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重要特色在于探讨了植物修复土壤污染的技术优势,纠正了以往相关研究对于植物修复不少的偏见和误解。此外,本书还提出了植物修复如何与其它相关现场整治技术相互结合、互相补充,以达到*的场地修复效果。以往的植物修复研究往往与现场整治实践相脱节,研究成果因成本、效率等多方面原因难以付诸实际,可行性不高,本书填补了二者之间的鸿沟。同时,首次从风景园林美学的角度对植物修复技术的实施细节、应用场合、植物选择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尽管本书列举的是适宜北美气候、具有较强抗性的修复植物,相关污染物和对应的成功修复案例也多集中在美国境内和欧洲地区,但在诸多方面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国情。
园林植物应用能力,是园林从业人员应当熟练掌握的专业能力。当前,在国内高职园林教育中,还缺乏以直观的彩色图片为主、按照园林植物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的园林植物教材。何礼华等编著的《常用园林植物彩色图鉴》共收集了400余种在浙江省及周边地区的常用园林植物的彩色图片,并配编了一定的文字说明。全书图文并茂,直观易学,适用于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园艺技术、环境艺术等专业的教学,也可作为园林、园艺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资料和参考用书。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都市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活环境是否优美宜人,更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营造。如何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达到和谐,也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植物资源作为城市绿地的基本元素,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植物景观也是人们游憩时观赏的对象,它们点亮了城市环境,使城市富有生机与活力。但是千篇一律、没有生气的植物景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户外景观的要求,而花境作为园林设计中的一种新兴形式则广受人们喜爱和关注。 花境 这一造景手法有着非常多的优势:花境景观自然,具野趣,在处处高楼大厦的城市环境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花境的设计形式丰富多样,可以充分体现艺术美的价值,有的花境还能借助设计主题表达某种内涵,营造特定的气氛;花境中所应用的植物种类
《湿地公园生态适宜性分析与景观规划设计》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第二-五章,着重阐述了湿地公园生态适宜性分析,包括湿地公园垂直过程方向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垂直与水平过程方向相结合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与情景规划分析等内容;下篇为第六-十二章,通过一些的案例介绍了我主持的一些湿地公园规划研究构思及实践,包括天然类滨海湿地、河流洲滩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构造湿地等不同湿地公园类型的案例。
为了解决年轻设计师苦于对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全流程无从下手的问题,本书以横向广泛、纵向深入的方式涵盖了相关园林景观方案设计及工程施工常识,以列举工程实例的方式对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现场的把控步骤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本书主要讲解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的景观建筑包括景亭、景廊、景桥、景墙、景观小品、假山和叠石的设计,取材于编者参与的实际设计工程中已按照施工图完成的项目,同时符合国家施工图绘制标准。本书可以作为初涉园林景观施工图设计者的设计绘制指导用书,对初入职场人员有较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作为具有园林景观设计能力和常识的学生进行方案及施工图深化设计的自学材料。
伍建榕、杜宇、陈秀虹编著的《园林植物病害诊 断与养护(上下)(精)》从病原鉴定着手,结合其病症 和病状特征,对云南省196个属园林植物的968种病害 (其中真菌性病害占91%左右)及 检疫篇中30个线虫等,进行了诊断和分析。为满足不 同区域园林建设需要,对同一种寄主的同一病害提出 了多种防治措施。全 书采用显微形态绘图、病症和病状照片、生境照片、 识别特征和防治方法文字叙述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 绍每个病害的识别特 征、预防和养护方法。该书可供各地植物园、园林园 艺、森林病害经济林、经济作物病害防治的人员,以 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 师生作为实用工具书使用。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绿化建设大量运用当今世界进的设计构思和施工技术,立体绿化作为世博园区场馆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世博会园区绿化的新亮点。本书主要通过对世博会场馆立体绿化案例的介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析了立体绿化中的关键技术——墙体绿化构架技术、滴灌系统、防水结构和植物选择,并从赏析的角度介绍了多家场馆的立体绿化。适合园林绿化工作者参考。???
