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日本枯山水代表人物枡野俊明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思想,深入分析了枡野俊明自2012 2018年间,在5个国家完成的15个独特的庭园和景观作品,并从这些项目中分别提炼出15个设计原则,配以实景和图纸做了详细的描述和记录。书中既有对位于不同场合枯山水庭园实例的介绍,又有对不同设计原则的归纳,还包括对枡野俊明景观设计工作方法的专题阐述及访谈记录。 本书有利于风景园林设计师加深对枯山水庭园的认知,可为景观设计师提供灵感参考,学习禅意庭院的设计,深入了解枡野俊明的设计思想,方便设计师掌握设计的本质。同时,也有助于读者在当今繁忙的城市生活中缓解压力,直面生活的迷茫,独自思考并找寻宁静与真理。
《民宿花园:设计与营造指南》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生活在繁华都市,总想寻一处地方逃离,放松心情,而民宿花园,便是令人心驰神往的 桃花源 。 本书将民宿花园的打造分成几个版块,包括出入口、泳池、儿童活动场地、户外互动场地、情境式 打卡 点、屋顶空间、园路和铺装,以及氛围装饰等,既有简洁的系统性描述,也有实操性的 DIY 景点打造,图示简晰,步骤明了,内容通俗易懂,方便民宿主人和景观设计师参考借鉴。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乡村景观改造图解》 新时期的乡村景观被寄予多重厚望,如何才能还原乡村本真,让乡村营建保留乡村记忆和地域认同?这需要我们将传统乡村所蕴含的生态智慧梳理总结,并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输出应用,实现乡村渐进式的保护、更新和发展。
通过对乡村景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求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地方文化特色,挖掘乡村景观资源的经济价值,改善和恢复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美好的乡村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协调发展,期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既维护乡村景观风貌又提升乡村的生活品质。该书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观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结构重构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较全面的研究得到重要结论:在转型背景下,区域经济的空间接哦古重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在全球化的力量、关联产业的集聚力和空间相互作用等三组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区域空间结构重组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有秩序的产业空间转移等不同途径得以实现;全球尺度、中国的宏观区域尺度、省级区域尺度和地方级区域尺度等不同尺度的区域空间应分别遵循不同的区域空间结构重组逻辑和规律,也有各自不同的重组核心问题。本书可供城市建设、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经济等研究人员使用,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由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主编。本书以风水的历史发展脉络、风水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环境生态、环境心理、环境美学、艺术设计两大板块为研究背景,再次基础上建构了绪论、结论及三块具有呈递关系的主章节。总结了从风水到环境艺术的必然规律,并提出环境艺术的作用机制、美术学特征与发展目标。
本书共有4个部分,前两部分内容精练,重点是景观体系。第3部分概括讲解景观管理、规划与设计以及相关各行业的职能,另外还回顾了专业景观建筑实践的模式和景观设计师操作的规模(包括全球管理、区域规划、生态规划与设计、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主要规划和场地设计)。第3部分一章介绍关于场地规模的设计程序,包括地点已知用途未知以及用途已知地点未知的各种变动。第4部分主题为设计生态学以及把各个参加者的决策联系到最终我们要依靠的体系上去的迫切性。全球趋势和动力学正深刻地影响着为景观事务中生态和人类身心健康工作的业内人士,因此作者在此处着墨较多。
西安建筑科技的风景园林教育依托本校建筑学空间基础平台,以“生态与艺术介入空间”为基本理念,始终关注地域生态与本土文化等问题。自2003年开始景观专门化教学,2008年招收届景观学本科生以来,已走过了十余年的教学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简要介绍了西安建筑科技风景园林专业的总体办学框架、思路与教学理念;对本科教学中基础教学、低年级教学、高年级教学阶段中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与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内容、特点、过程、阶段要求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展示了学生作业成果和指导教师评语。书中内容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每门课程教学过程的展示,全面真实地呈现了专业教学体系的理念与成果。
