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三百零五篇,分風、雅、頌三大類。風有十五國風,依次為: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共計一百六十篇。雅分小雅、大雅。小雅七十四篇,大雅三十一篇。頌則有周頌三十一篇,魯頌四篇,商頌五篇。 憑一股勁,只花我們我們夫婦倆十八個月的業餘之暇,便寫成了三十萬字的那本詩經欣賞與研究〈初集〉;而這本詩經欣賞與研究續集的寫成,卻花了我倆整整五年的工夫,仍不足三十萬字。這是因為初集出版後,不斷得到各方讚揚與期許,在寫續集時,便加重了心理上的責任感,決定要寫的更加精密而扼要,至少希望能維持初集的水準,以不負眾望。所以下筆便比較鄭重,速度也就比較遲緩。 這本續集所收論文六篇,仍偏重於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有關詩經的問題,文開的「論語與詩經」、「孟子與詩經」、
唐代為中國古典文學的輝煌時期,其時詩歌蔚為大國,開創黃金時代;文起八代之衰,肇啟唐風宋采;詞開宋詞之源,盡呈婉妙之態;小說則有唐代傳奇,已有自覺之勢。本書以清晰明瞭之線索,簡潔淺近之語言,盡呈唐代文學之精華,既有對歷史背景、作家生平的生動介紹,作品思想內容的深入剖析,更有對作品藝術及風格的準確體悟與傳神描述。既吸收學界近年之成果,又融入作者研究之心得,雖僅三十萬字之篇幅,而含唐代三百年文學發展之豐富內容,為大學本科及一般自學讀者學習唐代文學之常備書。
宋詩是文化高度繁榮時代社會精神文化、人格修養、審美趣味和想像力的結晶。宋人順應時代文化發展的大趨勢,以新型的文化趣味和審美眼光觀照生活和自然,拓展題材,向深度開掘,並從藝術構思、手法技巧、遣辭造句等方面努力創新,創造了不同於唐詩的美學風格而與唐詩雙峰並峙,許多名篇佳作,更是膾炙人口,歷代傳誦不衰。 本書精選宋詩菁華360首,按體裁分體編排,並加詳細注釋和講解,為讀者領略宋詩之美提供參考。前言介紹宋詩文化特色和歷史地位,並概述宋詩發展歷程,可看作一篇簡明宋詩小史;書後還附有入選詩人小傳,都對讀者深入理解宋詩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