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自建小别墅的建造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从*初的选址申报到预算报价、外观构造形式、建造材料选用、主体结构施工与后期内部装修都有系统而专业的讲解,让读者完整地了解小别墅的设计与施工全过程。全书内容大量采用图解方式进行介绍,简洁直观,同时对重点案例解析辅以视频展示,更加生动形象。对于业主*为关心的小别墅建造成本,本书还提供了在线成本估算小程序,读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本书可供小别墅业主参考,也可供从事小别墅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为修订第五版。书中介绍了流体静力学、一元流动动力学、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绕流运动、孔口和管路计算的基本理论、气体射流、相似性原理和因此分析以及常用泵与风机的原理和特性,并附录了常用泵和风机的运行和性能资料。每章均附有思考题和习题,书末有部分习题答案。 本次修订保持了第四版的基本内容和特色。增添了思考题:对概念的表述和公式的条件等进一步作了修正;强调了变频泵和风机的应用基础,更新了陈旧的型号。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现分为14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适用范围增加了“核电厂”的勘察;2.增加了“术语和符号”章;3.增加了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完整程度分类和岩体基本质量分级;4.修订了“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及“桩基础”勘察的要求;5.修订了“地下洞室”、“岸边工程”、“基坑工程”和“地基处理”勘察的规定;6.将“尾矿坝和贮灰坝”节改为“废弃物处理工程”的勘察;7.将“场地稳定性”章名改
本书包括绪论、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测量技术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滚动轴承与孔和轴结合的互换性、尺寸链、圆锥结合的互换性、螺纹结合的互换性、键和花键的互换性、圆柱齿轮的互换性等共十二章,并另附习题及实验指导书。本书概括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分析介绍了我国公差与配合方面的新标准,阐述了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一些新的测量技术。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作为专业教材,并可供其他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计量、检验人员参考。本书另有习题参考解答,向授课教师免费提供,需要者请参见书末的信息反馈表。
本教材按《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要求修订,按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测、算、绘应用技能为主线编写,经过16年的持续改进,内容更趋成熟。采用作者与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MSMT手机软件解决施工测量程序计算的全部内容。同济大学出版社课程网站(http://press.tongji.edu.cn/download/show/159)配有制作精美的PPT教案、练习题答案(只对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开放)、测量实验与测量实习指导书、测量方法及测绘新技术视频教学片、全站仪模拟操作CIA课件、各类测量软硬件设备操作手册、建筑物数字化放样与道路、桥梁、隧道施工测量案例等充实的测、算、绘能力培养教学资料。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测绘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等专业师生,以及土木类施工和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和突出应用的原则,介绍了土木工程测量的定位原理和方法,特征点、线、面的测量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基准线和坐标系统;测量的定位元素和定位方法;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与地形测量;识图、用图的基本知识,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建筑施工控制测量、民用与工业建筑施工测量、变形测量;线路中线测量、曲线测设、纵横断面测量;公路、桥梁、隧道、管道等的施工测量等。同时,本书在介绍测量原理、方法和常规测量仪器的基础上,对新型电子仪器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现代测绘技术的实际应用也作了相应的介绍。
本书根据16G101-1、16G101-2、16G101-3、18G901-1、18G901-2、18G901-3六本新图集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编写。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是平法基础知识、基础构件、框架部分以及剪力墙构件、板构件、板式楼梯平法识图。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方便查阅,可供从事平法钢筋设计、施工、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大中专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建筑类各专业测量学教学大纲及国家*测量规范编写,内容包括: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全站仪及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技术、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建筑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桥隧及水利施工测量等。 本书具有较宽的专业适应面,既有较完整的理论,又注重工程实用性;既有基本测绘技术与方法,又力求反映当代测量学科的*技术。每章开头有本章知识要点,每章结尾附有习题与思考题,方便读者使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既适用于本科和专科的教学,也适用于电大、职大、函大、自学考试及各类培训班的教学,并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是浙江省“十一五”重点教材建设项目成果之一,围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加以定位,侧重技能传授,弱化理论,强化实践内容。教材的编写安排由工程实例引入,结合计价规则、依据、程序,提出任务,然后展开算量计算,更符合教师的教学要求,也方便学生透彻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工程中的运用。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基础知识,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清单计价文件编制,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教材后附一套完整小型框架结构图纸一套,以满足教师授课和读者学习的需要。同时编写配套的《建筑工程施工图实例图集》一书,以满足读者算量计价训练的需要。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施工、造价、咨询等企业概预算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本图集包括以地基设计、施工及地基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地基工程,以刚性基础、柔性基础、基础设计与施工、沉井及桩基础施工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工程,和以井点降水、排水、防水为主要内容的地下防水工程等工程图。本图集集实用、形象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工程针对性、示范性与可操作性。可供从事地基基础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及职业学校的师生参考。