绿道——在城市、郊区和乡村地区,能够保护和修复自然状态的线性开放空间——被证明是近十几年来*创新性的土地保护理念。由于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在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方面的多样性,绿道成为满足美国人对未来开放性空间需求的聚焦点。 《绿道规划·设计·开发》一书能够帮助相关专家以及城市运动主义者来解决绿道规划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书中所含内容包括:绿道物质方面的建设;从规划和设计到管理和实施的角度,对公共资源进行组织;在公共机构、私人团体、市民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志愿者资源的*化利用;生态设计原则,包括湿地修复、水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问题。 本书提供了一些导则,以帮助你了解绿道创建的全过程,并尽可能地提供建立过程中的每一细节。书中汇集了大量宝贵的信息来源,并提供给专业和非专业的规
本书分五部分展开,部分通过对城镇居住区热岛分布和形成机制的探究,揭示居住区快速、大量地形成对城镇下垫面改变所起的作用,阐明其是城镇热岛形成的重要区域;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居住区绿化面积、分布格局等与居住区风环境及热环境的关系,揭示绿化量(面积)与质(布置)在缓解居住区热压力中所起到的作用;第三部分主要通过调查居住区绿化组成与结构,研究不同物种、配置斑块的降温效果,探究其对居住区室外微环境的改善作用;第四部分主要通过构建居住区植物资源信息库,为筛选高功效和景观优美的绿化植物种类和配置提供依据;第五部分应是本课题研究的终成果,这两年主要探讨居住区新型道路构建技术以及多种特殊生境绿化技术,作为改善居住区热环境综合技术的部分。
植物文化是指人类和植物在长期的选择与被选择过程中,形成并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的植物文化既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又表现出强烈的多样性。植物成为人们表达自然崇拜和诗礼追求的重要意象物和比德物,是文学、历史、民俗的重要题材。同时,植物的诸多实用功能选择,又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本草、园林和建筑类型。我国号称“世界园林之母”,在园林植物尤其是园林树木的选择和使用方面,呈现出与世界其他区域完全不同的特征。园林树木,因其自身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在园林造景上有特定的用途;又因其在历史传统中形成的不同寓意和内涵,在表达精神诉求上又有特殊的意义。北京地区的皇家园林,经元、明、清三代经营,数量为全国富,水平为历代;在运用树木创造“诗情画意”和“华丽堂皇”的意境方
本书是参考了数百个气象台站几十年的观测资料及树木的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情况而将全国绿化树种进行分区规划,共分为10个大区20个小区,资料翔实而珍贵。本书可供园林设计、建设、科研、教学、行政及其他相关人员参考。
这本完全改版的当代经典著作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方法,教我们如何创造一个更加有用、高效、具有美学价值的室外空间和场地。百余教学图表、规划设计作品、摄影作品和插图,包括了一些世界*景观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公司的作品,将使读者深受裨益。 这是一本空前的著作,涵盖了景观设计理论、运用和实践过程中每个细小的方面。任何希冀人类与环境之间能以更和谐关系相处的人,都值得买下本书作为参考。 毫无疑问,本书引领着*的关于环境规划和景观设计时代潮流,全新改版的第四版涵盖了以下内容: ·环境景观设计的基本准则 ·将自然看作包罗万象的构架 ·地形学和改造地形 ·以及其他更多 从基本的利用自然景观作为所有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基础,到突破性的方法设计社区和生境,《景观设计学》为以下过程提供了详细的步骤。 ·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习用书,同时也面向各类成人教育专业培训班的教学,也可作为专业设计师和专业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水平的参考书。
《园林植物景观艺术(第2版)(精)》以朱钧珍先生早年所做的课题“杭州园林植物配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作者经过多年的设计与教学实践,对该研究成果不断地完善、修改和补充,终得以形成此书。 因此,本书可谓是作者多年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与研究的结晶。作者深入挖掘和探讨了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书中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园林植物风格的形成、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景观、中国寺观园林植物景观、园林植物空间景观、园林植物水体景观、园林植物道路景观、园林建筑小品的植物景观、绿色造景艺术、大自然的植物景观。 本书与以往出版的同类书籍有所不同,具有以下特色:(1)根据中国园林创作的思想体系,提出了独特的理论观点;(2)强调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从诗歌中探求园林植物景观艺术;(3)从“景”
