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手册》由东方文慧、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编,立足于新时代消防安全的要求,总结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消防安全知识,并经过巧妙的编排与整理,重点突出、针对性强,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使广大读者的消防安全知识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提升。
本指南立足于我国快速老龄化的社会发展现状,以落实国务院35号文件要求,为我国95%以上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提供必要条件,建立适合居民长期居住并能满足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各项要求的社区为目标,从“绿色”和“适老”两个角度分别明晰了绿色适老住区的主要建设要求,构建了绿色适老住区的评价指标体系。 指南中绿色适老住区的评定指标体系由节地与规划、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适老化设计、无障碍设计和信息与智能化系统七类指标构成,每类指标又均由必须满足的基本项和以分值计算的一般项构成。 本指南是目前我国部绿色适老住区的建设指南。适用于我国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绿色适老住区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各阶段。希望能对我国绿色适老住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同时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 260-2011·备案号J1229-201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基本技术参数测试方法,采暖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洁净工程,恒温恒湿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 260-2011·备案号J1229-201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供水管道工1 基础知识及常用管材、设备 /村镇供水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丛书》是《村镇供水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丛书》中的《供水管道工》系列第1分册,详尽介绍了村镇供水管道工的基础知识及常用管材、设备。全书共分3章,包括村镇供水管道工基础知识、供水常用管材及其附件、供水常用设备等内容。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l.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维护作业;5.井下作业;6.防护设备与用品;7.事故应急救援。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l.增加了涉及安全方面的共性要求;2. 维护作业 中增加了 开启与关闭井盖 、 清掏作业 等内容;3.增加了 事故应急救援 等内容。
2011年初,我们编辑出版了《城市规划快题考试手册》,上市后即获得广大读者的一致肯定,当年内售罄,后屡次加印。 读者的厚爱激励我们对手册进行全面修订,本次再版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化。1,书名调整。本书围绕城乡规划专业主要的规划设计类型――城市设计展开,针对快速设计方法和表达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归纳。通过简洁、清晰的图式语言明确该类设计的基本特点、城市设计对设计者知识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设计构思的基本方法及图纸表现的基本手法等,内容上侧重快速设计方法的介绍。因此在书名上,将其改为《城市规划快速设计图解》,更贴合本书的主题和主旨。书中依然保留城市规划快题考试的相关内容,满足广大学生的实际需要。2,版式调整。本书将城市设计的要素语汇和形态语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整理,内容信息量大,前
本书根据近年来水处理药剂的发展和广大水处理工作者的需要,分别讲述了水处理絮凝剂、缓蚀剂、阻垢剂、杀生剂和清洗剂等水处理药剂,对各类水处理药剂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作了讨论和介绍。 正确掌握及合理应用水处理药剂,对节水、节能、维护设备、改善水质和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编者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力求反映外水处理药剂的新技术和新发展,并尽可能结合编者们多年来从事水处理药剂教学与科研实践的心得体会,以争取形成一些特色。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水处理工作的化工、石油、冶金、电力、轻纺、市政、环保等行业的工厂企业、专业公司和研究设计部门的广大技术人员、科研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和经销人员阅读和参考。
本书结合工业企业的特点,讲述了工业用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和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过程。全书共六章,包括绪论、工业用水的预处理、水的离子交换软化处理、水的除盐处理、循环冷却水处理和工业污水的一般处理方法。本书对工业水处理技术做了较系统全面的概述,并介绍了近年来水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环境类、化工类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工厂企业从事水处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参考书。
怎样做好村庄整治,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让农民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得到充分释放和有机结合,使我们的村庄整治更科学、更合理、更受农民欢迎,重要的是要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利益,而其中一个主要的做法就是政府要把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合适,通过农民可以接受的方式告诉农民,让农民自己动手做,而且做得更好、更满意,这就是本套丛书的目的。《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村庄规划》这套丛书包含了农村建设领域的方方面面,尤其注重对历史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村庄整治与规划建设的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防灾,新能源、新材料与适用技术的推介,节约型、和谐型村庄建设的引导,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农村面貌的改善始终沿着中央制定的正确道路前行。 本册为《国外村镇建设借鉴》,书中借一些富有特色的国外村镇建设的实例,开拓我们
“新农村建设实用技术丛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凝结了一批权威专家、科技骨干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科技界倾注“三农”,依靠科技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必将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本书为丛书中“乡村规划与建设系列”中的一本,围绕小城镇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国内外小城镇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通过比较研究,寻找有效解决我国小城镇现存问题的新途径,探索促进我国小城镇健康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运行机制,积极开展我国小城镇技术集成系统的研究工作,大力支持小城镇示范项目的建设。这将为我国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科技发展之路,少走弯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城镇化进程。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学习。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 建设部等相关部门,针对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等问题问题,于2007年进行了一系列专项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的专题报告。报告主要包括: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善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逐步改善其他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报告还介绍了全国部分城市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旧住宅区综合整治以及棚户区改造的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 GB/T 51074-2015》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为促进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编者编写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一万个为什么》丛书。该丛书根据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就主要农产品的现代产业技术以及农民需要了解的管理经营、转移就业和农村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以简单明了的提问、开门见山的回答、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形象的配图,讲解了一万个问题。 本册为《新农村规划设计100问》,分村庄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产业规划、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等十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二○○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 (批)的通知》(建标E2004]67号)的要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以及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邮政总局等部门和单位多次协调的基础上,经反复论证,多次修改,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8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电信用户预测、电信局站、无线通信与无线广播传输设施、有线电视用户与网络前端、通信管道、邮政通信设施等。
朱启钤(1872—1964年)系我国近现代文化发展*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过国务院总理,因拥袁失败,下野后潜心于中国传统建筑及城市发展,创立了中国个民间建筑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对此,周恩来总理称他为著名实业家、爱国老人及中国建筑历史学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尊他为启蒙师。2009年3月24日系朱启钤发表“中国营造学社缘起”八十周年纪念日,本画集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这位跨世纪建筑界先辈的建筑贡献,使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普及性的公诸于世。该书可供建筑业内外人士及对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有兴趣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士阅读。相信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普及教育上的“空白”。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社区已经取代住宅小区,成为发达国家的主流社区模式。在新社区建设高潮的背后,是过去30多年来新理论、新概念的深入人心,是设计理念的彻底更替。现代主义过时的教条,已经被可持续发展、适宜居住性理论、新都市主义、形成社区、制造地方感、步行公共领域等等所取代。这些新概念的流行,传达了人类对*居住模式的*追求,也就是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以及环境优美。本书对这些新理论、新概念的发展进行了论述,特别对当代*的新社区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书是为配合建设部于2005年1月颁发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第136号令)的顺利实施而编写的。它结合当前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建设管理、竣工测量、管线图编绘、普查普测、计算机管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与服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目的是使读者,特别是建设、施工、地下管线产权单位以及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技术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原理、把握方法,增强操作技能,有效地开展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为城市建设提供服务。 本书可供城市建设管理人员、地下管线建设单位、专业管线管理单位、地下管线施工单位、工程测量单位及档案管理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档案工作者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