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艺术展览的中心,艺术展览业也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行业。上海的艺术展览业自出现以来就走在全国的前列,从2000以来,尤其是在商业化探索和艺术性结合方面在全国有着示范作用。本书通过分析与解读以上海为代表性的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龙美术馆、K11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馆等)中的展览案例,集中探讨2000年以来以中国艺术作品呈现方式与展示思路的转变,展览过程中展示语境、展品与观众的关系,以及我们当下的展示文化。 书中以“当代艺术作品展示”为切入点,运用空间理论,借鉴新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对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空间进行研究;围绕展览空间的不同面向开展论述。通过解决“当代艺术展览究竟为何而展,展什么,如何展”三个问题,对于整个当代艺术展览行业有标杆性的指导作用。
《山海经》和《易经》都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山海经》讲述了各种奇禽异兽的故事,《易经》则是博大精深的规律之书。本书作者将两者结合,用“规律”阐释“不规律”,用“现世之图”解“古之文字”,终成这本内涵和创造力兼并之书。本书由图腾师俞欣绘制讲解,《易经》部分为易学专家张仁丰先生撰写。书中以六十四个《易经》卦象为主线,一一讲析了六十四个《山海经》中的异兽主角,并且给六十四个主角配了插图,画面以黑白代表阴阳。图中多用曲线、白描,这不仅表现了异兽生命的活力,还兼顾了画作的审美趣味,具有很好的装饰性。每个异兽还有自己的小图标,异兽所表征的自然现象,也等同于它们的自然属性,这也和中国的传统五行相匹配,互不偏颇,比较吉祥。本书风格独特,绘制精美,文字奇幻而富有想象力,适合绘画爱好者
在这本书里不仅再现和记录了艺术家们在中央美院设计学院课堂教学的精彩现场、同学们的创作过程,而且还可以看到诸位本身为杰出艺术家教师们的历年艺术创作流变。结合他们教学过程的点滴,我们感受到艺术和设计的错位与渗透。另外在书的最后《十点的第十》部分,可以了解到艺术承传课题策划的背景、书籍《越位》的编辑、设计的过程。体会课题小组成员继续承传第十工作室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精神,进而做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成果的日日夜夜。
设计艺术传播学是以培养设计师为目的的,旨在通过设计艺术传播知识体系的学习及其传播规律掌握,来帮助学生解决在设计中所遇到的设计思维方法、设计构想表达和传播交流等问题。注重设计艺术学科交叉中主体学科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知识对流、传播、碰撞进行学理上的梳理;立足以问题为导向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把握知识体系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的关系,建构客观、科学的设计艺术知识传播的内容体系。 在撰写过程中,《艺术设计传播学》注意吸收外新的研究成果,在内容和体系上进行了新的拓展;论述、例证丰富,图文结合,深入浅出,符合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
《真空设计手册》是兰州物理研究所在《真空设计手册》第2版(1991年)的基础上,经修改并增添了大量内容的新版本。手册共16章,内容丰富,囊括了从低真空到极高真空领域的各个方面:真空物理、真空系统设计、真空获得、真空阀门、真空密封、真空测量、真空材料、真空检漏、真空工艺、真空工业新产品、真空应用及真空工程实例。其中极高真空、真空装置自动控制、航天器用材料质量损失、干式真空泵均为第2版没有的新内容。附录中还提供了大量技术数据、相关真空标准目录及主要真空厂所简介,进一步丰富了手册内容。
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斥着的产品与服务都源于设计师的智慧,作为大的设计团队之一,飞利浦设计中心比任何人都认识到,设计师对创造美好生活品质责任重大,甚至可以说这是最基本的义务,飞利浦设计中心提供无数的多样化服务,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作不可避名地会直执着或间接影响到全世界许多人的生活,其中也包括设计界自身。 本书收集了飞利浦设计中心全球设计总监斯丹法诺·马扎诺最近的文章,他在本书中探讨了正在激发该中心创作的各种想法和策略,他们还有《高设计》一文中和在本书所描述的思想基础上,发展出许我产品、服务、交流和项目方案,有关更详细的资料请您参看《设计创造价值——飞利浦设计实践》一书。
本书从符号学的方法入手,通过对于平面设计中作为符号现象的设计语言而存在的文字、图形、色彩等平面设计元素进行符号学解构,同时,对中国传统丰富的图形资源进行总结,从图像符号的演变中发现中国传统图形设计、审美等一般规律。然后,以符号学的结构分析法对平面设计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阐释。通过对平面设计作为一种符号系统的研究,分析平面设计的符号结构构成,从符号系统依次展开的图像结构、功能结构、风格与意义结构三个层面探讨平面设计中符号结构的特点。探讨作品符号语义产生如何从确立、固定与延伸到替换与异化的一般性规律,以及在作品图像表征与语义有效传达关系中的一般范式。研究内容还将涉及通过对实例和平面设计门类的分析,阐释符号学方法在其中的具体运用,并从符构学、符义学、符用学三个方面来探讨平面设计实
