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挖方与填方边坡;5.锚杆;6.锚杆挡墙和岩石锚喷支护;7.重力式与扶墙式挡墙;8.桩板挡墙与抗滑桩;9.坡面防护与绿化;10.边坡工程排水;11.验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编号为GB/T 51351 2019,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4结构计算分析;5截面设计;6结构构造;7异形柱结构的施工及验收。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7年12月1日实施。原《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适用于在江河、湖泊建设的涉及泥沙影响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及水运、渠系工程泥沙设计。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4.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5.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6.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7.防冻剂;8.膨胀剂;9.泵送剂;10.防水剂;11.速凝剂;附录等。
本书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既有玻璃幕墙安全使用性能检测鉴定技术规程 修订计划的通知》(川建标发﹝2016﹞669号)文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完成。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行业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修订原规程。本标准共分为8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为: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玻璃幕墙材料的检测,玻璃幕墙构造和结构变形检查、检测,玻璃幕墙结构承载能力验算,鉴定评级,检测鉴定报告编写要求。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8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G52-92和《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符号;3 质量要求;4 验收、运输和堆放;5 取样与缩分;6 砂的检验方法;7 石的检验方法。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砂的种类增加了人工砂及特细砂,同时增加了相应的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2 增加了海砂中贝壳的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3 增加了C60 以上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指标;4 将原筛分析试验方法中的圆孔筛改为方孔筛;5 增加了砂石碱活性试验的快速法。
本标准与国际标准ISO 9869:1994《建筑构件热阻和传热系数的现场测量》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会员(SAC/TC 143)归口。
GB/T 15036《实木地板》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技术要求; ——第2部分:检验方法。 本部分为GB/T 15036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15036.1—2001《实木地板技术条件》。 本部分与GB/T 15036.1—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定义中内容; ——修改了分类中内容; ——修改补充了主要适用树种名称; ——增加了实木仿古地板性能要求; ——增加了实木地板尺寸要求; ——放宽了实木地板长度偏差要求; ——放宽了活节、死节、裂纹限制要求; ——加严了漆膜皱皮限制要求; ——修改了翘曲度限制要求; ——对实木地板含水率要求进行了调整。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由中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原木锯材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A ll0一1995《建筑构件防火喷涂材料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A ll0一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l章,l995版的第1章);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l995版的第3章); ——增加了分类(见第4章); ——修改了试件制备(见6.1,1995版的第4章); ——修改了耐水性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2、6.1,1995版的5.14); ——增加了耐冷热循环性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3、6.2); ——删去试验方法中的在容器中的状态、低温贮存稳定性、热贮存稳定性、干密度、抗压强度、热导率、初期干燥抗裂性、表面干燥时间、外观与颜色、粘结强度、抗弯性、抗振性、耐冻融循环性、耐盐水性、耐酸性、耐碱性、耐湿热性、对钢质基材的腐蚀性(见1995版的5.1~5.13、5
本标准与ASTM D 7032:06a《木塑复合铺板和护拦系统性能评价规范》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建筑装修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佛山市南海区绿可建材有限公司、森朗环保装饰建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常熟市安居木塑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福润志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赵有源、张玉东、陈坚、陈元文、朱迎、张文胜、童荣辉、杨英昌、刘雪宁、冯俊明、管淑玉、马亿珠、孟飞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第6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洛阳中冶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节能龙腾(天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新福源粉煤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砌块协会、郑州郑兴建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红军、陈胜强、张亚楠、张磊、曾树培、张凤芝、李坤遂、杜建东、陈德军、李春建。
GB/T 328((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分为如下27个部分: ——第1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抽样规则; ——第2部分:沥青防水卷材外观; ——第3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外观; ——第4部分:沥青防水卷材厚度、单位面积质量; ——第5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厚度、单位面积质量; ——第6部分:沥青防水卷材长度、宽度和平直度; ——第7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 长度、宽度、平直度和平整度; ——第8部分:沥青防水卷材拉伸性能; ——第9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拉伸性能; ——第10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不透水性; ——第11部分:沥青防水卷材耐热性; ——第12部分:沥青防水卷材尺寸稳定性; ——第13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尺寸稳定性; ——第14部分:沥青防水卷材低温柔性; —
GB/T 328((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分为如下27个部分: ——第1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抽样规则; ——第2部分:沥青防水卷材外观; ——第3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外观; ——第4部分:沥青防水卷材厚度、单位面积质量; ——第5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厚度、单位面积质量; ——第6部分:沥青防水卷材长度、宽度和平直度; ——第7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 长度、宽度、平直度和平整度; ——第8部分:沥青防水卷材拉伸性能; ——第9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拉伸性能; ——第10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不透水性; ——第11部分:沥青防水卷材耐热性; ——第12部分:沥青防水卷材尺寸稳定性; ——第13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尺寸稳定性; ——第14部分:沥青防水卷材低温柔性;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气候子区与室内节能设计计算指标;4.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5.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6.供暖空调节能设计。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书包含有十一个标准:JG/T 212—2007《建筑门窗五金件 通用要求》;JG/T 124--2007((建筑门窗五金件 传动机构用执手》:JG/T213--2007((建筑门窗五金件 旋压执手》;JG/T 125--2007((建筑门窗五金件合页(铰链)》;JG/T126—2007《建筑门窗五金件传动锁闭器》;JG/T 127—2007《建筑门窗五金件 滑撑》;JG/T128—2007《建筑门窗五金件 撑挡》;JG/T 214—2007《建筑门窗五金件 插销》;JG/T215—2007《建筑门窗五金件 多点锁闭器》;JG/T 129--2007((建筑门窗五金件滑轮》;JG/T130一2007《建筑门窗五金件单点锁闭器》。 本标准为《建筑门窗五金件多点锁闭器》。 本标准与JG/T 126—2007共同代替JG/T126--2000((聚氯乙烯(PVC)门窗传动锁闭器》。 本标准与JG/T126—2000《聚氯乙烯(PVC)门窗传动锁闭器》的主要差异如下: ——本标准将JG/T126--2000((聚氯乙烯(PVC)门窗传动锁闭器》适用范围进行
本标准与美国ASTM C 568-03《石灰石技术规范》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60)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国家石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中材人工晶体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环球石材(东莞)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文波、周俊兴、陈军营、黄龙林。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剂、早强减水剂、防冻剂、膨胀剂、泵送剂、防水剂及速凝剂等十四种外加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2003-09-01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