《现代城市住区互动景观营造》由姚艳所著,本书的基本思想是以整体、平等、互生的视点看待城市住区内从人到动植物的所有居住成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分析城市住区的生态景观环境,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手法为城市住区营造不仅具有艺术性与审美效果,而且有助于促进社区交往和生态互动的景观环境。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直接相关的背景知识及“互动式”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第2~4章分别从景观规划设计者、开发商、居民的不同视角出发,讨论如何因势利导地开展住区互动景观建设,以促成“人一人”互动、“人一植物”互动、“人一动物”互动。第5章介绍如何通过使用者居民的信息回馈和使用评价,获取住区互动式景观建设的手资料和改进方向。第6章综合分析并提出住区互动式景观营建的基本步骤。
庭院设计(全4册)(①混搭风格②新中式风格③日式风格④欧式风格)主要选取了100个包括混搭风格、新中式风格、日式风格、欧式风格在内的的庭院设计案例。书中的案例较新,具有代表性,每个案例中还附上了贴心的设计档案,简要地概括了设计的面积、所处环境等资料。翔实的说明文字、清晰全面的案例照片及其设计图纸,给广大读者尤其是设计师和庭院爱好者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案例资料,图书的版式设计灵活,更方便读者查阅和参考。这些案例都运用了当下流行的元素和流行的材料,每个案例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以及不同材料的合理搭配应用定会给读者带来极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知识性和实用性为编写指导思想,紧密联系城市建设实际,以主要的景观设计要素和城市开放空间的植物景观设计作为内容组织线索。本书根据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类型分类,首先从各种绿地特点和植物配置的目的、意义、功能及要求详细阐述了各类城市开放空间植物配置应考虑的一般性问题,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系统评价和理性剖析,结合典型的植物景观设计图片,总结出其植物配置的模式和特点,提出其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植物配置的科学、艺术原则,将案例分析结果理论化和系统化,使其成为各类城市开放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极具参考价值的指导性手册。
西湖是目前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西湖申遗的规划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说过 西湖就是 天人合一的杰作 。 西湖植物景观,是西湖作为世界遗产的核心价值。本书在阐述西湖1000多年来悠久历史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60多年来西湖植物景观营建中的基本理念、原则和配置的艺术手法,对植物景观的空间组织、季相变化以及群落结构等一一作了分析。这是风景园林界多年来少见的对风景园林实例进行植物景观全方位的透视解析。本书由著名风景园林学家施奠东先生任主编,前后耗时八年,近10万的文字和700多张精美的照片做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展示了西湖植物景观的无穷魅力,为风景园林界的教学、科研及设计、施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胡永红、叶子易的《移动式绿化技术》本书详细介绍了现代城市新型绿化形式一一移动式绿化的定义、发展历程、特征及其分类,分析了移动式绿化应用实施的核心难题,着重探讨了移动式绿化的关键技术,即适生植物的筛选、专属容器的选择、适用介质的选配和精准灌溉的适配等4个方面,总结了移动式绿化独特的工程技术路线和安全规范,还表述了移动式绿化的生态和社会效应。本书是国内首次对移动式绿化进行系统研究并全面实践的专著,可供从事城镇环境建设、园林绿化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应用,适用大专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参阅,也适合对移动式绿化感兴趣的市民借鉴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