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保护全球环境,我国于2020年9月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 双碳 )目标,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车是达成 双碳 目标的重要抓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在战略层面的重要部署。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由初期的 政策驱动 进入 市场驱动 的全新发展阶段。 补能焦虑 是目前用户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痛点。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网络,解决 补能焦虑 问题,是新能源汽车占有率保持高增长的有力保证。 当前阶段,由于市场上资本的大量涌入,导致了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质量标准的不匹配。为了促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精心编撰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发展报告(2024年)》。本书作为业内首*全面梳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城市道路设计》涉及道路网规划、道路几何设计以及各种与道路交通密切相关的市政设施的规划设计及协调内容,是在《公路勘测设计》内容基础之上,针对城市道路特点而进行的扩展和延伸。2011年《城市道路设计》(第二版)出版以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所重新建立了城市道路建设技术标准体系,设计方面,以《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为龙头,先后颁布实施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等一批新的规范;其次,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快速公交系统(BRT)和城市有轨电车系统正在逐步推广应用,而这些新型交通系统都需要布置在常规的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上,必然会对道路规划、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再次,我国目前大力倡导的 海绵城市 建设也给城市
本图集为修编图集,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和《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 169-2012进行编制,替代05MR203《城市道路 人行道铺砌》,适用于我国城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级城市道路人行道、步行街、砌块铺砌工程(透水人行道除外)的设计与施工。 主要内容包括路侧带配置图、人行道结构图(有停车、无停车)、步行街结构图、钢筋混凝土树池边框及材料数量表、花岗岩树池边框、树池内盖大样图、普通型砌块砖铺装样式、连锁型砌块砖铺装样式、检查井处铺砌大样图等。设计人员可以直接选用,施工人员可照图施工。
本书是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行车信号系统、行车调度指挥、车站行车作业组织、车辆基地作业组织、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救援列车与工程车的开行、列车开行计划与运输能力、行车事故处理及预防,共十个单元。每个单元都附有自主学习项目供学习时选用。本书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核心教材,可供高职、中职院校教学选用,也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岗位培训或自学用书,同时可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将影响城市交通结构的要素抽象提取,分析影响城市交通结构演化的各要素间因果关系。在明确系统反馈形式和政策调控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城市交通结构演化及政策调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系统状态描述方法、控制目标确定方法和交通结构控制策略制定的理论和方法。 本书可以作为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规划、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从事智能交通规划与管理、城乡规划以及交通规划设计的决策者和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选题响应国家 碳达峰、碳中和 发展目标,以(近)零碳综合货运枢纽为对象,明确定义内涵、总结典型案例、找准发展趋势,从建设布局、系统用能、生产组织、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近)零碳综合货运枢纽评价指标及计算模型,弥补低碳交通领域的研究空白,能够为政府决策、企业经验提供智力支持,具有一定的研究创新性。响应国家 碳达峰、碳中和 发展目标,以(近)零碳综合货运枢纽为对象,明确定义内涵、总结典型案例、找准发展趋势,从建设布局、系统用能、生产组织、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近)零碳综合货运枢纽评价指标及计算模型,弥补低碳交通领域的研究空白。
1)目前,国内外许多厂区、居住区和商业区的道路和地面,以及城市道路在竖向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是道路和广场不平顺,局部坡度太陡--不安全,尤其是积水现象较严重,这有施工和监理方面的问题。但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1)业主和设计师不重视道路和地面竖向设计,例如,上海马拉松比赛的终点处,其路边积水。2)作为工程的龙头,设计师对道路和地面的竖向设计原理及方法不了解,例如,在平坦地区,有的设计师将道路交叉口故意定的*,这违反城市道路竖向设计基本规定。 2)此外,《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对锯齿形边沟的规定也存在问题,《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将一些错误的做法当作范例。 3)上海迪斯尼,业主很重视道路和场地的排水,但设计师为了排水,将
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已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经验,初步形成了技术体系。陈宝春、韦建钢、吴庆雄所著的《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计算方法与应用》以新编国家标准《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范》GB 50923—2013编制过程中的专题研究为基础,对该规范中的设计计算方法的编制情况与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供应用参考。 本书可供桥梁专业设计、施工与管理养护人员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桥隧专业和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组合结构、桥梁结构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严格按照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 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发了大量以公路工程施工一线的*测量技术应用为支撑的实训教学资源,采用全新模式编写。全书包括施工测量常用图纸的识读、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公路路线及路基路面测量与放样、桥梁工程施工测量放样、GPS测量系统(RTK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RTK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以及公路工程施工放样实操考核等,内容丰富,案例翔实,旨在打造能够与施工现场测量技术零距离对接的教材。同时配备了《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实训手册》,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提高技能方面起到显著作用。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学院和成人教育道桥土建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道桥类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图集为修编图集,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和《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进行编制,替代05MR201《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适用于新建各类城市道路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非机动车专用道和居住区道路可参照使用。主要内容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非机动车道的典型路面结构及层间粘结设计、抗冻设计、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接缝图、新旧沥青路面搭接示意图、沥青路面计算示例、材料参数表、轴载换算表等。设计人员可以直接选用,施工人员可照图施工。
本书以《城市桥梁结构加固技术规程》CJJ/T 239-2016和《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2008为依据,介绍了混凝土桥梁结构加固的增大截面法、粘贴钢板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法、预应力加固法、桥梁抗震加固法设计计算方法,配合大量实例给出手算的详细过程并附上作者开发的计算机软件SDB的使用方法和计算结果,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相互验证。 本书可供桥梁工程设计人员和道路桥梁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王解军、周先雁主编的《大跨桥梁(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土木建筑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是根据国家*、住建部及交通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编写的桥梁工程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本书的编写着重于让学生能够掌握大跨径混凝土梁桥、拱桥、悬索桥及斜拉桥的基本构造、设计原理、结构分析、设计计算方法及施工要点。本书介绍了各种主要大跨径桥型的工程实例,反映了桥梁科学技术与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平。本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大跨径混凝土梁桥的构造与设计,大跨径混凝土梁桥的计算,梁桥实例,大跨径拱桥的构造与设计,拱桥实例,悬索桥的构造与设计,悬索桥的计算,悬索桥实例,斜拉桥的构造与设计,斜拉桥的计算,斜拉桥实例。《大跨桥梁(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土木建筑类创新型应用人才
内容简介: 本指南按照GB/T1.1-2009规定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由黑龙江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由龚军平主编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矿山法施工指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系列指南》适用于新建、改建与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采用矿山法施工的地下暗挖工程,主要内容共13章,包括矿山法施工概述,施工准备,竖井与横通道,洞口工程,主要施工方法,辅助施工技术措施,洞身开挖及支护,防水层铺贴及二次衬砌,施工风险管理,施工安全、作业环境与环境保护,特殊岩土、不良地质及特殊环境施工,工程质量检测及验收,工程案例及附录。本指南附有大量工程实景照片和典型施工案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指南可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建设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相关人员使用和参考。
本书详细探讨了公路软土路基低频超声波水囊堆载预压施工技术。共分七章,分别为绪论、低频超声波水囊堆载预压依托工程概况、软土路基水囊堆载预压加固现场试验、低频超声波水囊堆载预压加固现场试验、低频超声波水囊堆载预压加固室内试验、低频超声波水囊堆载预压加固数值模拟试验、结论等。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公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岩土工程、路基路面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从事公路工程建设的管理、施工、设计、勘察和监理等工作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