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一种空间的语言,人与空间的对话。 当人们在欣赏路易士·康、柯布西耶、莱特这些建筑大师们的作品时,是否曾想过:这些建筑大师们在设计的当下,所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而建筑师与社会需求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与关怀责任? 身为建筑师的汉宝德,游走世界各地,不错过任何一座“有意思”但未必广为人知的建筑物,例如:悉尼歌剧院、国立澳洲博物馆、哈佛大学新旧校园、朗香圣母院等,从当下所感遇的氛围、造型,细述其中蕴涵的巧思,既生动又具体。此外,书中亦从现代建筑学派与设计精神出发,汉宝德借以自身的建筑师实际经验,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地融合中外学派并贴近人们生活景况而论,幽默中带着批判,可谓是建筑爱好者以及业界人士的经典读物。
立体构成作为一门基础设计学科,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学科交叉的立体造型研究。它涉及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舞美设计、工业设计等,同时又与许多纯艺术门类,如雕塑、装饰、装置及陶艺等相关联。本书从造型的基本问题出发,关注形态的空间变化以及所产生的视觉与触觉、立体与造型的基本规律。同时,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进行结合,剖析立体形态的本质,开拓创意设计的思路,站在全新的角度将立体构成的原理融入具体的设计之中。本书在编写上力求新颖独特、图文并茂,选用了大量多种风格的设计作品,以便加深读者的理解和认识。本书编者均为高校多年从事立体构成教学的教师,对立体构成教学有较多的经验和体会。本书可以作为艺术设计院校或设计专业本科或专科的立体构成教材,也可供建筑工业、装饰设计、
《房屋建筑学(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两篇,篇是民用建筑,第二篇是工业建筑。《房屋建筑学(第2版)》着重于民用建筑部分,结合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对民用建筑设计与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并精选了大量的建筑工程实例。工业建筑部分则以单层厂房为主,阐述了工业建筑的特点及其不同于民用建筑的设计与构造原理和方法。《房屋建筑学(第2版)》在内容上精心组合,强化了基本原理和方法,突出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语言简练,图文并茂。 《房屋建筑学(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管理工程等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根据教学要求筛选相应章节作为高职高专教材,还可作为建筑设计、管理、施工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彭立敏等编著的《地下建筑规划与设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城市地下建筑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和所涉及诸多领域,包括:规划与设计理论、交通工程、商业街、贮库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地下管线、人防工程、防水技术、环境控制、防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本书主要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选修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的教科书,还可用作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统分析及设计》系统地介绍了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设计的相关知识及设计方法,它包括供暖工程设计、热网工程设计、通风及除尘工程设计、空调工程设计、冷热源工程设计及建筑室内给排水工程设计等主要内容;同时,对建筑设备及环境工程设计程序及内容、典型建筑物空调设计以及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等内容进行简介,并配有相关工程设计实例及习题,以便于学习、理解和掌握。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特征。本书以全新的思路,将各种空间分析的方法与模型区分为基本分析方法和专门应用模型两个层次,以空间信息的构成为主体框架,组织和阐述了空间分析的基本内容。全书共分为七章,着重叙述了空间分布、空间位置、空间形态、空间距离,以及空间方位、拓扑、相似和相关等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实现。 本书可作为有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亦可用作有关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同时也适合于地理、测绘、土地、城建、规划等领域从事地理信息处理与分析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学习或阅读本书先具备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书用系统的观点详细地论述了地下工程的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本书分为五篇共 14 章。篇:总论。简要地概述地下工程范畴、特点以及系统分析方法;第二篇:地下工程勘察与评价。论述地下工程所赋存的地质工程环境的勘察和岩体质量评价的方法、技术与经验;第三篇:稳定性分析与设计。论述地下工程的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方法,地下工程设计原理,并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数值分析软件;第四篇:地下工程施工与监测。概述了目前地下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监测技术;第五篇:地下工程研究与展望。简要介绍目前处于研究之中的地下工程可靠度分析方法与设计概念。 本书篇章之间既具有独立性,又体现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强调子系统对地下工程系统的作用与动态反馈过程,使地下工程系统分析理念和思想贯穿于全书的篇章之中。使读者不仅学
本书是在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编制的《建筑设计技术细则与措施》(2009版)的基础上,根据新规范和部分新规范征求意见稿重新修订,增加了部分内容和删减了部分章节条文,并更新了版式,形成了现今的缩写本,目的是更方便建筑师携带和查阅。本书的特点是:1、内容全面——覆盖常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做到一册在手,方便使用。2、表达准确——严格执行国标、省标、市标或行标的要求,编写出处有依据。3、 安全可靠——所采用的技术措施成熟、安全、可靠。4、简明扼要——尽量图表化、表格化、方便查找、有利记忆。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在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设计教程系列重点展示了近年来东南大学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成果。 《建筑设计基础》则关注建筑设计的基础课程,即一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全书以一个普通的建筑学习者的视角,从对生活的观察开始探讨建筑学和建筑设计的基本问题,深入浅出地对空间的“型”、空间建筑、物质建筑等概念展开讨论,并最终延伸到设计和实物这一重要话题。各章均由基础理论篇、学生作业篇、工具媒介篇三个部分构成,其内容重点分别为:对建筑设计基本方法的探讨;对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成果的展示;对建筑设计的常用工具和媒介的介绍。 《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设计教与学的精品课程,适用于建筑设计的初学者、教师或设计
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 本书是一本不止于谈建筑队建筑书。作为建筑,何为“声”?何为“负”?在隈研吾看来,负建筑绝非是失败的建筑,而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
根据房屋建筑施工行业对所需基础知识的要求,结合行业岗位准人标准进行编写,主要作为房屋建筑工程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教材,也可供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自学使用。 全书分为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识图、建筑构造、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建筑结构基础知识、建筑施工共七章内容。
彭立敏等编著的《地下建筑规划与设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城市地下建筑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和所涉及诸多领域,包括:规划与设计理论、交通工程、商业街、贮库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地下管线、人防工程、防水技术、环境控制、防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本书主要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选修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的教科书,还可用作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彭立敏等编著的《地下建筑规划与设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城市地下建筑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和所涉及诸多领域,包括:规划与设计理论、交通工程、商业街、贮库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地下管线、人防工程、防水技术、环境控制、防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本书主要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选修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的教科书,还可用作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教程·市政工程》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和《市政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7—2013)进行编写,详细阐述了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单及其计价编制方法。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基础知识、土石方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道路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桥涵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隧道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管网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水处理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生活垃圾处理 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路灯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钢筋与拆除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市政工程措施项目工程量清单编制、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编制等。 本书内容翔实、结构清晰、编撰体例新颖,可供市政工程设计、施工、建设、造价咨询、造价审计、造价管理等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时参
本书以近十年来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从建筑设计角度出发,以形态构成为主要线索,结合现代视觉设计中力的概念、材料和结构特征概念、空间限定的概念等,比较理性地介绍了形态设计的一些基本规律,循序渐进,易于掌握。同时本书内容和实例偏重于立体形态、肌理形态和空间形态的设计,并注意与建筑设计作业结合。 该书供建筑学、园林规划等有关专业学生作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对广大工程设计人员也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