的创意,用精美的图片和详实的文字,为读者详细地展示了SCDA事务所对舒适、精致、宁静与永恒的不懈追求。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几年的设计作品,作者曾经留美学习居室设计,因此在其作品中中西融合的影子时隐时现,想象力丰富,大胆而成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对装潢设计专业人士,一定能得到参考借鉴。 回顾过去十几年,从在美国留学、工作,到回国创业,尽管一路步履艰辛,但我还是很幸运的,能在美国接受为正规的设计教育与训练,能在酒店设计同行仰慕的国际设计公司工作,从基本的绘画工作开始,到做设计施工图,到自己独立设计酒店的重要空间。酒店的室内设计没有捷径可走,要设计出成功的酒店,没有十多年,甚至二十年的经验积累,是完全不可能的。
工业风格自诞生起就与工业设计紧密联系到一起,没有工业设计的不断发展就没有工业风格的历史演化。工业风格意味着革新工业美学特征,通常是对一个旧房屋或者废弃的旧厂房内部进行改造,将其脱胎换骨打造成一个充满现代设计感的居所。当进入快速的当代发展时期,工业风格也在不同文化地域产生了不同的演化改变,在新与旧、实用与美感中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了解了工业风格的发展轨迹之后,也就不难理解工业风格元素的直白以及强烈的质感。在第二章,可以从细节元素的分类讲解中,更深入地了解到带有工业风格烙印的室内装饰物、家具、布艺等,材质与色彩的多种组合方式,也会塑造出室内变化多样的工业风。尤其是后半部分大量的实景案例的集中呈现,会将这种感受变得直观化,相信会给读者朋友们开拓更广的视野和思路。
本书选择了 五种主要的室内空间类型:零售店空间、休闲娱乐文化空间(如宾馆、俱乐部以及餐馆等)、办公空间、公共空间以及住宅空间。有些项目规模虽小却妙趣横生;有些项目载誉无数,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影响。在选择独立设计师与设计师事务所的过程中,作者刻意确保了他们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使本书的案例丰富且别具特色,从多方面 给予读者 知识性和启发性 。
人类能够利用工具和技艺打造越来越精美的物品,为什么那些粗糙、简陋的风格并没有淡出艺术台?美学史上不乏 拙 的身影。非洲雕塑的制作不为取悦人,那些雕塑被赋予的含义和实用性就足以让它自身成为艺术,直到西方的现代艺术家用新的目光来审视它。雄踞西方美术史的写实艺术在19 世纪地位开始受到威胁,一批批前卫艺术运动当中,毕加索、马蒂斯等画家用稚拙的笔触传达出别样的视觉哲学 我画的不是那张桌子,而是画它传递给我的情绪。 马蒂斯说。这种 稚拙 的绘画技巧早在中国宋代就出现了,写意画家梁楷的得意手法就是典型,而日本的wabi-sabi 美学歌颂不完美,形成自己一套哲学,与奢靡华丽之风抗衡数个世纪。要论技术上的 拙劣 ,还可以看色块画家、行动派画家、波普艺术家,简单地填充或泼洒颜色、复制与拼凑素材 这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全集》为普利茨克奖得主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作品全收录。是建筑学专业人员的学习参考资料。卷次按年代划分。本书是卷,由编者对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在1978-1988年之间的后浪漫世界的建筑进行一个详尽的介绍。
近400年,台湾地区由于历经荷兰、西班牙、郑氏王朝和清朝的统治,加上1860年以英国为主的西方势力迫使整个亚洲开港通商,以及日本和二战后国民政府等不同政权的统治,在文化的表现上是相当多元的。这中间,除了原住民文化化,尚包括不同时期的西方文化、闽粤文化、日本文化以及大陆各省文化的因素在内。 对台湾的室内设计发展而言,20世纪90年代呈现了一个“百花竞放、百家争鸣”的荣景,此一荣的形成,除了政治经济环境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外,本土设计师的长期积累投入,美国以外的留学设计师的积极参与,也都是功不可没的。但大量留美设计师的返台和加入工作行列,无疑是其中一股颇为强劲的主导力量。为了集中展现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及其间陆续返台的留美设计师的*工作成果,编者特别制作了《台湾留美设计师室内设计作品集》一书。
本书以中英文双语配以精美的图片,介绍了全球一系列*度假酒店的设计风格。包括加利福尼亚沙丘红木酒店、卡普西斯精英度假村、凯宾斯基亚得里亚海酒店、圣伊斯德罗农场红木度假村、泰国华欣凯悦度假村等。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是中国勘察设计单位综合实力百强之一,国家工商总局首批命名的“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单位,1997年通过工S09001质量体系认证,是建筑设计、市政公用设计(包括给排水、园林设计等)、智能建筑设计、工程咨询、基坑支护和玻璃幕墙专项设计、工程总承包等国家甲级资质设计院,以及城市规划设计、人防工程设计等乙级资质设计院,并具有国家授予的独立对外经营权。院下辖十个设计、咨询所和上海分院、市政分院、景观分院、装饰分院及浙江华丽装饰工程公司、浙江华智建筑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华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建院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 本院专业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现有职工近500人,其中国家工程设计大师2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40余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40余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TJAD)依托同济大学强大的土建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我国高校建筑设计行业独领风骚数十载,创造了建筑设计行业的奇迹和辉煌。《TJAD 2012~2017作品选》记录了TJAD在2012~2017年间的建筑作品,展现了同济建筑学派的独特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