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装饰装修与使用指南》一书从石材的生产、验收、工程设计、施工安全、工程监理、配件使用和后期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本书可供工程业主、普通家装消费者、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和施工及安装人员、石材护理企业人员使用,以便了解和掌握石材知识,学习相关标准,专业地应用好石材,也可供石材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借鉴。
本书以民用建筑为研究对象,聚焦于结构低碳化设计方向,广泛覆盖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竹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结构等我国现有民用建筑常见结构,借由政策导向、技术应用、标准实施、现状与实践案例分析等多个维度,全方位、系统性地对民用建筑结构低碳化设计的当前状态与未来趋势进行深度剖析,展示了低碳化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为国内外低碳建筑创新理念、推动建筑技术动态、促进低碳建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参考,逻辑层次分明、论述深入浅出,便于读者对民用建筑低碳设计的深化理解,为低碳民用建筑开发和设计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南。
本书详细阐述了深中通道钢箱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全书共分10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钢箱梁智能制造总体规划,第3章聚焦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抗疲劳关键技术,第4~8章详细阐明了 四线一系统 建设情况,第9章介绍了钢箱梁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新技术,第10章为结论与展望。
本书从一个土木工程师的视角,全面论述了混凝土这一简单亦是复杂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性能特点及测试方法。 胶凝材料是混凝土的 胶粘剂 ,第1、2章分别说明了主流的硅酸盐水泥和其他类型的胶凝材料。骨料构成硬化混凝土的 骨架 ,其性能和测试方法见第3章。新拌混凝土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施工的难易程度及硬化后的许多性能,第4章对此进行了介绍。混凝土外加剂的出现被认为是混凝土工业的一次革命,其产品类型及发展见第5章。强度是混凝土成为结构材料的首要性能,见第6章;弹性、收缩和徐变这些重要性能见第9章;温度对混凝土性能有多方面影响,详见第8章,而疲劳、冲击、电学性能等特殊性能的论述见第7章。混凝土耐久性是国内外关心的重大问题,第10章有各种耐久性问题的介绍,而危害突出的冻融及氯化物引起的耐久性问题单独列为第11章
本书是在《城乡规划编制技术手册》(*版)的基础上,拟结合城乡规划变化的新形势,进行改版修订。主要计划新增乡村规划和住房保障规划专项,扩容城市更新和大数据内容。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规划编制指引和规划术语。规划编制指引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为依据,结合30年来国内外开展的大量有影响力的规划实践,重点解决各类规划 是什么,编什么,如何编 的问题,同时反思并适当探讨未来的创新编制趋势。规划术语收录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之外反映我国城镇发展特征的60个词条,涵盖城市规划的空间管控、技术支持、多规统筹、土地管理、精细化设计、市政规划新技术等多项内容,是对现行城乡规划技术标准的有益补充和重要完善。 *版累计印数4400册。
随着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气体减排的日益关注,研究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 成为水泥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碱激发胶凝材料因制备过程能耗低、排放低,且能提供与硅酸盐水泥基 胶凝材料相似的性能,被视为一种低碳胶凝材料。因此,研究和发展这 种胶凝材料成为当前水泥混凝土科学技术领域的热点。本书选择我国特有的废弃物 铝土矿选尾矿、硅钙渣等固体废弃物作为主要 原料,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并研究它在不同条件下的组成及结构演化、性能 变化,丰富和发展了该类胶凝材料的制备原材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流程,并对建筑工程资料编制常用表格进行了示范性填写。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单位文件资料、监理单位文件资料、土建工程施工资料、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资料、工程资料编制与组卷等。本书体例独特、内容新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供建筑工程资料员工作时使用,还可供建筑工程其他施工管理人员工作时参考。
本手册以 便携、速查 作为出发点,主要介绍建筑装饰工程中所必须掌握的大量常用装饰材料与制品,包括基础装饰材料、墙面砖和地面砖、成品装饰板材、地板、涂饰涂料、软装配饰材料、水电工程配件与制品、玻璃材料与制品等。 本书力求图、文、表并茂,每一章节都附有辅料、配件的详细介绍,使读者能轻松掌握常见装饰装修材料的品种、特性、识别与选购技能,更全面地理解装饰材料的功能及效果,适用面宽、实用性强。本书可作为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参考书或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建筑装饰行业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广大业主参考。
《建筑防水工程常用材料》是《建筑防水技术系列丛书》中的一个分册。全书共6章,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编写,详细介绍了沥青材料、建筑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建筑防水密封材料、刚性防水材料、堵漏止水材料的术语和定义、产品的分类和标记、产品的技术性能要求。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防水材料生产、建筑防水工程设计、施工、工程质量验收和监理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亦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针对尾矿、钢渣在新型绿色化建材中的应用,本书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讨论:钒钛磁铁尾矿复合胶凝材料制备隔声板材,钒尾矿制备泡沫混凝土,硅藻土-钢渣制备复合胶凝材料,钢渣-硅藻土制备泡沫混凝土,钢渣制备胶凝材料和高性能混凝土。旨在为用尾矿、钢渣制备绿色建材提供基础理论。