本书共分17单元。单元1至单元7阐述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单元8介绍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单元9介绍小区域控制测量;单元10介绍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单元11介绍建筑施工测量;单元12至单元14介绍线路中线、纵横断面、施工测量;单元15、单元16介绍桥梁、隧道施工测量;单元17介绍高速铁路测量技术。 本书被列为“中等职业教育土木类专业规划教材”,适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铁道工程、道路与桥梁、隧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职工上岗培训教材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搅拌桩是软基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作者刘松玉针对常规搅拌桩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创新,发明了双向搅拌桩、钉形搅拌桩、排水粉喷桩复合地基系列新技术,对这些新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形成了成套的创新技术。 《新型搅拌桩复合地基理论与技术》内容包括:绪论,双向搅拌桩技术原理,双向湿喷桩施工技术与工程应用,双向粉喷桩施工技术与工程应用,钉形搅拌桩原理与施工技术,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性与设计方法,钉形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工程应用,排水粉喷桩复合地基原理与工程应用。 本书可供土木交通行业岩土工程领域的科学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
这本《工程测量技术》由张保民、张晓东、卢满堂、彭志良主编,共5篇19章,重点介绍: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测量,道路与桥梁施工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河道测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测量,地下工程测量和建筑物变形观测,简要说明了高精度特种工程测量的仪器和方法,后对测量技术设计、测量技术总结、测绘产品检查和验收以及测绘项目合同的内容作了介绍。本课程与地形测量、测量平差、全站仪及GPS技术应用等课程之间联系紧密,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测量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鲜明的高职高专特色。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测绘类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工程测量人员和教师参考。
《地基与基础(第2版)/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系列技能型规划教材》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土建类专业的教学要求,并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设计新规范、新标准编写而成。本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地基土中的应力计算、地基的变形、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浅基础设计、桩基础与深基础、基坑围护、地基处理及区域性地基。《地基与基础(第2版)/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系列技能型规划教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GB 50112—2013《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等为主线,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理论,且强调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达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全书分4部分,第1部分为地基工程事故;第2部分为均质人工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换填垫层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排水固结法;第3部分为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第4部分为其他地基处理方法,包括灌浆法、加筋法、土工合成材料、特殊土地基处理,后介绍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各章重点叙述了常见地基处理方法的概述、加固机理、适用范围、设计计算、施工技术和质量检验等。
本书是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材之一。 规范的权威性、重要性是本书的特点之一,强调一切工作均以现行国家相关技术规定、规范为标准。 本书共分7个单元,51个小节。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基本知识、场区控制测量、施工场区测量、定位测量、施工测量、变形测量、竣工测量等。每个项目都包括学习目标、关键概念、课后讨论等环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土建类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建筑环境测量(第2版)》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供热、通风、空调、制冷等各项实验与测试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共9章。第1章在介绍测量、测量误差和测量系统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测量所用仪表的基本性能。第2章介绍了测量数据处理,并通过误差分析对测量结果作出客观评价。第3章主要介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常用的温度、湿度、热量等热工参数的测量,重点介绍了各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测量仪器等。第4章介绍了流体特征的相关参数(压力、流速、流量和液位),并重点介绍了测量这些参数常用的方法和所使用的仪器。第5章介绍了在建筑空气环境中对人类构成危害的各种有害物的来源、形成途径、允许标准、常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仪器设备。第6章介绍了建筑环境中噪声的危害、
《市政测量员专业与实操》一书以《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为依据,结合典型市政工程测量实践,详细阐述了市政工程测量员工作***的专业基础和岗位实操知识。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市政工程测量概述、工程测量基础、测量误差基础知识、地形图基本知识、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航空摄影测量、测设基本工作、市政道路工程测量、管道工程测量、桥涵工程测量、隧道工程测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