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的过关必做习题集,包括上午考试和下午考试。本书遵循 考试大纲的内容编排,共分为18章,根据考试内容和相关要求精心编写了约1500道习题,其中包括了部分历年真题。所选习题涵盖了考试大纲规定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侧重于选用常考重难点习题,并对所有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新旧对照手册》2010年新版规范已经出版并且已经开始实施,作者结合个多年工作经验针对新旧规范的不同之处逐条进行讲解。作者的讲解还结合了新规范的宣贯材料,更具实用性,适合设计人员学习参考学习使用。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更好地满足基层需求,在中国地震局和河北省地震局的领导下,唐山市防震减灾局组织防灾科技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和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北易拓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有关专家编写了《农村民居抗震实用技术》一书。 编写该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从事农村农居设计人员、农村建筑工匠和各级干部提供必要的地震知识和农居抗震的实用技术。由于建筑抗震领域的专业性较强,为了系统地介绍工程抗震领域的知识,该书在力求通俗、简明和实用的基础上,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对一些必要的专业性稍强的知识也作了简要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基本知识、结构抗震设计基础、农村民居结构类型、震害特征、抗震措施、施工方法、加固改造方法等,并推荐了几套农村民居抗震设计方案。
本书论述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新理论,由国际钢结构学者钟善桐教授在近40余年的研究基础上总结而成。书中阐述的内容为具有地位的成果,反映了我国学者在钢管混凝土结构领域保持水准的理论探索和工程实践。 “统一理论”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由钢材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用数值分析法导出钢管混凝土基本构件典型应力-应变全过程的关系曲线,并得到统一设计公式。“统一理论”的提出和确立,标志着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并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书可供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亦可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第四届混凝土耐久性科技论坛于200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召开。根据论坛期间与会代表投票和论坛学术委员会讨论情况,精选论文30篇,汇编成本论文集。论文集体现了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为今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发展方向起到的导向作用。 本论文集可供业内同行参考,也可作为相关研究领域高校研究生的参考资料。
本书以我国首座CFRP索斜拉桥为工程背景,主要论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锚固特性、智能特性以及预应力CFRP索结构的静动力特性及分析技术。全书内容主要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类别、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的基本特性;CFRP筋用粘结式、夹持式及复合式锚具的开发及性能分析;碳纤维材料的热性能、电性能以及磁性能等主要功能特性及含义;CFRP索的拉伸性能及静动力特性分析;预应力CFRP斜拉桥结构的承载性能及振动模态分析以及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智能桥梁的设计等。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拓展CFRP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也为相关规范与规程的修订与完善做出了宝贵贡献。
《风工程与结构抗风设计》首先概括介绍了结构风工程学科的发展与现状,然后重点介绍结构风工程学科的三个基础性问题:大气边界层风特性,结构风荷载特性和结构风振响应特性,详细阐述了相关的基本理论、特征规律和分析方法;结合2012版荷载规范和其他相关规范、规程,详细介绍了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大跨度屋盖结构等典型结构形式的抗风设计方法;最后,介绍了结构风工程研究的两种基本手段,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为便于读者理解,在附录部分还给出了过程和振动分析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
铰链排护岸技术具有整体防护性好,抗冲刷能力强,利于岸坡整体稳定,维修加固的工作量小,长期社会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混凝土铰链排护岸技术应用研究》从该技术在南京江面河段整治过程中的应用出发,总结了20多年来该技术的发展、创新与提高,分析了其施工工艺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一步继续研究打下基础。
本书主要从膜结构发展、建筑膜材料的特性、膜结构建筑的设计、膜结构的制作和安装,以及膜结构工程的施工验收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膜结构的知识,并辅以大量的图片和表格,力求使膜结构知识直观形象、通俗易懂。 本书不仅为政府质量监督、监理等人员进行膜结构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检测提供参考,同时也适合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查阅,指导设计和施工。
地下结构混凝土受到地下水和土壤中硫酸盐的腐蚀,从而导致混凝土及结构性能退化,对地下结构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地下结构混凝土硫酸盐腐蚀机理及性能退化》是作者杜建民近年来从事地下结构硫酸盐腐蚀研究的总结,介绍了硫酸盐腐蚀的机理和混凝土腐蚀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建立了多种环境条件下的腐蚀速率模型,提出了腐蚀损伤度的定义,重点论述了硫酸盐腐蚀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退化规律和预计模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和压弯构件的承载力与腐蚀损伤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与腐蚀损伤度相关的承载力预计模型。本书最后还对抗硫酸盐腐蚀的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 本书可供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生、本科生参考使用。
本套丛书共分为四个分册:《地基基础加固工程技术手册》、《砌体结构加固工程技术手册》、《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技术手册》和《钢结构加固工程技术手册》,基本上涵盖了当前既有建(构)筑物中常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类型;选用的加固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合理,对我国的广大抗震设防地区和一般地区都有相当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参考使用时,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建筑鉴定加固和抗震鉴定加固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
《高等防护结构计算理论》从结构计算理论发展的角度,重点介绍了著者认为对当前防护结构计算以及对未来防护工程计算发展将起较大影响的新理论研究成果。
为了配合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和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应21世纪交通版高等学校教材(公路与交通工程)编审委员会的要求与人民交通出版社的建议,由东南大学和长安大学组织教师编写这本计算示例。 计算示例包括了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圬工结构和钢结构基本构件的计算内容。参照东南大学和长安大学专业课程计划与进度安排,以及课程使用的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本书的各章节和计算示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同步教学练习。
