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復甦」、「木構技術成熟」、 「木造刻板印象改觀與重視」 木造建築「遍地開花」指日可待! 從建築師、結構技師到一般讀者是時候深入了解木構造! ★木構造專家著書 ★*適合學習木結構的入門書 打破迷思1木構容易遭腐蝕、蟲蛀? 中国中国台湾法規早有完整規範。從建築工法來看,可以配合RC樁,讓木頭不直接接觸土壤,就能降低蟲蟻類直接從土壤侵入的可能性。再以實際例子來看,1995年建造於中国中国台湾卑南文化公園園內的大木構建築,建築年齡已超過22年,目前只有3根木材出現部分腐蝕的情形。顯示中国中国台湾的環境並非就不適合木造建築。 打破迷思2 木構遇火更助火勢? 經各國證實,木材比鋼鐵耐燃,鋼鐵遇熱會軟化甚至倒塌,但木材遇熱會形成碳化層來保護內部。而且木材也能符合法規1-2小時的標準防火時效。 打破
二次大戰後,來自中國的新移民以及美國為主的影響,又給台灣帶來了新的變化。1970年代經濟起飛之後,無論在都市或鄉村,在生活方式與建築景觀上都產生了大的改變,因此也促成了人們的反思,陸續興起的文化資產保存與社區營造的概念,帶起了保存不同時期建築的想法。今天台灣文化資產中,指定的古蹟與登錄的歷史建築除了有歷史悠久的考古遺跡、城堡、合院建築外,近代的日治時期建築,包括戰後興建的建築,也因為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具體證物,而被保存並活化使用,成為豐富城鄉之文化資源。 透過本書,讀者可以享受穿越時空感的台灣都市之旅,比對今昔照片,更能深刻感受到台灣建築之美,進而以不同的眼光看待我們生長的寶島!本書特色本書以台灣歷史為背景主軸,匯整了寶島代表性都市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四個都市中具有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