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齣齣活劇在中國近代舞臺上演出,壯懷激烈的正劇,哀婉欲紹的悲劇,俊不禁的喜劇,群醜跳樑的鬧劇等等,生旦末丑,諸色人等,在歷史這一鐵面判官面前,無不忠奸立辨,奸媸各別。本集有 前朝名士 、 民國聞人 、 學人鱗爪 、 草野俊彥 等欄。政壇上是非有時撲朔迷離,然而有功於家國者,人們不會忘記:舉賢薦能的丁寶楨,振興實業的張之洞, 四個第一 的伍廷芳,抗戰有功的宋哲元,關懷桑梓的張鈁,晚節可風的吳佩孚 。 學界中相輕積習難改,然而獻身學術、造福社會者,永遠贏得人們的尊敬:為命奔走呼號的章太炎,數十年如一日戮力於文化事業的王雲五,在敵寇淫威下保持民族氣節的張元濟, 我以我血薦軒轅 的魯迅,新文化運動的驍將胡適,以及馬君武、詹天知、張競生、馬一浮、劉半農 此外,其他領域的俊彥亦紛至沓出。
我國經典,未經整理,讀起來特別難,朱子似乎見到了這個,故注四書,使四書普及於一般人,四書集注後來也成為小學教科書。又如清初人選注史記菁華錄,商務印書館編印的學生國學文叢,顧頡剛先生用淺明的白話文譯尚書、寫漢代學術史略等,用意便在為這些經典作切實而淺明的白話文導言。這樣雖不能叫一般人直接親近經典,卻能啟發他們的興趣,引他們到經典的大路上去。本書也只是向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讀者能把它當作一隻船,航到經典的海裡去,編撰者將慶幸,在經典的訓練上,盡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兒。 這部書以經典為主,以書為主,不以「經學」、「史學」、「諸子學」等作綱領。但詩、文兩篇,卻還只能敘述源流;因為書太多了,沒法子一一詳論,而集部書的問題,也不像經、史、子那樣重要,在這兒也無需詳論。書中各篇的排列按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