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测量学》课程的教学辅导书,内容除了包括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的基础实验,还增加了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GPS等测量新仪器的课堂教学实验。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部分为测量学课程实验的一般要求;第二部分为测量学实验,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仪器检校、地形测量、全站仪、GPS测量等内容,共16个课程实验;第三部分为测量综合实习。 本书可作为土建类专业测量学教学的实验、实习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依据测量放线工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对初级工的要求编写,遵循以实用为准、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操作技能训练和行业安全生产、职业道德基本知识教育。 全书共八章,章对测量放线工的任务和作用及职业守则、地面点位的确定及测量常用的计量单位、测量放线工安全注意事项及使用测量仪器应注意的事项,逐一进行了介绍;第二、三章介绍了建筑制图与识图、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第四、五、六章为普通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第七、八章为建筑施工测量。 本书可以作为建筑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建筑企业初级工岗位培训教材和职业学校技能实训教材。
本书分8章,第1章至第3章为不确定度估算的基本理论,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的含义及其由来和发展过程,详细论述了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与不确定度的理论基础有关的误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的内容,包括*变量及其分布、数学期望、残差、误差传播定律、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等。论述了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方法(即评定方法),包括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A类评定方法和以先验概率为基础的B类评定方法。第4章至第8章主要叙述需定量测量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制品及室内空气质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如钢筋、钢材、砌筑砂浆试块、电线电阻及管材耐压性能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其意义,和测量室内空气质量所常用的仪器分析回归分析法的不确定度评定及其意义。 《房屋建筑质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可作为高等
本书是《进城务工实用知识与技能丛书——建筑工系列》之一。按测量放线工的岗位职责,分5个任务编写:了解测量的基本知识、用水准仪抄平、用经纬仪测量角度、测量距离、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基本工作。本书具有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等特点,适合农民工和城镇务工人员使用。
陈陆龙、李玉编著的《建筑工程测量习题集(全 国职业院校十二五土建类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是安 徽建工技师学院张齐欣教授主编的《建筑工程测量》 一书的配套教学用书。其内容与主教材相对应,分别 由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 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 测量、地形图的应用、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其测绘、测 设的基本工作、建筑施工测量、线路与桥梁施工测量 、变形观测和竣工测量共十二大模块组成。本习题集 难易结合、题型多样、覆盖面广,可适应不同层次、 不同类型的教学需要。各章的习题,不同的专业可根 据需要选用。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工程测量》(刘玉梅、王井利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配套实验实习指导教材,全书共分五个部分。部分测量实验实习须知,介绍了测量实验实习的一般规定,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第二部分测量实验指导,该部分对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检校方法、操作步骤以及数据处理做了详细介绍,新增了数字水准仪和全站仪的认识和使用,利用全站仪进行数字化测图及点位测设;第三部分测量实习指导,介绍了测量实习的目的、意义及要求,重点叙述了测量实习的内容、方法及限差要求;第四部分测量实验报告;第五部分测量实习报告。本书可供本科及大、中专院校的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地下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建筑学、城市规划、测绘工程等专业作为“测量学”或“
本书主要介绍一般测量工作的基本理论,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性能、使用和检验校正方法;小地区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