《设计的125条通用法则》自2003年初次出版以来,经数次修订,被翻译成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荷兰语、捷克语、克罗地亚语、俄语、日语、韩语、汉语(简体字和繁体字)等语言,已有32个版本广泛传播,成为名副其实的经典工具书。“全本”依据新修订的完整版翻译制作而成,图文都没有任何删减。 这是一部跨越各专业领域的设计著作,收录的设计法则并不限于平面设计,还包括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工业设计、程序设计、游戏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诸多设计领域。书中用清晰易懂的文字解说了各类设计法则,并且每条法则都配有将其应用于实践的图示实例。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既便于初学者掌握,又便于专业人士随时查找。所有设计师都可以从中快速吸收宝贵经验,避免致命错误,开启更多、更好的沟通与创意。 不论是举办营销活
本书从人体工学、测量技术和女装规格标准人手,全面系统地分析介绍了女装纸样设计的基本原理、变化规律、工艺特点和设计方法。运用女装典型款式设计对纸样类型和系列纸样技术做了深入地案例剖析与实践。本教材理论系统和实际应用结合紧密,在系列纸样设计技术上总结出基本型、亚基本型到类基本型的一整套应用方法,具有启发性强,研究空间大的特点。本书为服装本科教材,既可作为服装考研人员有关“女装纸样设计”专业的考试读本,亦适合作为女装设计、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人士学习与培训的参考书。
本书是德国h.f.ullmann出版社的《艺术与建筑》丛书的其中一本,介绍奥赛博物馆的艺术作品和文化。本丛书对各国建筑文化与艺术进行阐释,文字生动流畅,图片精美。
人工形态是人类通过对材料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加工而制造出来的物品形态。如今,人工形态充斥人们的生活空间,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依赖着人工制造的产品。生活环境的变化也导致了人们的审美变化,人工形态美妙的功能和结构逻辑吸引着我们的兴趣,刺激着我们对新的形态进行创造与再设计的冲动。因此,各种人工的形态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尤其是其内部的功能构造,例如钟表的内部构造、汽车发动机的内部构造等等。另外,当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设计产品充分体现出技术美学的特征,可以说,现代设计是综合性地运用科学和艺术的一门学科,现代设计与科学技术形成了一种紧密关系,但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机械所形成的视觉连接关系、形态的律动节奏都能成为激发创作冲动的对象,它们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于潜在力量与隐喻
《20世纪现当代艺术史》以西方现当代艺术为主,介绍和分析20世纪以来主要的艺术运动、艺术理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既可做教材,也可以作为艺术爱好者理解现当代艺术和理论的入门读物。 在当代部分,《20世纪现当代艺术史》特别加入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及亚洲其他国家的艺术家们,并且重点对后现代时期以来的当代艺术和新艺术潮流进行比较详细和深入的分析评论。 书中介绍的所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都配有图片和文字阐释,希望帮助读者看懂作品,掌握艺术发展的脉络,了解现代和后现代时期的基本艺术理论,理解现当代艺术。
本书对产品设计表现中的教与学进行了总结和探索,利用切实有效的图文论述和经营传授,力求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在书的结构上,侧重讲授草图表现技法和效果图表现技法。书中除了对每种表现技法极性规范的步骤讲解,还将各种表现技法在同一范例中进行比对、解析,并且将各类表现技法图片进行归类,以便学生直观理解。另外,在效果图表现技法中加入了时下流行的Painter软件的效果图表现技法介绍,增强了读者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让中国人更好地理解设计。中国12位设计师亲授好设计的标准,读懂生活中的设计,提升审美素养。 吕敬人、张永和、王澍、韩家英、滕菲、俞孔坚、万宏、梁子、吕永中、杨明洁、刘斐、上官喆,12位享誉国际的中国设计师首度集结,聚焦建筑、家居、产品包装、景观、书籍、服装、珠宝首饰、花艺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从日常生活的各种消费和使用物品的现象入手,共同探讨:如何读懂设计,什么是好设计,如何消费设计品提升生活品质,中国人应如何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等问题。
本书作者以极富洞察力的眼光,剖析了18世纪以来实用艺术和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家具、印刷、摄影、服装、工业等诸多领域。不仅从纵向阐述了各个设计流派、各种设计风格的演变过程及其代表作品,而且从横向探讨了设计和生产、消费、科技、商业之间盘根错节又变动不居的关系;大众对设计的关注以及对设计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也没能逃过作者审视的目光。在展现了这样一幅关于现代设计史的全景画面之后,作者似乎意在告诉我们,设计的意义就在于:它是美的化身,是人类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