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所有失落的一代。二○○八年,金融海嘯襲捲全球,世人從迷夢中驚醒。如今,另一波崩壞正在發生,這個崩壞如荊棘藤蔓,隱發自美麗的歐陸。地中海的藍天白雲,依舊一派悠閒,但光天化日之下,恐怖劇碼正在上演。希臘、法國、德國,無一倖免,歐洲經濟體此刻正在崩壞,並且禍及全世界!且看陳文茜抽絲剝繭,大膽揭露看似繁榮的歐陸經濟體質是如何虛幻的一場假象;細密檢視每場經濟會議所帶來的直接與間接影響;每位當權人物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決策是如何平息災難或是挑起禍端;世界每個角落的人民,是如何無法逃避這場正在上演的恐怖災難劇。陳文茜以明晰透徹的眼神、無奈的預言口吻,來看這驚心動魄的人間劇碼。且看一看美麗而蒼涼的文明聚合,是如何只能剩下一個角落的繁華。
. 中華民國首度政權移轉,閣揆現身說法 .記錄2000年台灣政壇暗潮洶湧的140天 .見證政權轉移的歷史時刻,執守民主政治精神 回顧2000年3月18日總統大選,將台獨主張列入黨綱的民進黨「陳/呂配」贏得選舉,中華民國政權和平移轉的歷史新頁就此開展。然而,那一刻的兩岸局勢是動盪的、島內民心是不安的。唐飛--時任國民黨政府施政滿意度的國防部長--在民進黨力邀下入閣,肩負起全國人民對新時代的期待。 從國民黨的「黨進黨出」、「聯合內閣」,到陳水扁總統「全民政府」的風風雨雨,當年迫於以個人身分「入閣」而非「組閣」的唐飛,選擇以人稱、「類日記體」的方式,回憶十一年前「入閣」140天的前後因果。除了回首政黨首次輪替的兩黨在立法院內外的政治爭鬥,他對初次執政的民進黨與陳水扁政府,有其獨到的觀察與
決勝國家權力的關鍵可能不是誰拳頭大,而是誰說的故事動聽。 想瞭解二十一世紀的世界事務,《權力大未來》是好的指南。 二○○三年三月,美國以絕對優勢橫掃伊拉克,八年後戰火卻依然繼續燃燒;一九八○年代,中國經濟飛躍成長,至今引發無數或喜或憂的「中國崛起」論戰;二○一一年一月,一樁突尼西亞小販自焚事件,透過臉書和推特的流傳,演變為「茉莉花革命」,還一路從北非延燒到中東。 這一個又一個事件告訴我們,在全球競爭的世界舞台上,經濟力、網路力成為與軍事力等量齊觀的權力來源,權力已經從硬實力演化到軟實力到巧實力。未來決勝的關鍵比的可能不是誰的拳頭大,而是誰說的故事動聽。 以提出「軟實力」聞名於世的約瑟夫.奈伊,用了一個絕妙的比喻描述全球主導權的競賽:你必須同時下軍事、經濟、網
以法國自由精神之眼審視獨裁政治 北韓,地球上神祕的國度,若未取得官方允許,理論上沒有人能夠自由進出。 法國知名記者葛達廉為撰寫報導前往北韓,朋友克洛漢決定同行。為了能夠合法入境,葛達廉隱瞞實際身分,冒充旅行社負責人,假開發觀光市場之名取得入境簽證,在二○一一年成功進入平壤。還在巴黎的時候,他們已經必須經過疑心重重的北韓官員一關又一關的面談,在進入平壤之後還有三名金先生以「導遊」之名如影隨形,全天候跟監。 雖然在此之前,葛達廉已經走遍南太平洋、中南半島、巴拉圭,甚至塔斯馬尼亞,旅行過地球上八十個國家,但北韓還是讓他大吃一驚…… 每天晚上,葛達廉只能把自己關在廁所裡,用暗號寫日記。他用略帶挖苦的筆調記錄下這趟五味雜陳的旅程,也算是他對遠方國度的幾位「金」先生致意。
2008/12/29 開卷周報-分崩離析的國家認同(按此看相關報導) 在他的重要著作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杭廷頓以煽動且有先見之明的角度提出他的論點:在冷戰結束之後,「文明」已經取代意識型態成為國際政治的新斷層線。 他的敏銳分析現在已經被證實為真。現在,杭廷頓教授將他的焦點,從國際事務移轉到我們的國內文化分歧之上,他進一步檢驗了其他文明與相關價值觀對我們這個國家造成的影響為何。 美國是由英國殖民者所建立的。這些殖民者帶來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文化,包括英語、基督新教的價值觀、個人主義、宗教使命感,以及對法律的尊重。後來來到美國的移民潮,逐漸接受了這些價值觀,並慢慢吸收了美國的盎格魯—基督新教文化。然而,晚進以來,因為接受同化的移民者大多都是西班牙裔移民,加上雙語主義、多元文