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曰:十年树木。我们曰:十年树木成“景观”。十年之中,“景观”这棵绿树结满了园林文化的硕果:有中国古典园林保护和利用的经验;有国内新建园林的创新与发展;有公园管理和建设的体会;有公园服务社会和游客的实践;还有国外公园的借鉴与比较……这些果实都是园林文化传承者实践的结果,体现了作为北京园林和公园管理者的文化学养。
当本期杂志着手筹划编辑“创意艺术区”专题的时候,我本人不经意间也被卷入到一场争论之中,竟然也是有关创意艺术区的。广州红专厂是一个在本地颇有知名度的艺术区,在政府建设金融城的决策下正面临着拆迁的处境。一时舆论纷纷,形成了利益和观念相左的两种意见,赞同和批评拆红专厂而建金融城的人士各抒己见、各执一词。当然,结果是毋庸置疑的——拆! 包括红专厂在内的一批创意艺术区近期发生的“折戟沉沙”的现象,增强了社会公众对创意艺术区的讨论和关注,也促使我们思考创意艺术区的空间生产本质和它在权力和资本主导的城市中将要面临的蜕变前景。 调整一下心情,我们可以为这个事件写个略带调侃的标题,叫做“当文艺遭遇规划”。而规划,如果我们不被它表面所标榜的“理性”和“城市战略”等面具所迷惑,它背后站着
本书是一部展现中国美丽园林的图书,不仅展现了各国园林的美丽景象,还向读者介绍了其悠久的历史。该书立足园林建设行业,面向社会,立足北京,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石平、张新荣主编的《现代风格(私家庭院设计)》是一次别院空间设计的旅行,在这次旅行中能唤醒一些美的情愫,发现通往自己内心的另一条道路,从一幅幅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设计师在为我们美好的生活而努力。而翻看此书,希望大家能去追求真正美好而精致的生活。
西安曾在世人的眼中是历史的、厚重的,换言之是古老的、落后的、黄土的。透过世园会这扇窗,让世界看到了西安的另一面:绿色、生态、开放、包容、活力、时尚、美丽!西安通过世园会的举办使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一起成为城市文化和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进而成为西安城市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游览过西安世园会的人会发现,西安世园会园林、建筑以及艺术集合了古今中外文化元素,包含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特色的长安塔,以及体现西方现代建筑特点的自然馆、创意馆和广运门;在非物质层面,西安世园会提出并倡导绿色理念和发扬世园精神,为西安城市文化内涵注入新的血液……各种有形的、无形的财富将被人们传承。
苏州园林,是人工创造的自然山水美景。其主旨是为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享受的一种物质环境,除了源于自然而又胜于自然的山水景色之外,还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物,如厅堂、轩榭、馆斋。厅堂为全园活动中心,在厅堂、书房前后,多构筑曲廊,缀以山石,栽植花木,组成住宅庭院;厅堂周围和山池之间,缀以亭、榭、馆、斋,用蹊径和回廊贯通,组成一个可居、可游、可赏的园林整体。 本书从品赏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角度,分吴门胜景、裁山得趣、分水清润、幽亭成翠、深院映碧、亭憩廊游文饰精到、绿影留人八个方面,为广大读者娓娓道来。
本书是一部展现中国美丽园林的图书,不仅展现了各国园林的美丽景象,还向读者介绍了其悠久的历史。该书立足园林建设行业,面向社会,立足北京,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园林文学 是高职高专园林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园林文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培养园林类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专业素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园林同园林文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本书根据园林文学的体裁,从浩如烟海的园林文学作品中精选了园林景观题名、园林楹联、园林诗歌和园林散文的精粹作品,以飨读者。 《园林文学/高等职业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在编写的过程中,兼顾到不同时代和作家、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尽量使内容广博,形式多样。 《园林文学/高等职业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有益于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是提高人们欣赏园林文学和园林艺术的教材,可以作为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园艺专业师生以及广大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的参考用书,也可供广大园林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