在“十三五”建设期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逐步由大范围建设向既有结构加固与改造转型。因此,如何延长现有结构使用寿命,以及如何有效提高结构安全度与可靠性,将成为土木工程领域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后压钢板法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英文版)》主要围绕一项工程结构加固方法——后压钢板法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展开介绍,内容涉及受压构件加固、受弯构件加固、节点加固、结构抗火加固以及标准化加固设计方法。此方法是结构加固与修复领域一项重要创新,能够为延长结构寿命、减少结构维护成本、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后压钢板法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英文版)》主要面向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土木工程教学、科研从业人员,也可作为结构设计人员的结构加固设计准则。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与应用》主要根据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要求,介绍建筑抗震到建筑隔震、隔震建筑的计算分析、隔震建筑设计与构造、隔震橡胶支座施工与维护、隔震技术在加固和重建工程中的应用、隔震工程应用案例、隔震与抗震建筑工程造价对比分析、建筑的隔震设备、隔震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等。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与应用》可供从事隔震、减震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教师和研究生阅读使用。
卢亦焱编著的《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原理(高等学校新体系土木工程系列教材)》是高等学校新体系土木工程系列教材之一,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发展需要,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工程结构加固设计、施工和科研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网架与网壳是近年来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它不仅用于跨度较大的体育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展览馆、会场等,在中小跨度建筑中,也时有所见。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空间结构概论、网架与网壳的分类、网架的设计和计算、网壳的设计与计算、组合网架的设计和计算、网架与网壳的制作和安装以及网架与网壳的防腐和防火。 ??本书可作为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生的“空间风架结构”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所属各主要分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概略地介绍了系统的研制内容以及对系统主要组成部件的设计要求,是对国内三十年来自动飞行控制研制工程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
《陈绍蕃学术文集》收录了我国有名结构工程专家和教育家、我国钢结构事业的开拓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深教授陈绍蕃先生一生所发表撰写的学术论文、文章,主要涵盖钢构件的稳定、板件的相关屈曲、屈曲后强度的利用、钢结构塑性性能的利用、动力性能和抗震性能、连接和节点设计等方面内容,其中部分论文是我国历次修订《钢结构设计规范》有关条文的依据。
本分册对建筑工程课群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最常遇到的结构设计内容--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全过程,包括结构平面布置、构件截面尺寸选择、框架内力计算和荷载效应组合、柱下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设计以及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等进行了全面、详细讲解,并通过实例对设计过程进行了完整的演示,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适合不同层次的本、专科学生,对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也个有指导意义。
本书论述了传统的内燃机汽车(ICE)、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燃料电池车(FCV)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基于数学方程,对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车辆,全面地描述了它们的性能、配置、控制策略、设计方法、模拟和仿真。 本书还论及车辆的分析,即基于内燃机的驱动系,电动汽车设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以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设计。其中,强调了整体的驱动系的,而不于其特殊部件的分析。书中通过逐步展开数学方程描述了设计方法,而且在阐述各种驱动系的设计方法时,均有仿真结果所对应的设计实例。 本书不仅对从事电动车辆研发的工程学术界,以及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们,而且对与汽车相关的制造工业、
本书详细介绍了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屈曲约束支撑的制作、安装、检测、验收及维护;详细分析了既有和新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屈曲约束支撑工程应用。本书可为屈曲约束支撑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参考。 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地震作用与作用效应,屈曲约束支撑设计概述,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层间位移和内力简化分析方法,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屈曲约束支撑连接的计算与构造,不同端部连接形式的屈曲约束支撑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屈曲约束支撑的制作与安装,屈曲约束支撑的检测、验收及维护,屈曲约束支撑的工程应用。 本书可作为从事地震工程和结构抗震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制造施工等工作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
《钢结构建筑施工图识读技法》共分四部分:部分介绍钢结构施工图的基本构成知识和材料、构件的表达方法;第二部分对钢结构施工图常见的图样进行识读讲解;第三部分为读者提供钢结构单层厂房和轻钢门式刚架建筑工程实例;第四部分介绍建筑的屋面墙面的钢结构做法,并介绍钢结构防腐涂料及施工安装常识。这四部分的图文解读,可使读者对钢结构施工总体情况有较全面的理解,并深化对钢结构施工的形象认识,达到促进学以致用的目的。
《砖·土古建筑基座病害机理及控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古建筑、古遗址保护工程中实际存在的病害问题,采取理论分析、系统调研、原位监测、室内试验、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等手段来探索古建筑、古遗址病害特征及发展规律,提出了砖-土结构古建筑基座安全性态的评估方法、变形控制标准和改性夯土的修复理念,旨在阐述系统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提高研究者、工程师及文物管理部门对砖-土古建筑结构病害的深刻认识。全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绪论、在役古建筑病害特征及砖-土材料力学特性研究、钟楼基座渗漏病害特征及模型试验研究、砖-土结构劣化及人为破坏对古建筑基座稳定性影响研究、地铁盾构施工对砖-土古建筑基座影响及控制措施研究。 《砖·土古建筑基座病害机理及控制》可供土木建筑、岩土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有关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