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農曆年前,陳之華回到睽違六年餘的台灣,兩個女兒也在開學後分別進入國一和小五。從他鄉回到家鄉,原本以為熟悉的環境能夠讓兩個孩子快樂學習,沒想到,擁抱她們的卻是一連串的考試、寫不完的作業……開學才三週,幾乎已經考完芬蘭學生一年的分量。老師也無奈地說:「段考前,還會有更多、更瘋狂的情況,這裡就是這樣……。」這讓陳之華不禁感嘆:經歷過所謂的「教改」、走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怎麼我們的學校教育不但沒有更活潑、更有效率、更多元、更趨於人性,反而難度更往低年級延展,升學壓力也不斷向下伸手;整個教學的導向,仍然是以考試、排名和相互較勁來主導?旅居北歐六年,出了兩本暢銷書,到處都有人問陳之華芬蘭教育的特色在哪裡?她總是肯定的說:「以孩子為中心。」不論政府、學校、老師、家長都以孩子的需求
一本祝福全天下的孩子和父親的書。 如何成為有貢獻的人?如何面對生活的諸多挑戰?這是為人父母希望教導孩子的家庭教育。本書以「信仰」、「品格」、「知識與智慧」、「工作與勞動」、「金錢與施予」、「關係」、「熱情與快樂」七件禮物,為孩子闡述重要的價值觀,以及必須具備的信念和行事準則。這種價值觀的傳承,比億萬的家產,甚至比接受高等教育都更為寶貴,是為人父者對兒女的耳提面命,以及迫切的愛。 個禮物是「信仰」。信仰是心靈的眼睛,人怎們看世界,就怎麼反應!有了信仰就有次序,有了次序人生就不慌亂。人生或有低谷及迷惑,知識也許會過時,錢財也許會花盡,但是信仰卻是奪不走的,信仰使人經歷神蹟穿越生死,使人無論在有餘或不足、在安穩或動盪的光景中,都可以自處。 第二個禮物是「品格」,品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