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5、混凝土混合比计算;6、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7、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
本标准是在国家有关设备材料划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建设工程实际情况和各行业有关设备材料划分的规定制订的。 本标准自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书适用于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人员。2010-12-01实施。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2003]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5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和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本规范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预防。2012-06-01实施。
本规程适用于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及评价。2014-10-01实施。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术语;3. 基本规定;4. 评估;5. 材料与系统要求;6. 设计;7. 施工;8. 验收。 本标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985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6年5月1日起实施。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0二~二00三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4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3原材料;4纤维混凝土性能;5配合比设计;6施工;7质量检验和验收;以及相关附录。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l00013)。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 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材料要求;4.技术条件;5.砌筑砂浆配合比的确定与要求。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粉煤灰水泥砂浆和预拌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的内容;2.根据新型墙体材料性能,对砌筑砂浆施工稠度进行了调整;3.在砂浆强度等级上去掉了M2.5增加了M25和M30两个等级;4.取消了分层度指标,增加了砂浆保水率的要求;5.根据不同气候区提出了砌筑砂浆抗冻性要求;6.增加了根据砂浆表观密度实测值及理论值校正砂浆配合比的步骤;7.将砂浆试配强度计算公式修改为fm.0=kf2。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E2012]5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检测;5硬化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6既有结构或构件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84号)的要求,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工程设计;5.施工准备;6.模板工程;7.钢筋工程;8.混凝土工程;9.混凝土表面处理;10.成品保护;11.质量验收。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北京三里河路15号中建大厦,邮政编码:100037)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编写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土工合成材料的试验方法逐步标准化、统一化,向国际标准靠拢。1988年原土工合成材料技术协作网组织编制了《土工织物测试方法参考标准》,1990年原水利电力部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持编写《土工合成材料测试手册》,这些工作对试验方法的日趋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由于土工合成材料的品种及应用取得了较大发展,已有的测试戎进一步充实和修订的必要。经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与水利部商定,合作编写本规程。本规程共收编19个试验项目,主要参考美国标准(ASTM)、国际标准(ISO)及以其为依据的国家标准(GB)、德国标准(DIN)、美国公路局(FHWA)的《土工织物工程手册》等。引用和制定这些方法的原则是,结合我国国情和以多年土工试验比较成熟的实践证明后而制定的。
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符号;3、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5、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6、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7、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E20103 43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原材料;4.磷渣混凝土性能;5.磷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磷渣混凝土的生产与施工;7.质量检验与验收。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昆明市学府路150号,邮编:6502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206-2010 备案号 J 1038-2010):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内容简介: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 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规范。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E20083 102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符号;3.环境类别和环境作用等级;4.材料;5.钢筋阻锈剂的选用;6.施工;7.质量验收;以及相关附录。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6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行业标准《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JGJ 15-83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混凝土加速养护法;4.砂浆促凝压蒸法;5.早龄期法;6.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的建立与强度的推定;7.早期推定?昆凝土强度的应用;以及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的建立方法。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将标准名称修订为《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2.增加了砂浆促凝压蒸法推定混凝土强度的试验方法;3.增加了用早龄期强度推定混凝土28d强度的方法;4.增加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的应用一章,目的是充分利用早期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再生骨料的技术要求、进场检验、运输和储存;5.再生骨料混凝土;6.再生骨料砂浆;7.再生骨料砌块;8.再生骨料砖。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适用于斜发沸石粉和丝光沸石粉在混凝土和砂浆中的应用。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消防设计;6建筑设备。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原材料;5.人工砂混凝土性能;6. 配合比设计;7. 施工;8. 质量检验及验收。 本规程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995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