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修订第五版。书中介绍了流体静力学、一元流动动力学、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绕流运动、孔口和管路计算的基本理论、气体射流、相似性原理和因此分析以及常用泵与风机的原理和特性,并附录了常用泵和风机的运行和性能资料。每章均附有思考题和习题,书末有部分习题答案。 本次修订保持了第四版的基本内容和特色。增添了思考题:对概念的表述和公式的条件等进一步作了修正;强调了变频泵和风机的应用基础,更新了陈旧的型号。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现分为14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适用范围增加了“核电厂”的勘察;2.增加了“术语和符号”章;3.增加了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完整程度分类和岩体基本质量分级;4.修订了“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及“桩基础”勘察的要求;5.修订了“地下洞室”、“岸边工程”、“基坑工程”和“地基处理”勘察的规定;6.将“尾矿坝和贮灰坝”节改为“废弃物处理工程”的勘察;7.将“场地稳定性”章名改
本书包括绪论、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测量技术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滚动轴承与孔和轴结合的互换性、尺寸链、圆锥结合的互换性、螺纹结合的互换性、键和花键的互换性、圆柱齿轮的互换性等共十二章,并另附习题及实验指导书。本书概括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分析介绍了我国公差与配合方面的新标准,阐述了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一些新的测量技术。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作为专业教材,并可供其他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计量、检验人员参考。本书另有习题参考解答,向授课教师免费提供,需要者请参见书末的信息反馈表。
本书是作者在*提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应独立学院和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内涵提升和教学建设的需要,围绕“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现代行业的岗位需求,以“易、新、实”为编写原则,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以“易懂、够用”为度,深入浅出地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书对传统测量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精简和梳理,保留了基础知识,秉承了经典理论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结合现代测量新仪器和新方法,体现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突出实用,体现应用型本科生培养的特点。各章后均附有习题,重点章节还附有“案例分析”或“应用案例”。此外,全书加大了实践教学内容,便于师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书分三篇共20章,篇为基础部分
本教材按《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要求修订,按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测、算、绘应用技能为主线编写,经过16年的持续改进,内容更趋成熟。采用作者与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MSMT手机软件解决施工测量程序计算的全部内容。同济大学出版社课程网站(http://press.tongji.edu.cn/download/show/159)配有制作精美的PPT教案、练习题答案(只对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开放)、测量实验与测量实习指导书、测量方法及测绘新技术视频教学片、全站仪模拟操作CIA课件、各类测量软硬件设备操作手册、建筑物数字化放样与道路、桥梁、隧道施工测量案例等充实的测、算、绘能力培养教学资料。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测绘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等专业师生,以及土木类施工和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地基处理监测技术》次全面阐述了地基处 理中的现场监测技术,是作者娄炎、何宁30多年软土 特性研究和软土加固现场实践经验和心得的总结。全 书共8章:第1章为总论,主要从总体上阐述地基处理 中监测的目的、意义、对象和内容;首次提出了监测 应遵循的真实性、及时性、整体性和统一性原则;介 绍了监测手段、监测系统、仪器布置、仪器安装以及 预警值设定和资料整理分析的原则,特别提出了搞好 监测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面7章分别就地表 沉降、分层沉降、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土压力、 地下水位和真空度的监测做了详细介绍,内容包括监 测的具体目的、监测仪器、埋设技术、监测要求、资 料整理与成果应用,以及工程应用实例。 本书内容丰富,叙述详尽具体,技术实用,理论 与实践结合紧密。可供建筑、水利、电力、交通、铁
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较为常用的几种测量方法,主要几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放线、布点的施工控制测量方法,高程、角度、距离的测量实际操作,以及测量数据的内业计算等内容。全书内容的编写主要针对刚入行的测量技术人员,以贴近现场的实用知识和现场图片,将建筑工程现场测量技术讲述明白,达到快速上手、参考施工的目的。在介绍基本测量知识的同时,辅以丰富的现场经验总结和指导,让读者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现场测量技术。本书内容简明实用,图文并茂,实用性和实际操作性较强,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土建类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参考教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极限与配合、测量技术基础、几何公差及其测量、表面粗糙度及其测量、光滑极限量规、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键与花键的公差配合及其测量、圆锥的公差配合及其测量、螺纹的公差配合及其测量、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其检测、现代检测技术简介。每章后附有思考题与习题。全书在讲清楚概念与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突出技术的应用性,以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工程测量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由李永树主编,包括了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及有关工程领域涉及的工程测量内容。为了增强本教材的实用性、广泛性及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尽量采用步骤化的具体方法描述测绘工作,并增加了测绘相关新技术及典型行业工程测量方法。本教材内容较为完整、丰富,能够满足多至96学时的教学需要。也可适当取舍讲授内容,以便满足不同专业的学时要求。《工程测量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主要用于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地质、油气田、环境、矿业与安全、房地产、水利及国土资源管理等专业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测绘、工程建设、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科研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根据国家*颁布的测量标准和规范,结合近些年工程测量的*成果,针对测量员岗位工作的要求编写的。本书以问答形式共列题1000多个,涵盖了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实用技能和实测方法。全书共分为三篇,篇为测量知识基础篇,介绍了工程识图与构造、班组管理等专业相关知识,测量基本规范、法规与职业技能标准,测量学概述及常用仪器、工具,测量的基本工作,测量误差基础知识等内容。第二篇为测量知识应用篇,又分为控制测量,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施工测量应用基础,建筑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桥梁工程测量,变形观测和竣工测量等七个部分。第三篇为测量知识前沿篇,又分为数字化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现代工程测量发展趋势等五部分内容。 本书可供广大工程建设测量员及其他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以作
