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志(第2版典藏版)》是一本论述和介绍中国苏、杭、沪、宁一带古典园林的专门着作。 本书分文字和图片两部分。文字部分包括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五篇,论述中国造园的传统特色和一般原则,阐释假山艺术,介绍江南各地着名园林的沿革、现状、艺术特点并作出评价。 本书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方法进行测绘、摄影的园林专着。书中述及的一部分园林现已残破或者废弃,这方面的资料尤具历史价值。
本书内容取材于鲁班奖工程。内容包括土建篇、设备篇、电气篇。每个优秀做法从工艺名称、规范要求、工艺要点、节点详图及实例照片几个方面展开描述。每个节点图文并茂、直观明了、便于理解,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对广大建筑业企业深入开展创精品工程活动,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
田耀主编的这本《绿色家园的保障(美国和加拿 大50个天堂级的国家公园)》采用中文导读和英语叙 述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介绍了美国和加拿大各25个具 有代表性的国家公园。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深深了 解到国家公园在环境保护中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同 时也可以体会到美加这两个世界大国的历届政府对于 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本书采用简练、准确精关的语 言,配有必要的关键词注解和难句的中文翻译,使读 者能在轻松愉快的背景下,提高英语修养和文化素质 ,加深对美国文化方面的修养。 本书是了解美国环境保护历程的书籍,可以 作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选修 课教材,也可以作为英语爱好者和环保人员参考教材 。
《姑苏园林--凝固的诗》由曹林娣所著,苏州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她积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名士风流,是古代士大夫文人思想和精神的凝聚,集中反映了文人们对道德境界和审美理想境界的刻意追求。《姑苏园林--凝固的诗》旨在介绍苏州园林这些凝固的诗产生的背景、作者、主题、抒情语汇以及影响,揭示其深层的文化意蕴,并配置了相应的图片,力图更完整、更形象地反映苏州园林的文化艺术体系。本书可供广大园林爱好者、园林设计工作者、营造者等阅读参考。
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和江南私家园林的创作来源,也正因此山水画与江南私家园林呈现出 同源、同理、同步 的发展态势。 彭历、贾东编*的《江南私家园林之山水意境营造》以山水画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历史情源为出发点,阐述了两者在山水理念方面的渊源,着重分析了山水图景的建构理法、形式语言及要素的表达,其中以山水图景的建构作为本书的核心内容,在品画赏园的过程中将江南私家园林山水意境营造理法阐述开来。本书的成功出版得益于北方工业大学建筑营造体系研究所的支持和资助,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团队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本书详细介绍了欧洲各城市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其中几乎囊括了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奥地利、瑞士、瑞典、丹麦、挪威等欧洲主要发达国家;该书对其公共艺术景观的发展历程,设计要点做了详细阐述;并对雕塑、公共设施艺术等进行了详细分类。全面的体现出欧洲公共艺术的魅力及能够提升城市的精神内涵。 该书分类明确,思路清晰,区别于市场的其他同类书籍。作者综合了多年的教材积淀,并结合对欧洲城市景观进行长时间亲身考察的真实感受与体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欧洲独特的公共艺术魅力展现出来。其资料详实、完整,为该专业的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参考资料;并填补了以往环境设计专业相关课程教材的缺憾。这也是本书的一个*贡献和特点。
景观建筑包括整个范围内的户外设计。本书中收录的项目,其引入注目的地方包括了以下范畴:在建筑周边、之上,甚至室内的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居住区或户外环境中的自给自足的创造,以及在艺术工作中将自然环境当作“天然材料”使用的景观艺术。不同的地域环境和社会背景塑造出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设计,这些方法各自适用于这全球性的1000个项目。在重点聚集于公园或庭园设计的同时,本书还呈现大量的其他经典类别,如绿化立面、枯山水庭园、纪念场所以及水景观等。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对比原始的物理、空间及视觉方法,我们更倾向于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我们尤其感兴趣的是:景观是如何起作用的?它对城市化、社会化、水系统及环境系统起着怎样的怍用?它是如何强化原有的社会结构,又是如何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它怎样支撑那些褒贬不一、密集分布的城市项目?以实验为基础的方法需要对社会空间、设施或环境系统的可行性规划要求做创造性分析,这个系统有多大?它是如何运行的?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是如何被定位和定向的?这些相互竞争或重叠的系统各自有着怎样独立的逻辑性?由此引发了大范围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头脑风暴”和以科研为基础的一套方法,这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一路走来已硕果累累。这种新方法能够产生新的户外空间类型、景观、基础设施和城市化策略,它们能够同时阐
苏州园林,是人工创造的自然山水美景。其主旨是为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享受的一种物质环境,除了源于自然而又胜于自然的山水景色之外,还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物,如厅堂、轩榭、馆斋。厅堂为全园活动中心,在厅堂、书房前后,多构筑曲廊,缀以山石,栽植花木,组成住宅庭院;厅堂周围和山池之间,缀以亭、榭、馆、斋,用蹊径和回廊贯通,组成一个可居、可游、可赏的园林整体。 本书从品赏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角度,分吴门胜景、裁山得趣、分水清润、幽亭成翠、深院映碧、亭憩廊游文饰精到、绿影留人八个方面,为广大读者娓娓道来。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作为历代统治哲学的儒学,在建构统治结构时,把天下大同观作为普适理念在经营。在园林中表现为上林苑式的诸侯贡花,外八庙的仿建民族寺院,圆明园的九州清晏的禹贡九州图式。儒家经国体野的仁德观,治家的孝道观,格物致知的书院观,为人处世的中庸观,修身养性的比玉观,农业为本的耕读观,以及面对各种境遇的贫乐观、共乐观、忧乐观,无不体现于园林的点景题名上,成为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重要方式。*后,沧浪情结的文人气节文化和曲水流觞的诗酒文化也成为文人园的*境界,流行于皇家、私家和公共园林之中,直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