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中收录了不少弘一在闽南期间书写的明信片、书信、手抄佛经等,其中包括1938年冬天弘一离开漳州后写给施家的7封信。编者林可同是漳州人,毕业于中国美院。 半个多世纪前弘一写给施家的信件怎么会跑到如今年仅30岁的林可同手中?1948年,漳州居士刘绵松曾以出书为名,将施家的所有弘一信件、字画取走,又到上海等地收集了许多弘一手迹。但由于种种原因,刘绵松打算编辑的弘一书画集始终没有出版。刘于上世纪80年代去世,所有资产由其侄儿继承。 几年前,文物收藏家汪先生得知刘绵松侄儿手中存有弘一画作,立即上门购买。他看到大量的弘一书信被装在一个旧麻袋中,准备卖给收破烂的。汪先生慧眼识宝,花重金买下了这批书信:大约有70封书信,此外还有厚厚的弘一手抄佛经、弘一自述身世的手稿等。汪先生记忆犹新的是,弘一写信,是将来
《一壶书汪济时诗联残稿》是对西昌泸山公园寺旁古柏与园裹残花之实景实写,亦是我入汪济时先生之门时,老人给我上的课。从这平平无奇之十六字中,我领略到了先生对大道与人生之真切关照。先贤于诗文,主张叩不惊人死不休。作为对人生与事业之进取,自然有其积极意义。而作为人生之修持与学问之涵养,我更敬重那些不以得失为怀、安贫乐道之修行者,并诚心师之。壶以为,师以德为奉,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能。盖温文尔雅,礼义悦心乃师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