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多年来在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全书共分12章,系统总结了渗滤液的预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脱氮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污泥与臭气处理技术,以及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方法等。本书介绍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技术细化到渗滤液处理工艺的每个单元以及工程安装和调试、运营等,内容系统、完整、案例内容翔实。读者对象: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相关设计、建设、调试、管理人员等;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人员等。
李仲信著的《城镇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详细的介绍了城镇规划中园林与景观设计的近期新研究成果。涉及自然、人文、空间、植物、建筑等元素的关系。全书插图采用原创手绘,解析了园林绿地与景观的结构。书中还附有丰富的实践案例,生动还原了城镇绿地景观系统的形成过程。
本书针对当前物质空间规划中“见物不见人”的突出问题,构建我国特定转型背景下城市规划中的社会规划研究框架,旨在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重新引入城市规划的核心领域,为规划工作从理念、程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提出系统性的改进策略,并就框架中的若干核心技术要点展开深入探讨。本书作为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学交叉领域研究成果,可供城市管理和决策部门、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的工作者、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以及城市规划、建筑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与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以城市污水排水系统为主线,主要包括:城市污水管网系统概论,污水管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施工管理,污水管网的运行和维护管理,污水管网的资金筹措和效益分析。本书可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无
“现代物流园区的规划”为主题,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介绍相结合的方式,理性审视物流园区的地位和作用,多角度探讨物流园区的发展趋势,多层次研究物流园区的规划问题,多案例介绍物流园区的类型和规划方法。主体论文汇集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从概念认知、规划方法、宏观环境到发展演进、类型构成等角度对物流园区展开了系统阐述。专题案例则汇集了一线规划设计单位的规划成果,涉及区域物流布局、多种类型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基本涵盖了当前我国物流园区的主要类型,集中反映了当前物流园区规划的理念、方法和内容。本专辑力求客观而真实地反映物流园区在发展与规划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相关学者、从业人员的研究与提供启迪,从而提高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水平。
《匠心铸园: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探索与创新》基于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多年来“基地化”服务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实践与成果累积,系统梳理了苏州工业园区从改革开放到转型发展不同阶段、从“园区”到“新城”华丽转身的非凡历程,总结了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不同时代背景和苏州工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研究和持续探索,结合典型案例与分析,展示了苏州工业园区在规划理念、技术方法、内容体系等方面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规划特色。 《匠心铸园: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探索与创新》是针对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个案研究,希望为相关规划管理部门、设计单位及关注新区、新城规划建设的人们提供的技术参考和案例借鉴。
《湖南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管理文件编制范本》共分两篇,12章,23个附录,9个附表。篇为文件的编制与建档,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内容与分类、养护工程管理文件的编制及组织与管理、养护工程管理文件立卷与装订和养护工程管理文件的档案整理;第二篇为规范化表格,主要有调查维护用表、养护工程施工监理用表、计量支付用表、测量与试验用表、养护工程月报用表、目标考核用表等。 《湖南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管理文件编制范本》突出的特点是融知识性、实用性、新颖性和资料性于一体,在阐述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及其内涵的基础上,通过规范性文书和图表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分类、养护工程管理文件的编制管理流程,对养护工程实施过程中主要内容、有关资料的形成、鉴定及移交等也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中期就已经完成工业化,目前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在城市老工业区更新改造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由于发展阶段、经济状况、产业类型、社会文化等背景条件的不同,其规划模式与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异。总结欧美法国国家典型的更新模式,分析评估其得与失,判断其适用度、价值范围和适用对象,对我国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具有借鉴意义。《西方废弃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对策和实践》运用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西方已经开展的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的模式类型、实施策略、运作体系、具体方式、技术手段等进行系统分类,有选择性地吸取其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作出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总结和价值判断,为我国老工业城市更新实践提供参考例证。