单元网格划分、城市部件普查、地理编码普查等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精细化、信息化、社会化城市管理的数据基础。杨伯钢等编著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基础数据建设与应用》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基础数据的采集、获取、整合、入库、更新全过程进行了探讨,对数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数据应用的实践成果进行了汇总,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城市精细化管理基础数据建设与应用》适合城市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市政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生产、管理、开发人员使用,也可供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参考使用。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与实例》版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关注,得到广泛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其中“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部分共列举了16项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地基基础理论和实践产生很大促进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书第二版尽可能反映目前本领域*规范、新技术、新工艺,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针对岩土工程地基及基础施工和设计、质量控制重要环节、关键技术措施等常见问题,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用科学和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了一一解答。与版相比,还增加了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逆作法施工技术、爆破挤淤法技术、高边坡防护技术、非开挖埋管技术、大断面矩形地下
二十一世纪的国家竞争主要是经济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创新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制造2025 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0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 复旦共识 、 天大行动 和 北京指南 。开展新工科建设是教育0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写好高等教育 奋进之笔 ,打好提升质量、推进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等于水专业相关问题变得尤为紧迫。特别近年来国家加大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及节水型社会评价等工作,使得水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类、水
本书内容简介:针对性强:切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侧重技能传授,弱化理论,强化实践内容。体例新颖:从人类常规的思维模式出发,对教材的内容编排进行全新的尝试,打破传统教材的编写框架;符合老师的教学要求,方便学生透彻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内容立体: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内容一改以往的惯例,不仅有知识的讲解,还有动手操作、知识衔接、特别提示、自问自答、人文小知识、生活小知识等。注重人文:注重人文与科技的结合,在传统的理论教材中适当地增加人文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教学:全套教材以立体化精品教材为构建目标,部分课程配套实训教材;网上提供完备的电子课件、习题参考答案等教学资源,适合教学需要。
工程测量是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重点讲解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仪器的使用、建筑工程实地测设以及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等内容,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上岗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内容包括工程测量概述、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全站仪和GPS的使用、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施工测量基本知识、民用建筑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等。 《工程测量》属于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与山东森迈图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共同编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工学结合,突出 以能力为本位 的指导思想,契合实际工作岗位和技能比赛的要求,容教、学、做、赛为一体,力求做到基本概念准确、内容紧扣培养目标、容易上手实践,符合现行的工程测量规范,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地基与基础(第2版)/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系列技能型规划教材》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土建类专业的教学要求,并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设计新规范、新标准编写而成。本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地基土中的应力计算、地基的变形、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浅基础设计、桩基础与深基础、基坑围护、地基处理及区域性地基。《地基与基础(第2版)/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系列技能型规划教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编写的,经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教授亲自评审后推荐出版。本书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各方面和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排水、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以及测绘工程等专业作为测量学课程教材,也可用于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教材。 本书将Mathematica,Excel,AutoCAD作为基本工具应用到了测量学的公式证明、数据计算和绘图中,在适当介绍数字测图原理和全球定位系统原理的基础上,结合CASS5.1地形地籍数字成图软件和NGS9600静态GPS接收机,介绍了数字测图和GPS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