本书收录了世界各地共289种木材,从世界上公认的最重最硬的沙漠铁木,到最轻的轻木,应有尽有。书中的配图立体、精美,完整清楚地呈现出木纹、色泽、细微导管等细节,且相较于大多木材相关书籍中放的平面图,本书使用木材曲面图,能看到木材从横切面到弦切面或径切面的连续变化。书中以作者亲身加工体验为基础,以简明易懂的方式说明每种木材的硬度、加工难易度、纹理、色彩、气味等,还收录了众多木材从业者与研究者的真实感想或研究成果,对木材加工、室内装修、木材销售等木业相关人士大有裨益。
本书以一栋已经完工并交付使用的二层公共卫生间案例为导向,介绍了基于BIM的Revit机电管线综合设计的相关知识及全过程。此案例虽小,但以小衬大,常用的机电专业构件都会介绍到。书中 按照专业设计、管线综合调整、工程算量和现场施工的高要求介绍操作的整个过程,可以帮助读者深刻地理解和巩固所学习的知识,从而 好地进行绘图操作。另外,作者专门为本书录制了长达15小时的高品质教学视频,以帮助读者 加高效地学习。 本书特别适合给排水设计、暖通设计、建筑电气设计、消防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室内设计等相关从业人员阅读,也适合作为大中专院校和相关培训班的教材使用,还可供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工程造价,以及BIM设计和咨询等相关从业人员阅读。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综述,试验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解析。
本书是为泡沫混凝土行业全面介绍泡沫剂生产与应用技术的著作。泡沫剂是泡沫混凝土的核心原料,是行业各类企业关注的重点。全书共10章。第1~2章讲述泡沫剂基础知识及技术原理;第3章讲述泡沫剂的成分与复合技术;第4~6章讲述泡沫剂起泡力、泡沫稳定性、泡沫料浆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第7章讲述泡沫剂的生产方法;第8章讲述泡沫剂标准及检测方法;第9章讲述泡沫剂的选择、使用、保存方法;第10章讲述新型泡沫剂的开发。 本书涵盖了泡沫混凝土的研发企业、生产企业、使用企业、检测与监管机构所关注的内容,为相关人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用性技术,对他们从事泡沫混凝土的研发、生产、应用、检测与监管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本书针对泡沫混凝土材料展开相关的材料性能和工程应用研究,探究不同密度下的泡沫混凝土微观结构和水化产物,分析了微观结构理论下的强度、应变率、断裂性能等特征。同时应用有限元工具进行泡沫混凝土轴压和断裂过程模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充分证明了有限元能够成为模拟材料受力性能的有力工具。本书对泡沫混凝土应用于高陡路堤、预压换填等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和工后沉降变形进行观测和有限元分析,可实现泡沫混凝土应用的精细设计。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用书,也可为泡沫混凝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志贤、张伟华、王洪伟主编的《建筑安装用金属与非金属管材技术手册(精)》专门介绍建筑安装用金属和非金属管材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各种复合管。广义的管材自然包括与管材配套的管件。但因受篇幅所限,本手册只能介绍管材,基本不介绍管件。本书包括7章,分别是:概述、钢管、有色金属管、铸铁管、塑料管、复合管、混凝土管等内容。 本书在对建筑安装用金属和非金属管材标准进行归纳和梳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建筑安装用金属和非金属管材型号、规格和性能,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从事管道工程设计、施工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大专院校师生使用。
本文基于细观颗粒元数值模型和动力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混凝土直拉、劈拉、弯拉强度等性能;建立了落锤 结构全系统仿真模型,对混凝土梁落锤冲击试验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了颗粒元能量模式与传统断裂能的转换关系;基于颗粒元 有限差耦合方法进行了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冲击试验仿真,论证了钢筋 混凝土类复合材料的动力特性与破坏机理。本书适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水利、土木建筑、力学、材料等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书第3版是根据新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建筑抗震没计规范》(GB 50011-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汁规范》(GB 500074-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及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CJ3-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CJ 94-2008),并结合工程实践和多方著述编写的实用工具书。. 本书内容包括:材料标准与一般规定,钢筋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柱牛腿,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构造,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地下建筑防水构造与做法,预埋件及吊环,常用资料等。.. 本书技术标准新,内容丰富,简明实用,可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监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土建师生及科学研究人员使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