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规划设计
    •   ( 61 条评论 )
    • 苏幼坡王兴国 著 /2012-05-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本书共分三部分,突发事件与避难,避难场所规划设计和防灾公园规划设计。以国家标准《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为依据,论述了城镇重大突发事件是灾时避难和规划建设城镇避难场所系统的根本原因;规划设计城镇防灾避难场所的依据、程序、方法、注意事项与技术指标;防灾公园在城镇避难场所中的地位、功能及其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程序、要求与安全注意事项等。规划设计城镇防灾避难场所“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统筹规划等基本原则,构建城镇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强调城镇灾害综合管理以及国家标准《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在规划设计城镇防灾避难场所中的主导作用。

    • ¥27.2 ¥42 折扣:6.5折
    • 交往与空间 (第四版)
    •   ( 1794 条评论 )
    • (丹麦)盖尔 著,何人可 译 /2002-1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国外城市设计丛书:交往与空间(第4版)》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了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尽管欧美各国的具体条件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但《国外城市设计丛书:交往与空间(第4版)》所讨论的问题是世界性的,我们一定会从扬·盖尔先生的研究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促进我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水平的提高。

    • ¥23.3 ¥36 折扣:6.5折
    •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第三版)
    •   ( 891 条评论 )
    • 戴慎志 主编 /2015-12-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戴慎志主编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基本范畴、规划设计原则和规划设计方法,包括:绪论,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与内容深度,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规划,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本书为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核心教材,可以作为给水排水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上述相关专业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 ¥26.1 ¥46 折扣:5.7折
    • 交往与空间(第4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2563 条评论 )
    • (丹麦)盖尔 /2002-1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交往与空间》一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吸引了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尽管欧美各国的具体条件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但本书所讨论的问题是世界性的,我们一定会从气扬·盖尔先生的研究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促进我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水平的提高。本书中文第四版是根据2001年的近期新英文版翻译出版。 本书供从事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的人士等。

    • ¥24.9 ¥36 折扣:6.9折
    • 城市结构原理
    •   ( 244 条评论 )
    • (美)萨林加罗斯 著,阳建强 等译 /2011-01-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本书利用*的技术以及科学和数学的*认识,解释7城市是如何真实运转的,从而为规划师们能够重新使城市恢复人性化提供了指南和灵感。 城市规划的主流教条不能应付过去几十年间技术、文化和科学上的变革。我们所留下的遗产是一个充斥着过多沥青和缺乏生命的混凝土的环境。因此,本书面向那些想了解城市如何以及为什么会依靠着它们的形式、组成部分和子结构的需要来决定其成功或失败状态的职业规划师、学生和教师。它有助于概念性地展示如何从多维尺度与分形城市相联系,以帮助读者获得需要的相关城市规划和设计新工具。 现在人们日益认识到,需要将一座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来理解。城市系统的不同类型的重叠形成了富有生机的城市复杂性,十分有必要使用诸如连贯、突现(emergence)、信息、自组织和适应性的概念来加深理解。

    • ¥29.2 ¥45 折扣:6.5折
    • 街道的美学 (日)芦原义信 著,尹培桐 译 百花文艺出版社【售后无忧】
    •   ( 3 条评论 )
    • (日)芦原义信 著,尹培桐 译 /2006-06-01/ 百花文艺出版社
    • 文章以街道的视觉秩序的创造作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 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更有甚者,唯恐其理论不够“深奥”,乃一味旁征博引,玄之又玄,再加文字晦涩,读后令人如坠五里雾中。 芦原义信这部《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则一扫上述弊端。作者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我以为这乃是此书的特点。

    • ¥26.42 ¥62.84 折扣:4.2折
    • 海绵城市建设概论-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
    •   ( 131 条评论 )
    • 刘德明 /2017-05-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本书从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五个方面,落实 渗、滞、蓄、净、 用、捧 的海绵城市建设方针。力求全面地、系统地为大家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由来、理 念、内涵和技术。本书共四章,具体内容有:海绵城市建设概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内涵、 海绵城市建设案例分析和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 本书可作为海绵城市建设普及读物与工科类高等学校学生入门教材,也可适用于相关 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使用。

    • ¥25.3 ¥39 折扣:6.5折
    • 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街区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
    •   ( 76 条评论 )
    • 阮金梅彭敏张鑫 编著 /2015-01-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众多历史悠久、独具特 色的历史文化名城。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城 市化及机动化的发展使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遭遇一 系列的问题,如何协调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值 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阮金梅、彭敏、张鑫编著的这本 《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街区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主 要介绍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街区的交通规划,内容包 括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街区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不 同视角下对保护与发展的看法、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 街区交通规划理念以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文化名 城与历史街区规划实践。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以及交通设计人员 参考。

    • ¥29.2 ¥45 折扣:6.5折
    • 乡村管理走向乡村治理
    •   ( 125 条评论 )
    • 郐艳丽 /2017-07-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在城乡治理的大背景下,规划师以及各级规划部门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放在了乡村治理上,因此从规划建设角度对乡村发展以及乡村治理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书即基于此背景,梳理了中国城乡关系的变迁,以及古代乡村治理的历史研究与治理特征,并对当代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制度的现状,以及国际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乡村规划治理理论框架与制度创新,*后通过若干乡村治理的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理论研究的结论,并阐述了具体实践,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 ¥25.9 ¥40 折扣:6.5折
    • 城乡规划新思维
    •   ( 32 条评论 )
    • 王爱华夏有才 主编 /2007-06-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本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化和城镇体系规划、城乡规划管理、小城镇和新农村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区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城市景观设计等内容,详细地介绍了城乡规划理论的*成果。 本书可供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及相关专业人员参考应用。