山水文化与山水城市的关系,是我国当前探讨城市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古代山水文化是总体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城市从规划结构形态上分析,受山水文化影响很深,其特殊之点是表现传统的山水文化气息非常浓重。因此,中国古代山水文化发展与城镇规划建设活动,自始至终是结合在一起的。因而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研究,应当特别重视其文化思想的发展。本书就传统的山文化、水文化、园居文化和寺观集聚文化4个方面内容,全面分析了山水文化的发展与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关系,进行了有关布局形态方面的综合归纳分析,还列举了19个不同类型城市的实例,邓以详细介绍。本书图文并茂,适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绿化、历史美学、经济地理、社会哲学等专业人员研究阅读,也可作为各级政府机构、文化教育、城建管理部门负责人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是当代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学科交叉的领域,属于国际前沿。本书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全新诠释了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方法、机制和优化等传统领域,主要包括构建了城市空间韵律体系,阐述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景观生态学机制、无尺度特征及网络效应,提出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和谐模式。本书立论新颖、观点鲜明、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可供全国地理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部门的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以及政府决策部门人员阅读参考。
《风景园林师应关注的细节》读者漫游在风景园林细节研究的主要领域审美、功能与可实施性,演示了强大的设计模式是如何让变幻的主题成为令人肃然起敬的构建事实的。图文并茂的范例伴随不同景观设计与细节问题的精深研讨,如水分运动、土壤环境、铰接结构和建筑组件、寿命成本、可持续性、健康与安全等。本书借助系统的方法阐述细化主题,进而提出承载着建成后景观本质的设计和工艺平衡框架。本书因为包括了城市广场、屋面板材和住所等方面的设计细节模式运用,所以提供了满足特殊技术需求的指引内容,亦即在保留和提高视觉质量(一直在被鼓励创新)的同时,践行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建筑品质。
本书介绍了伦敦从19世纪至近期的代表性项目,其中包括很多现有建筑的更新与扩建项目以及街区与地区的更新案例。这些项目描绘了通过“时间”“场所”和“社会”文脉中的对话而逐步完善的“城市”环境“城市”成为建筑与人的总体记忆。书中收录了阿伦·鲍尔斯的文章《小即是美:伦敦建筑200年》和克里斯托弗·伍德沃德的文章《伦敦:独特不再》,还收录了4位在伦敦工作的建筑师的评论。
尚书静主编的这本《景观设计师手册(2)》介绍了亭、廊与花架、大门、园桥与栏杆、山石与挡墙、景墙与围墙、树池花池与座椅、台阶与坡道、其它景观小品、标识、公共厕所的设计标准、规范及其案例。可操作性强,施工图例及实施方法全面,为设计人员提供了现学现用的范本。本以应用工具书的编排方式编排,方便查找。本书作者团队为园林景观设计行业从业多年的设计师及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之间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包括两个不同的组分: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水的可利用性、风速、土壤酸度等)和生物环境(包括其他有机体施加给一个有机体的任何影响,如竞争、捕食、寄生、协作等)。园林事业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栽培花卉草木以及整地、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就在处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实际上,园林工作者就是应用生态学工作者。但是有意识地把生态学理论应用到园林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园林”思想则是20世纪20年代的事。这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专著,是从事园林绿化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多年来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的成果。提出了符合时代特点的园林绿化建设途径。《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可供园林绿化业的决策者、工作者和从事园林绿化的科研人员参考。
1996年11月,届园林设计大会在旧金山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召开。3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建筑师、园林设计师、城市设计师、环境平面设计师、高校教师、赞助人、摄影师和新闻工作者济济一堂,考察与探讨20世纪园林艺术和设计的状况。本书是本次会议对当代园林艺术现状探讨的一个总结,介绍了以西方国家为主的众多设计师的作品,基本上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园林的设计动态与水平,书中嵵还有伊丽莎白·K·梅尔、詹姆斯·科纳等的园林理论家和评论家的专题文章。
本书介绍了伦敦从19世纪至近期的代表性项目,其中包括很多现有建筑的更新与扩建项目以及街区与地区的更新案例。这些项目描绘了通过“时间”“场所”和“社会”文脉中的对话而逐步完善的“城市”环境“城市”成为建筑与人的总体记忆。书中收录了阿伦·鲍尔斯的文章《小即是美:伦敦建筑200年》和克里斯托弗·伍德沃德的文章《伦敦:独特不再》,还收录了4位在伦敦工作的建筑师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