“公园城市”重要理念的提出,在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未来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指导。近年来,作为一名城市一线工作者,作者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在公园城市建设中集思广益,推动建成公园城市的基本框架,在公园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积累了初步经验。本书厘清中国古代园林和现代公园的区别,辨析中外城市公园的文化差异,探索当代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具有创新性地提出新城建设“公园 ”和旧城改造“ 公园”的实施模式,为各地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参考。作者对古城、旧城、新城改造建设的体会,对公共空间伦理的哲学思考,对体育运动的反思,极具新意。全书案例丰富,语言平实,论理清晰,内容涉及诸多社会学问题,是一本基于实践、经过实证的城市规划建设的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践参考价值。
经典语句…………Ⅰ序言…………Ⅸ译者序…………XIII引言I1.自给自足…………003I2.城市…………009I3.网络…………019自给自足的城市1.住宅(1~10)…………0432.楼宇(100)…………0653.城市街区(1000)…………0874.社区(10000~100000)…………1095.公共空间…………1276.城市(1000000)…………1517.大都会(10000000)…………179结语 从大城市到超级栖息地…………203致谢…………209参考文献…………211后记 新常态下反观城市发展…………219
白驹过隙,在持续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中,滨海新区迎来了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的靠前个十年。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滨海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尝试在一些关键环节先行先试,成绩斐然。霍兵主编的《居者有其屋(天津滨海新区少有全装修定单式限价商品住房佳宁苑试点项目)/天津滨海新区规划设计丛书》对过去十年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是纪念新区十周年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希望为靠前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也为新区未来发展和规划的进一步提升夯实基础。这里,我们把滨海新区的历史沿革、开发开放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城市规划编制、管理方面的主要思路和做法介绍给大家,作为丛书的背景资料,方便读者更好地阅读。
《城市供水与地下管网》根据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进行城市的供需水量平衡测算、设计标准、水源论证研究、供水系统方案、水源系统选择、水厂厂址选择、取水口型式及方案论证、消防设计、建筑景观设计、地下管网设计、环境保护与水源保护、水土保持、节能设计、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等,涉及众多专业,提供了便于在设计中使用的公式、计算方法、技术资料,介绍了在城市供水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城市供水与地下管网》内容翔实,实用性强,并经工程实践证明,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科研、教学等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和工程案例读物。
《山地城市设计适应性理论与方法》建构了基于地域适应性的山地城市设计理论,从理论研究层面创新了适应性思维的三种典型模式,即从动适应、协动适应和能动适应在山地城市设计中的运用。在该方法指导下,《山地城市设计适应性理论与方法》进一步通过对山地城市地域性影响因素以及山地城市设计要素的梳理,从与“地形”“环境”“文脉”三个方面相适应出发,将山地城市设计方法归纳为“顺、用、改,防、调、解,保、承、扬”九种具体操作方法,将地域适应性理论应用到山地城市设计中,更具现实意义。
体育产业是体育科学与经济科学交叉的新领域,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增长点。中国的体育产业化目前还处在初步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公共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化的重要载体,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其设计特征和策略都有很大的变化;而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弊病,也和产业体制和政策有关。从体育产业化的角度来研究公共体育场馆,具有独特的人文社科视点。我国体育产业的地区差异性大,而浙江省的体育产业化在领先,阶段清晰,研究其公共体育场馆的相应发展具有可行性和借鉴价值。因此,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从分析浙江省的社会经济和产业化进程着手,整理和总结了公共体育场馆建筑设计特征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而对产业化的发展和需求变动对建筑设计特征的影响及相关设计策略做了详细的分析。由金坤所著的《综合高效专业多元--公共体育场
《桥梁概念设计与分析理论(上册)》是以桥梁概念设计和分析理论为主线的桥梁工程教程。上册内容包括两部分:桥梁设计总说和混凝土梁桥;下册内容包括三部分: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桥梁概念设计与分析理论(上册)》上册的特点有:①对桥梁设计准则和概念设计要点进行了深入讨论,结合工程实践,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②注重吸收外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例如,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合理成桥状态设计方法,混凝土梁桥D区设计的拉压杆模型方法,节段预制拼装桥梁的抗剪设计等,其中不乏研究成果。③面向工程实际,推崇实用方法,注重定性判断和定量估算。④列举了不少世界范围内的工程案例和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