    • ¥29.2 ¥45 折扣:6.5折
    • 巨变与响应--广东顺德城镇形态演变与机制研究
    •   ( 45 条评论 )
    • 梁励韵 著 /2014-12-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由梁励韵著的《巨变与响应——广东顺德城镇形态演变与机制研究》选择经济实力与城镇建设在全国均较为领先的广东顺德,运用城市形态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其10个镇(街)的自明、清时期立县后的聚落形成到2010年以来的空间形态演变过程,并与制度(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城镇发展政策)、物质(自然环境、工业化进程、交通方式)和精神(价值观、习俗)三个层次上的变化相结合,归纳总结出一系列小城镇形态演进的模式,寻求导致小城镇形态变迁的关键因素。

    • ¥27.2 ¥42 折扣:6.5折
    • 隔离与排斥——封闭社区的社会空间分异
    •   ( 71 条评论 )
    • 宋伟轩著 /2013-1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隔离与排斥--封闭社区的社会空间分异》由宋伟轩所著,《隔离与排斥--封闭社区的社会空间分异》通过思辨地将西方城市社会空间辩证理论体系与中国转型期社会空间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转型期中国城市封闭社区空间生产的理论分析路径。以南京为例,通过对房地产信息、问卷调查、居民访谈和意象地图等数据和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开展转型期中国城市封闭社区研究,试图解析转型期中国城市封闭社区的产生背景、类型结构、社区生命周期、空间布局、社区结构与内部设施、居民社会属性与家庭结构、生活方式与心理图谱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探析我国封闭社区的成因机理,以及其产生与发展演化的一般动力机制;理性分析封闭社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针对封闭社区负面效应的应对策略。研究发现:中国封闭社区是

    • ¥24.6 ¥38 折扣:6.5折
    • 重新发现中国 压舱石:面向未来的乡村建设
    •   ( 4 条评论 )
    • 桂华 著 /2022-10-01/ 广西师大
    • 在过去,空船航行时,船民一般会用压舱石来降低船只重心,以保持稳定。而在我国的政策语境中,“三农”无疑就具有压舱石的地位。作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发展,除了继续将主要资源投向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同时还要将乡村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后方,以应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震荡,从而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本书中,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田野调查的经验,紧紧围绕“三农”问题中的城乡关系、土地制度、农民工流动、社会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一套符合国情、农情的方案,以期建设面向未来的乡村。

    • ¥21.5 ¥45 折扣:4.8折
    • 故乡可安身:古源村的扎根型城镇化 董磊明 谢梅婕 等 中国人民大学 【新华正版全新书籍】
    •   ( 0 条评论 )
    • 董磊明 谢梅婕 等 /2024-01-15/ 中国人民大学
    •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历史性巨变。对于缺乏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农村来说,其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路径值得深入探讨。“扎根型城镇化”是这一历史进程中涌现的一种城镇化类型。乡村社会在走向开放、异质、流动的同时,出现了一幅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的城乡融合发展的别样图景。农民往返穿梭于城乡之间,社会整合和系统融合共生。 古源村这样一个以宗族社会为底色,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区域“隙地”村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从“地域社会”到“扎根型城镇化”的变迁。村民以就业、教育、移民等形式融入 与 的系统整合中,与此同时,古源村作为一个“地域共同体”参与到以县域为范围的新经济社会空间和新社会形态的重塑中。在城镇化这一历史性巨变中,古源村依然保持着“脉脉温情”的主旋律,乡土社会的根脉依然

    • ¥29.8 ¥69 折扣:4.3折
    • 中国西部城市群落空间重构及其核心支撑
    •   ( 30 条评论 )
    • 熊理然 著 /2010-11-01/ 人民出版社
    • 本书对城市及城市群体形成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与扩展,对中国西部城市群体发展的特殊路径与历史特点进行比较与概括,对其发展现状及发展困境进行分析与提炼。在对中国西部城市群落空间重构进行理论分析与探究的基础之上,考虑城市群体引领区域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并结合西部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以多中心一外围城市群落作为中国西部城市群体发展的空间组织形态,并对该理论内涵进行了界定、模型推导和实证检验。

    • ¥25.8 ¥30 折扣:8.6折
    • 城市空间演化与调控——机理解析与政策模拟
    •   ( 1 条评论 )
    • 邓羽 编著 /2021-01-01/ 中国建筑工业
    • 本书共8章,分别是:序论、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城市空间 新的时空格局与模式研究——以典型功能区为例、城市空间增长的时空格局与机制研究——以典型大都市区为例、城市空间演化管控政策的绩效解构方法与评析研究、城市空间演化管控政策的耦合情景模拟与评析研究、生态优先导向下城市空间演化的情景模拟与调控、结论与城市空间调控政策等内容。本书综合运用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等交叉学科理论,采用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与空间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选用演化过程解析与耦合模拟的研究视角,对城市空间演化与优化调控进行综合性基础研究。 本书可供区域地理学、地理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使用,也可作为政府部门制定宏观规划战略的理论参考。

    • ¥29.2 ¥38 折扣:7.7折
    • 时间·地域·痕迹 ——当代城市空间与行为
    •   ( 34 条评论 )
    • 张鲲张梁 /2017-11-23/ 四川大学出版社
    • 本书立足于MAPPING理论与方法,依据MAPPING CHENGDU的国际设计工作坊,以时间、地域、痕迹为主题,着重调研和观察那些城市生活氛围浓厚的、空间形态具有延续性的、能反映城市历史发展过程的一系列场所地段,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城市空间形态、市民日常生活行为模式、当地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评价等方面解析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现象,构建新型的城市地图模式。

    • ¥27.6 ¥32 折扣:8.6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