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研究与实践》在充分梳理和总结外城市.特别是武汉市的交通规划实践的基础上,从理论探索、基础研究、规划实践三个层面,对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作了系统总结,归纳和划分了城市交通规划的工作内容,明确了交通规划的不同类型和各类交通规划的编制主体、主要任务、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提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理论探索篇主要根据当前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新形势.借鉴外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经验.提出了城市交通规划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基本构成;基础研究篇概括了交通基础研究的发展历程,对综合交通调查、交通预测模型、交通信息平台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规划实践篇结合近年来武汉市交通规划实际工作,对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交通分区规划、城市交通专项规划、城市交通实
《预应力技术及材料设备(第3版)》为《公路桥涵设计手册》之《预应力技术及材料设备》分册第三版,全书按照现行规范及预应力技术进展,对第二版予以全面修订,主要包括:预应力技术概况、预应力张拉锚固体系、预应力材料、预应力体系的设计与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工程实例及附录等内容。《预应力技术及材料设备(第3版)》主要供桥梁预应力设计及施工人员使用,亦可供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及土木工程专业桥梁方向师生参考使用。本书由安徽省公路管理局朱新实、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刘效尧主编。
本书内容包括工程概述、主塔施工、锚跨连续梁施工、钢箱梁制造、钢箱梁安装、缆索系统施工、钢桥面铺装、桥梁施工安全监控、工程施工回顾与总结。本书可作为桥梁工程施工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亦可作为高等院校桥梁专业教材。
本书是以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的建设为依托,以为旅客提供“人性化”的集疏运服务、提高上海机场综合服务水平为主要研究目标展开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设施设计篇和信息技术篇。设施设计篇详尽阐述了浦东国际机场一体化交通中心概念的产生、功能定位、设施构成、系统规划设计与交通组织。信息技术篇主要论述了浦东国际机场交通信息一体化的功能构成、相应的关键技术应用。 本书附浦东国际机场客运快速道路系统交通仿真光盘一张。 本书不仅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导,同时可为其他机场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本书对机场规划与设计人员,以及机场各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并可供中国民航各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专业人员参考。
本书较详细地阐述了山区公路棚洞结构形式、适用性和经济性;给出了公路棚洞总体设计原则、勘察要点、结构与防排水设计、棚洞回填及绿化;在确定棚洞荷载的基础上,进行了棚洞结构内力计算、棚洞与山体耦合计算;研究了棚洞的地震稳定性、抗落石冲击和立柱抗车辆冲击性能;介绍了棚洞边坡开挖及防护、基础、结构、防排水施工以及棚洞顶部回填工艺;提出了棚洞监控量测的目的、要求与方法,以及监测数据处理与反馈技术;综合提出了棚洞了程施工质量评定准则、基础与边坡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棚洞-混凝上结构评定标准以及棚洞防水工程评定标准;结合工程实践,详细描述了两车道宽的斜柱曲墙结构和直柱曲墙平顶结构、三车道宽的斜柱曲墙平顶结构、两车道双幅(四车道)曲墙平顶结构、直墙平顶框架结构和连拱结构等六种棚洞工程实例的工程背景、
《桥梁概念设计》(项海帆编写)阐述了桥梁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用外成功实例剖析了如何在概念设计中树立创新理念和进行设计构思,论述了概念设计中的美学问题、应考虑的技术因素、方案选择及其关键力学问题、防灾与耐久以及概念设计中对新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还专门讨论了城市桥梁中的概念设计特点。 《桥梁概念设计》可作为高等学校桥梁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桥梁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是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一期工程建设决策、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的总结性专著。书中汇集了建设者的智慧,介绍了厦门BRT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和创新管理的主要成果。 全书共分四篇,即决策篇、设计篇、建设篇和运营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个一次成网、闹市区繁华路段采用全程高架形式运营的BRT建设的全过程。书中既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介绍,又有程度的理论阐述,可供从事同类工程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监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交通工程、城市桥梁工程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根据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工作实践经验并参阅了有关技术文献和标准、规范编写。 本书是《市政工程施工便携系列手册》之一,内容包括:概述、市政道路工程常用材料的质量检验、路基工程、道路基层、沥清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侧石和缘石、人行道(广场)、收水井及雨水支管、城市道路照明。 本书内容简明扼要,对指导施工有很好的实用性。可供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使用,可作为施工技术交底的蓝本,也可作为施工现场技术培训的教材,还可作为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本书编著者结合自身完成的桥梁索体系检测、维修加固和科研工作积累的一些经验,并收集整理近十年来有关桥梁索体系特殊检测及维修工程的成熟技术和应用成果编著本书。本书可供广大桥梁检测、养护、维修加固人员,以及设计人员和院校相关师生借鉴和参考。
本书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分别为:总体技术方案和联合测试方案。总体技术方案包括:概述、ETC运行现状、联网技术方案、联网实施方案、联网测试、投资估算;联合测试方案包括:测试概述、测试依据、测试范围及对象、测试组织、测试准备、测试内容、测试计划。本书可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从业人员,包括从事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的行政管理者、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公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规范的汇编,全书收集的有关国标、部标及相关行业标准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6-9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035-9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水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JTJ/T037.0-200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钢渣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5-90)、乳化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42-91)、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43-
李亚茹主编的《城市轨道交通职业素养与客运礼 仪》遵循“强化素养、规范行为、理论够用、强化技 能”的基本原则,从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出发 ,结合编者一线教育工作的实际经验和一线领导工作 的实践总结,密切联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实际情况和 轨道行业员工素养的实际需求编写。 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素养概述、自我管理 能力的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提 高个人的沟通能力、科学管理时间、语言表达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及职业形象与城 市轨道交通客运礼仪十个部分。教材本着学用结合原 则,理论联系实际,体现高等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 。
为使测量技术更好地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服务,本书系统理论的总结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技术,以东莞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测量作业为背景,通过分析、研究与总结,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测量工作的关键节点和重难点入手,归纳了现阶段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对于测量节点的要求,介绍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几乎所有涉及到的测量方法及原理并且对于轨道交通工程中各种繁杂的数据处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这些测量技术及方法是经典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及理论知识的创新应用,对今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测量工作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为引导轨道交通网络化时代下,城市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成网的现实背景下,分析城市空间的发展演进路径及变革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出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响应,进而实现二者的协同配合。 首先,在对城市传统交通出行方式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属性特征及其影响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机理。相较于传统交通出行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更为显著的时空收敛特性、节点集聚特性以及等级联系特性,从而对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一定的冲击,既改变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的拓展方式,又变革城市内部功能空间的组织模式,还引发轨道交通沿线可达性的提升及土地价值的增长。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会显著提升居民出行的便利度,吸引更多居民选择轨道交通作为其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变革空间环境设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